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姚 杰

據最新統計,中國勞動力平均年齡已經達到38.4歲,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16-59歲的勞動年齡總人口為8.8億,與2010年六人普相比減少4,000多萬人。 60歲以上老年人比例已達18.7%,2020年城鎮常住人口為9億,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9%。 202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達到聯合國報告中通稱的「極低生育率」。

為了緩解人口加速下滑,七人普結果公佈後的20天,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宣布正式放開三胎,這距離2015年宣布放開二胎僅僅6年。

隨後,中央打出了一系列監管方面的密集組合拳,劍指教培、醫藥、電子煙、電商、傳媒、娛樂和遊戲等各大行業,令人眼花繚亂。波及的上市公司股價暴跌,資本市場風聲鶴唳。即便下半年各項宏觀經濟數據開始下降,房地產的嚴厲調控並沒有任何放鬆的跡象,可見這次中央的決心。這一切背後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口老齡化之下的反內捲和共同富裕。

內捲(involution)指的是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者可以通俗理解為「努力的通貨膨脹」。由於上一波技術革命的的紅利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已經結束,全球開始進入存量時代,每個人必須搶奪別人的機會才能活得更好。面對內捲,有人選擇「躺平」,有人選擇「雞娃」。但是真正要解決內捲問題,只要兩個選擇:要么把餅做大(持續增長),要么把餅分好(共同富裕)

由於人口紅利的持續減少,原先通過勞動力比較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的「中國製造」之傳統老路已行不通,必須尋找新動能,才能把餅做大:

1)提升單位人效,即技能水平和勞動效率;2)提高技術含量,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重點發展5G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基建。針對第1點,國家從2019年之後就開始密集出台扶持職業教育的政策,直到今年6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正式提交全國人大審議,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提高和弘揚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和待遇,弘揚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這算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動作,標誌著建設「技能中國」時代的到來和職業教育黃金十年的開啟。針對第2點,必須針對卡脖子的技術攻關,在5G和新能源等領域保持競爭優勢。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的政策導向肯定是「重製造,輕服務」。

新冠疫情的出現加速了「共同富裕」的提出,這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選擇。

天時來看,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中美競合轉向中美競爭,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製造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很多技術亟待實現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大國競爭必將更加依賴硬科技、新能源和製造業,互聯網服務和消費的重要性必然相對下降。

地利來看,疫情后,中央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驅動」的發展思路,而國內大循環很重要的是內需市場的平穩發展,需要特別重視整個社會的穩定性,避免K型發展。

人和來看,2020年我國全面完成扶貧攻堅任務,未來如要減緩人口老齡化,提高人民的生育意願,勢必需要有效降低房地產、教育和醫療這三大內需消費的成本支出,實現全民減負,縮小貧富差距,打破階層固化,因為希望是生育的源動力,絕望是絕育的大溫床。

其中針對教培行業,大家記憶猶新的就是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關於「雙減」的40號文,明確提出要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將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在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bau20210923wx1ew

生產函數的基本變量之一就是勞動力,經濟發展的核心變量之一是勞動人口。中國歷史上經歷了三次嬰兒潮,唯獨在2010-2015年前後應該出現的第四次嬰兒潮遲遲沒有出現。

回顧過去10年,恰恰是房地產、移動互聯網和教培行業飛速發展的時期,伴隨著房價起飛,居民負債率快速攀升,生育主力80後的房貸壓力居高不下;智能手機的普及帶動了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放開二胎後的2016年是在線教育開始高速增長的起點之年,2016-2020的5年間,行業市場規模從787億增長到2,573億,年復合增長率34.5%。

2020年新冠疫情的發生更是加速了行業資本的流入:據不完全統計,2015-2020年六年間,K12教培市場的融資金額總計1,294億,其中超過50%的融資額發生在新冠疫情爆發的2020這一年!「欲想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頭部玩家依靠源源不斷的資本融資,加大廣告投放,加劇「電影院效應」,同時,機構獲客成本不斷提高,造成行業普遍虧損,同時全民焦慮愈演愈烈(典型的案例是「你不來補課,我們就培養你孩子的競爭者」的宣傳廣告推動家長們湧向在線教培),教育這個慢行業快跑之後的負面效應最終全面爆發,加速了「雙減」霹靂政策的出台。

雖然教培行業團滅可能衝擊上千萬的從業人員,但是從國家發展的大局來看,這是必然要付出的代價。建黨百年和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政策導向已經很明確:投資就去創造新財富的領域,做慈善就去內捲性基礎公益領域,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一體兩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管理層要為真正的先進生產力保駕護航沒毛病,對於基礎公益性領域構成負外部性的,只能通過先進的生產關係來約束負面影響了。

雙減政策發布後不久,8月17日,習近平主席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標誌著中央的政策導向,從效率優先,轉變為共同富裕和公平優先。這可能成為主導未來30年的國家戰略,必將會對社會的各個領域帶來深刻變化。

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一方面是希望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創造新財富,這其中的重點就是製造業復興,推動智能製造;一方面在其他領域尤其是內捲性基礎公益領域更好的分配存量財富,這其中的重點就是職業教育回歸,為產業升級提供足夠技能人才的供給保證。

要實現製造業復興(技術升級)和職業教育回歸(人效升級)這兩大目標,核心障礙在於幾個共振變量集中顯現,導致就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一方面是每年900多萬大學畢業生尋求崗位,一方面是製造業和軟硬件工程師面臨嚴重的招工難和留人難。共振變量包括:1)有效勞動力人口總量減少;2)90後為主的職場年輕人由於內捲或者父母趕上房地產黃金十年已購置房產,部分選擇「躺平」;3)互聯網和金融這兩大高收入行業形成虹吸效應,大量年輕勞動力湧入外賣、主播、自媒體和電商等行業;4)大城市外來勞動力因為成本原因或者疫情下失業等原因出現返鄉創業。

中國特色的共同富裕,是希望讓整個社會創造更多有價值的財富,通過反壟斷,提高數據安全,反官商勾結,打擊惡劣欺詐方式獲取財富或惡意逃避納稅責任的為富不仁者,讓更多中國中產階級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獲得成長,形成橄欖型社會。

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等產業互聯網時代新技術的發展,經濟轉型、製造業升級、產業變遷也將對投資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對創業者而言,多干點時代需要的事,對投資者來說,佈局硬科技、新能源、專精特新製造業和數智化職業教育也是時代需要的正確的事。實業興國和產業人才升級之路漫漫,未艾教育科技依托北大深圳研究院和粵港澳大灣區,致力於服務製造業復興(技術升級)和職業教育回歸(人效升級),深耕數智化產教融合,為技能中國培養更多的技能技術人才,創造更多新價值,希望與大家攜手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不辜負這個共同富裕的新時代!

(本文作者係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創會理事,原北大香港校友會會長,深圳未艾教育科技創始人兼CEO 姚傑)

bau20210923gxr2d
姚傑

 

來源:香港中國金融協會信報專欄

編輯:魏雅欣

編審: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