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球發起「關稅戰」,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不僅美股三大指數「插水式」暴跌,均呈超5%跌幅,蒸發逾5萬億美元市值,且本周一各國股指開盤即全線下跌,大家相繼開啟反擊報復,美國50個州爆發1,400多場抗議遊行。中國在48小時內率先堅決反制,連出七記重拳,每一擊都直指美國痛點。然而特朗普一意孤行,先是威脅中國若不撤反制措施將「加稅50%」,後又轉發其支持者製作的一段視頻,表示股市崩盤是「故意為之」,還發文喊話美國人保持耐心。
「對等關稅」是否真可為美國帶來歷史性的繁榮?明眼可見,美國二戰後的崛起強大,是汲取過往百年多屢加關稅的教訓,逐步轉向自由貿易的結果。特朗普及其團隊為何裝聾作啞,其終極目標是什麼?
狂加關稅劍指中國
有意見認為,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是一種談判策略或「交易的藝術」。還有分析稱特朗普是天才,股市崩盤是其有意為之,旨在打壓股市,敦促美聯儲降息,迫使現金持續流入美國,同時低利率意味政府能以更低成本借貸,為數萬億美元國債進行再融資,且降低抵押貸款利率,削弱美元,然後出口起飛;還可逼迫美國的跨國精英回國建廠,令製造業回流,可謂一舉多得。更有人稱,股市崩盤受損只是佔美國1%人口的精英群體,受惠的是99%人口的中低層百姓。
不管輿論如何,特朗普一系列甚顯急亂的大動作,是美國應對「全球化2.0時代」到來所作出的「極端應對」,尤其是遏制中國。中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而且很快將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不過,特朗普瘋狂加關稅,根本損人不利己。
首先,加稅失大於得,貿易逆差越加越高。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他針對中國先後四次對總計約6,000億美元的鋼鋁等商品加徵10%至25%關稅,後果卻是美汽車、建築等行業生產成本不斷升高,本土物價飆升,中美兩國之間經濟和政治關係緊張。截至2024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不降反升,達到3,610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了12%,創歷史新高。
中國近年未雨綢繆應對美國關稅戰、貿易戰,對內提升內需,並將出口額下調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出口美國的貿易額更僅佔GDP的2.4%,持續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同時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一般是中低層百姓的日用消耗品。高關稅只會增加進口成本,推高美國本土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