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藍皮書》指出,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將面臨多重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對大灣區經濟的影響仍不能忽視,全球創紀錄的高通脹將通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向大灣區傳導,造成輸入型通脹壓力,制約消費需求,並對大灣區企業構成盈利衝擊。報告建議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完善區域合作協調機制,加強粵港澳三地疫情聯防聯控,在大灣區框架下促進香港與澳門的轉型發展,通過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大灣區綠色融合和高質量發展。
藍皮書由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南沙)改革創新研究院會、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廣東省區域發展藍皮書研究會與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藍皮書稱,從外需看,在地緣政治劇烈衝突和全球大通脹的影響下,全球經濟將出現明顯的「滯脹」,俄烏衝突如何演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方向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在全球放開疫情管控的前提下,部分國家供給有望復甦,但全球產業鏈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依舊很不穩定,各國對中國需求的依賴不太可能出現快速回落。與2021年的形勢類似,出口將成為中國穩增長的重要支柱。對粵港澳大灣區來說,由於外向型經濟程度更高,出口的穩定增長更是至關重要。從內需來看,在疫情的持續衝擊下,消費增長難以樂觀。就業壓力增加、居民收入下降與老齡化加劇都將成為消費增長的不利因素,預計消費可能是2022年拖累中國及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投資方面,基建投資超前發力,將有助於托底經濟,同時製造業投資將繼續向高技術轉型,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大概率延續回落,預計投資對於經濟增長的支撐力度會好於消費。
藍皮書認為,整體看,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雖然面臨着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但大灣區處在中國南方內外循環交匯點,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較強的創新實力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擁有「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疊加利好,是新的一年奮進新征程的優勢所在、信心所在、底氣所在。報告建議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完善區域合作協調機制,加強粵港澳三地疫情聯防聯控,在大灣區框架下促進香港與澳門的轉型發展,通過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大灣區綠色融合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