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擴資金流通渠道 促進互聯互通

2021 年 10 月 28 日   閱讀量:15.86萬+

文|  許正宇

第六屆立法會最後一次會議剛於昨日休會。去年因疫情嚴峻,立法會會期延長了一年。我與我局同事也把握時間,圍繞我上任之初定下的四大方向,完成及推動多項有利香港金融市場長遠發展的立法及政策措施 。現藉此送舊迎新之際,與大家重點盤點一下。

bau202110281f6fh

四大方向 馬不停蹄

(一)打造國際資產、財富及風險管理中心

財庫局於今年9月底,完成鞏固香港作為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的三部曲,即引入有限合夥基金制度、為在港營運的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提供稅務寬免、以及建立外地基金遷冊機制法律框架。單是引入有限合夥基金制度實施一年多來,效果立竿見影,已有超過360個有限合夥基金在港成立。

亞洲的超高淨值人士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超過16萬,帶來設立家族辦公室的龐大需求。我們在投資推廣署的專責團隊於6月底投入運作,為有興趣來港營辦家族辦公室者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至今已接獲超過50個來自不同地區的查詢,內容涵蓋牌照、簽證及市場推廣協助等,並已成功協助九個家族辦公室在港擴展業務。團隊亦積極舉辦及參與21場面向香港及海外家族辦公室和業界的講座及研討會,包括剛於10月18日連同律政司及財庫局舉辦的私人財富管理業研討會,重點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例如法律制度完善、資本流動自由及亞洲首屈一指的基金管理樞紐等。

疫情及氣候變化讓我們重新認識風險,市場也相應需要不同的手段及工具以減少、規避和管理風險。為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繼去年年中通過三項有助提升保險業競爭力的條例草案後,我們在今年上半年制訂了附屬法例和配套安排以推出相關措施,當中包括為巨災債券在內的保險相連證券建立專屬規管制度,並推出保險相連證券資助先導計劃,從而促成首宗保險相連證券於今年10月1日國慶節在香港發行,引證香港作為環球風險管理中心的重要地位。

(二)促進內地、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中央一直是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強大後盾,從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可見一斑。國家財政部自2009年連續13年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而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港發行50億元離岸人民幣債券,是首次有內地市政府在境外發行債券。展望未來,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資金將會繼續流入人民幣資產。我們會積極與內地探討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的渠道,並拓寬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說到互聯互通,滬港通、深港通在過去數年深受投資者歡迎。我們已於去年底將滬港通及深港通南向交易標的範圍擴大至包括在港上市的未錄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並於今年2月起進一步將相關合資格股票範圍擴大至在內地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就強積金投資,我們於去年11月公布將上海及深圳交易所納入積金局核准證券交易所名單,便利強積金投資內地A股,下一步會是內地政府和政策性銀行債券,進一步豐富強積金的投資選項。

我們會積極打造好人民幣離岸生態圈。其中,財庫局將研究提升在香港離岸市場發行及交易人民幣證券的需求。目前滬深港股通下南向交易日均金額達470億港元,佔港股交易比例超過12%,潛在需求巨大。我們將認真研究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股票以人民幣計價,同時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討。

今年9月正式啟動的跨境理財通於上周展開業務,為大灣區居民帶來更多理財產品選擇,進一步促進人民幣跨境流動和使用。我樂見各大銀行積極開拓此龐大商機,並期望繼續與內地按步優化跨境理財通。此外,債券通南向通已於9月24日開展,繼債券通北向通後,達致債券市場全面雙向發展。

港交所亦於10月18日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合約,為離岸參與A股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bau20211028kyk29

(三)推動金融科技

我不時強調,金融與科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進,相輔相成。財庫局在今年年中完成修例,為分階段實施證券市場無紙化訂立法律框架,利用科技提升金融基建。實施全面無紙證券市場制度,讓投資者除了透過代理人持有及轉讓證券的實益權益外,可選擇在數碼化環境下持有及轉讓其法定擁有權,既能讓投資者享有更佳的法律保障,同時提高市場效率和競爭力。

針對強積金因計劃管理工作分散及倚賴紙本交易而造成行政成本高昂,財庫局上周完成積金易平台的相關立法,確保精簡計劃行政工作後節省的成本得以直接及完整地轉移給打工仔。我們正進行相關的技術配套準備,待積金易平台於2025年全面推行後,落實為低收入人士代供5%強積金。

我們將繼續與金融監管機構及持份者緊密合作,研究促進跨境金融科技應用的相關措施,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已於近日與香港金管局簽署《關於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將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與香港金管局金融科技監管沙盒聯網對接,促進跨境金融科技項目於兩地進行同步測試。

(四)做大綠色金融

《十四五規劃綱要》推動社會及經濟全面綠色轉型。配合國家和香港分別爭取於2060年前及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們主要會從三個方面:優化規管、發展市場及培育人才入手,好好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龐大綠色金融機遇。

優化規管方面,我們會加強上市公司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匯報框架,並推動基金經理考慮氣候相關風險和作出適當披露。要發展市場,會鼓勵更多大灣區機構透過香港的資本市場作綠色投融資和認證,支持大灣區綠色企業和項目。深圳市人民政府本月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當中包括綠色債券,將助力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

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我們將於2021至22年度起五年內,按市況再發行合共約1,755億港元等值的綠色債券。為讓廣大市民參與,我們計劃在今個財政年度發行綠色零售債券。我們在今年5月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的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的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截至10月22日,已經有33宗已獲批或預計獲批的申請,鼓勵更多相關機構在香港建立據點。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已成立碳市場專責團隊,評估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港交所亦會與廣州期貨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關金融產品開展合作。

此外,剛完成檢討香港人才清單後,我們決定新增環境、社會及管治專才的專業,清晰向社會傳達我們歡迎ESG專業人才來港就業,務求多管齊下,做大綠色金融。

bau20211028xep28

筵席雖已散,我衷心期待當完善選舉制度後產生的立法會展開工作,香港能站在騰飛的新起點,憑藉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作者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

 


來源:財庫論網誌

編輯:魏雅欣

編審: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