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press XQHATSvx]
遼寧沈陽。隆冬臘月,數九寒天。街頭車流滾滾,熙熙攘攘﹔工廠熱火朝天,忙碌一片。
滴水成冰,熱氣騰騰,這就是沈陽。新年伊始,面對外界對東北經濟的看衰與質疑,這座肩負振興使命的「振興之城」埋頭苦干不氣餒,錨定目標不鬆勁,向著春天邁開新的腳步。
「老字號」歷久彌「香」
20多米高的廠房內,龍門吊車勾著巨型部件往來穿梭﹔巨大的五軸數控機床箱體內發出切削金屬的吱吱聲﹔操作員不時查看顯示器上的各項參數……
剛一開年,沈陽鼓風機集團就忙得不可開交。「按照訂單,生產任務排得滿滿當當。」集團轉子車間主任梁辰說。
2021年1至11月,沈鼓集團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16.5%、3.4倍,2022年的訂單也排到了下半年。走過七十載的沈鼓,是沈陽裝備制造業的代表,始終堅持研發投入佔總收入的6%以上,在國家工業版圖中不可替代。
正如沈鼓一樣,對於「振興之城」沈陽,「老」不是落后的標簽,而是支撐振興的堅實根基。
支撐力在增強——
初步統計,沈陽市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左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左右。
打開這張成績單,更能感受到「老字號」的支撐力。2021年1至11月,佔全市規上工業比重超六成的裝備制造業增長了13.1%。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18.3%和15.5%。
改革力在顯現——
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54%——這是沈陽機床(沈陽地區)交上的2021年的「成績單」。
「現在我們是一個人頂倆人用。」沈陽機床中捷友誼廠總經理趙旭靖說,通用技術集團2019年底重組沈陽機床后,力推三項制度改革,人均產值由37.8萬元提高到87.9萬元。
從失血到止血,一度瀕臨破產的沈陽機床備受外界關注,他的「涅槃重生」歸根結底是靠「斷腕改革」。管理層也不例外,全體起立,競聘上崗。原有13名班子成員,4名落選﹔原107名中層干部中59名落選。
改革進一步,效益長一寸。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北方重工、東北制藥也煥發了新生機。其中,北方重工2021年營業收入、新增訂貨分別同比增長442.8%和427.1%。
上新力在提升——
無人駕駛的物料車自行運輸,感知到部件的機械手臂自發抓取、旋擰螺絲、焊接、組裝……在5G技術的支持下,位於沈陽市鐵西區的本特勒汽車系統(沈陽)有限公司、賽輪輪胎等一批企業的廠房變成了機器人的世界。
2021年,沈陽新建5G基站1萬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7個,在全國數字化轉型百強城市中排名第15位、居東北首位。2022年,沈陽將新建5G基站1.2萬個,實施100個智能升級項目,打造100個數字化應用場景……
「新字號」躍躍欲「勢」
老,是振興的根基﹔新,是振興的希望。在高質量處下錨,離不開新勢力的加持。行走在沈陽,能深刻感受到汩汩涌動的新動能在不斷增強。
工業基地崛起造車「新勢力」——
走入華晨寶馬廠區,機器手臂上下舞動上演著機器人生產的畫面﹔車間外,成片的光伏發電板源源不斷輸送著清潔能源﹔成品車停放區,新能源汽車比例在不斷提升……
歲末年初,沈陽接連傳來重磅消息。寶馬集團在這裡建設的大型總裝物流車間、涂裝車間相繼竣工。
「總投資30億歐元的華晨寶馬鐵西新工廠、大東工廠改造升級項目將在今年雙雙竣工投產。」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說,在寶馬工作的30多年間,他走訪了世界各地的工廠,沈陽的生產基地是開創性的,集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5G等新技術,為寶馬的成長做好了充分准備。
全新的汽車產業正為沈陽的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輸送著新動力。2021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值增長88%。
「瞪羚」企業跳出發展「新速度」——
沈陽美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內,一款應用了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汽車導航產品將記者帶入到科幻世界:地面上隨時變換方向的箭頭為車輛導航,兩側建筑物也有簡短字幕介紹。
「如果需要,建筑物內有哪些餐館也能突出顯示出來。」公司董事長孫克文說,憑借持續創新,公司銷售額、利潤都在成倍增長,正在籌劃登陸科創板。
高速成長是瞪羚企業的一大特點,當他們成群結隊聚在一起,就會產生規模集聚效應。2021年,沈陽市瞪羚、獨角獸企業達到151家,同比增長71.59%。
求新育新,從未如此迫切——
「堅持創新在振興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自立自強為導向實施高質量先進制造業行動」「加快打造數字沈陽、智造強市」——歲末年初,沈陽市黨代會、經濟工作會等密集召開,均將創新擺在了突出位置。
「走進新時代的沈陽,展現出了對『新』前所未有的渴望。這,孕育著新的未來。」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說。
「靚身形」初具輪廓
盛京大劇院火了,藝術展、音樂廳、城市書房快速崛起,冬季的沈陽流光溢彩。
「消費在升級,文化需求在增多,各藝術家協會忙得團團轉。」沈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王菁說,如今的沈陽已經不再是刻板印象中鋼筋鐵骨的老牌工業基地,而是「國際范」十足,「數字味」濃郁,「低碳風」正勁的工業新城。
「國際范」更濃——
20多天前,沈陽舉辦了一場主題晚會,來自20多個國家的100多名旅居沈陽的外國友人登台獻藝。
在沈陽,隨著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中日產業園、啟迪中韓科技產業園逐步成熟,本特勒、採埃孚、三菱商事、三井物產等外資企業的加入,從生產到生活,沈陽的國際范愈發濃郁,其背后是不斷擴大開放的成果。
2021年1至11月,沈陽市實現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1.2%,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19.8%。
「數字味」更強——
元旦剛過,細心的沈陽市民會發現,地鐵站裡增加了許多人臉識別設備,開啟刷臉進站功能。與之同時,足不出戶的「一網通辦」也在快速推進。
在優化營商環境上較真碰硬,在便民惠企的辦理效率上爭分奪秒,是許許多多沈陽人都能感受到的。從「隻進一扇門」到「隻去一個窗口」,從「最多跑一次」到「隻提交一次材料,一件事一次辦」,沈陽的改革不斷走向縱深。
「我們就是想把辦事大廳放到百姓的指尖上。」沈陽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副局長文勇說,沈陽市已連續兩年在國家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中被評為全國標杆城市。
「低碳風」正勁——
「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2022年,一場以高質量為目標的專項行動正在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全面提速。但如今的招商,不再是「挖到籃子裡都是菜」,而是緊盯「綠色低碳」「專精特新」的一次全新產業布局。
「綠色已經成了沈陽振興發展的新底色。」沈陽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羅磊說,2021年1至10月,沈陽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2%,同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
2021年全年,這座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5天,首次突破了300天。
走過深冬,便是新春。沈陽,擺在這座振興之城面前的,還有不少困難和挑戰,但春山在望,未來可期。
來源:新華社
編輯:許可
審校: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