文/梁君度

在祖國萬里海疆的鋼鐵方陣中,“沂蒙山”艦以其獨特的使命與價值,成為一道耀眼的航跡。這艘舷號988的071型綜合登陸艦,既是捍衞國家主權的“海上長城”,更是培育青年家國情懷的“移動大學”,在深藍碧波間書寫着國防力量與育人使命的雙重篇章。

作為我國兩棲作戰體系的核心裝備,“沂蒙山”艦的“硬實力”堪稱國防重器的典範。艦體總長210米、寬28米,正常排水量約19000噸的“巨無霸”體量,賦予其強大的裝載與投送能力,可搭載大量兵員、裝甲車輛及登陸艇,實現快速、立體、機動的兩棲作戰部署,為島礁防禦與兩棲突擊提供關鍵支撐。而它的價值遠不止於戰場——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其多任務適應性同樣凸顯:既能在搶險救災時化身“海上應急樞紐”,輸送救援物資、轉移受災羣眾;又能在醫療救援中搭建“浮動醫院”,為偏遠海域提供醫療保障,盡顯中國軍隊的大國擔當。作為“海上外交使者”,“沂蒙山”艦還多次揚帆遠航,2025年對柬埔寨、泰國、新加坡的友好訪問中,它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展現中國海軍風采,深化國際軍事合作,讓世界看到中國維護海洋和平的決心。


更令人動容的是,這艘鋼鐵鉅艦同時扮演着“年輕人大學堂”的角色,讓國防教育與人才培養在深藍航道上落地生根。對青少年而言,它是最生動的國防啓蒙課堂。2025年4月,為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6週年,“沂蒙山”艦首次對上海市民開放,學生們登艦觸摸艦載裝備、聆聽官兵講解,在引擎的轟鳴與甲板的列隊中,直觀感受國防科技的力量與軍隊紀律的嚴明,這堂“行走的國防課”讓不少孩子埋下“強軍夢”的種子。國慶期間,艦隻訪問香港並向公眾開放,香港學生們在參觀後難掩激動:“看到祖國的軍艦這麼強大,才真正明白‘安全感’的分量。”
對海軍學員來説,“沂蒙山”艦更是錘鍊本領的“實戰課堂”。2025年的遠海實習任務中,它搭載1200餘名來自多所海軍院校的學員,在真實的海洋環境中開展航海、氣象、艦艇操縱等十餘科目的訓練。學員們在風浪中學習艦艇指揮,在國際航線中拓展視野,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實戰技能,為成長為未來海軍軍官築牢根基。正如一位學員所言:“在‘沂蒙山’艦上的每一天,都是與深藍對話、與使命同行。”
從兩棲作戰的“尖刀”到國防教育的“講台”,從國際舞台的“名片”到人才培育的“搖籃”,“沂蒙山”艦的航跡,既是中國海軍現代化進程的縮影,更是一代代青年與祖國海洋事業共同成長的見證。它以鋼鐵之軀守護海疆,以赤誠之心培育未來,在深藍之上,續寫着屬於中國海軍的光榮與夢想。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