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台灣讀懂二十大報告

2022 年 10 月 24 日   閱讀量:10.36萬+

二十大閉幕,“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寫入黨章。

此前,在二十大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報告,明確指出“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黨和國家最重要的會議、黨的根本大法,將推進祖國完全統一列入了最重要的議程、寫入了最重要的文件。

bautefh9no

黨和國家的確定性,為解決台灣問題提供的確定性,已成為兩岸最大的現實。

自佩洛西竄訪台灣,台海局勢再升級,兩岸勢差再拉大。在外部反華勢力和“台獨”勢力一系列拙劣的操作下,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動權進一步實質性地向祖國靠攏,看似焦灼的局面反而清晰起來,形勢和趨勢都由此確立了。

島內的“台獨”勢力,如今的焦慮和忐忑可想而知。

國家的每一次表態、解放軍的每一個行動、國際社會對台灣問題的每一種看法,都在將他們置於草木皆兵、四面楚歌的狀態,並觸動其對時代轉換的嗟嘆、逆勢而為的無助,使其深陷在無法樂觀的預期中,在沸水煮、冷水浸的反复折磨中飽受掙扎之苦。

當世界首富、世界意見領袖、特斯拉公司創始人馬斯克都能看透這一點,誠實地給出設立“台灣特別行政區”的建議,相信“台獨”勢力更明白。

黨和國家的確定性,正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台獨”勢力的痛苦之源。

 

由於對台灣最大的確定性選擇了無視、選擇了屏蔽、選擇了否認,台灣當局現在所面臨的恰恰是近年來最大的不確定性。

baute2t91s

這幾年,台灣當局“倚美抗中”、“倚美謀獨”,在“去中國化”上不遺餘力,使兩岸關係不斷惡化,也因此不斷加大了自身前途命運的風險,將自己推入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

天天幻想外部勢力的垂憐,對反華政客各種討好、卑躬屈膝,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下左右逡巡、進退失據,他們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已經持續很久了。

台灣當局不是不可以找回確定性。

祖國終將實現完全統一——台灣的這一確定性早已寫就。也因此一點,決定了台灣當局的確定性:“倚美謀獨”是絕路。

確認並接受這種確定性,才是台灣當局的“救贖之道”,台海局勢真正歸於平靜的“不二法門”。

事實是,台灣的確定性目前就清晰地擺在台灣當局眼前,權威、系統且具體,宛若一張圖景。

這就是二十大報告。

 

讀懂二十大報告相關部分,也就看清了台灣的未來。

同樣,看懂二十大報告,需要對比十九大報告。

對於二十大報告涉港部分,筆者此前用4000字(《透過二十大報告,看見香港確定性的未來》)做了深入分析。而涉台部分,相關論述有更多細節披露,有更為深刻的變動,體現了中央解決台灣問題思想上戰略上舉措上的再升級。

從被動到主動,從遏製到牽制,從一個方向到一套方略,從十九大報告再看二十大報告,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步履激昂鏗鏘,台海局勢大破大立的環境條件正逐漸成熟,解決台灣問題的路線圖已經呼之欲出了。

下面,我們就從形勢的再判斷、問題的再定位、方略的再明確、意志的再升級等四個部分,逐字逐句展開分析,將台灣確定性前景的圖景放大開來,以此使台灣當局真正認知這一確定性,丟掉所有的幻想。

bautewqqo3

形勢的再判斷

關於台海局勢,從十九大報告到二十大報告,有“三個再判斷”。

——情勢的再判斷

1.十九大報告

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妥善應對台灣局勢變化”,“有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反映當時台海局勢總體穩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是階段性主題;雖然當時的台灣問題在起變化,但危機可控、局面可控,中央保持著和平統一的耐心和誠意。

2.二十大報告

二十大報告指出,“面對‘台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台灣事務的嚴重挑釁”… …

反映過去一段時間內的台海局勢風起雲湧、形勢突變,兩岸關係平穩局面被打破,台灣問題出現了重大危機,反分裂活動必然且已然展開。

——鬥爭的再判斷

1.十九大報告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

反映當時台灣問題的鬥爭對象主要是島內“台獨”分裂勢力,而“反對”及“遏制”等用詞,屬一貫立場、一般性論述。

2.二十大報告

二十大報告指出,“面對‘台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台灣事務的嚴重挑釁”,“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

反映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問題的鬥爭對象進一步明確,尤其是看到了外部干涉勢力對台海局勢的重大危害,從而將反對外部干涉勢力提升至更加重要的位置,將其定性為“重大斗爭”,十分罕見,明確了鬥爭的主要對象。而相關鬥爭從“反對和遏制”到“開展”,從堅定立場到有力進行,凸顯了台海危機是現實且緊迫的、鬥爭是必要且見效的。

bautegj3

——處境的再判斷

1.十九大報告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妥善應對台灣局勢變化”。

“堅持”和“妥善”“應對”等用詞,相對比較溫和,也是表明台海局勢後來走向惡化的責任不在祖國大陸一邊。

2.二十大報告

二十大報告指出,“展示了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台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進一步掌握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進一步鞏固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格局。”

能力展示了,主動掌握了,格局鞏固了。在解決台灣問題上,二十大報告寫出了台海局勢發展變化的現狀,更通過對現狀的論述表明破題的決心和信心、破局的構想和能力。

而從“應對”到“開展”、從積極防守到有效鬥爭、從有限行動到全面主動遞進的背景和邏輯,二十大報告在總結十年偉大成就部分給出了最直接的答案:

“我們提出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

正是“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這句最具信息含量的話,錨定了台灣前途命運的確定性,錨定了中央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確定性。

那麼,“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是什麼呢?

在二十大報告的使命任務部分,這個總體方略的一些細節就浮現了出來。

 

問題的再定位

把台灣問題作為什麼性質、放在什麼位置,或者說提升到什麼層面,直接地體現了中央對解決這一問題的態度,以及它在黨和國家議事日程表上的位置。

從十九大報告到二十大報告,這部分的論述變動頗大,足以看出解決台灣問題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bauteitr2

——性質的再定位

1.十九大報告

十九大報告指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十九大報告此處的用詞是“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這兩個詞都屬宏觀定性,不具時間概念,與二十大報告形成了鮮明對比。

2.二十大報告

二十大報告指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二十大報告此處的用詞是“歷史任務”、“共同願望”、“必然要求”,凸顯了解決台灣問題的使命要求、責任要求和目標要求。

——角色的再定位

1.十九大報告

就解決台灣問題的權力和責任歸屬,十九大報告沒有具體展開,但二十大報告突出說明了這一點。

2.二十大報告

二十大報告指出,“台灣是中國的台灣。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

可以看出,如二十大報告成就部分對台海局勢的判斷,外部干涉勢力已經成為解決台灣問題的重大障礙乃至是主要障礙,成為了最主要的鬥爭對象。在使命任務部分,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這一問題,進一步闡述相關立場,反映了對島內“台獨”勢力不足為懼、島外干涉勢力不可不防的最新認識。

從願望到任務,從根本利益到必然要求,從解決兩岸之間的問題到解決一切有關方面的問題,責任在壓實,戰略上更全面更具統攝力,二十大報告對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論述轉入戰略規劃和逐步實施階段,實現了整體上的躍進。

 

方略的再明確

1.從“方針”到“方略”

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可以看出,十九大重申的是一貫堅持的“方針”,強調的是“推進和平統一進程”,而二十大報告明確是“貫徹”總體方略,“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進一步表明中央在解決台灣問題上有系統謀劃和戰略規劃,且將實現統一作為第一目標,並對實現統一的方式是“和平”還是其他方式,都保留了選項。

需要注意的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在十九大報告中具統領地位,而二十大報告相關表述調整為“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該內容實則是一個重大的變動。

2.從“可以對話”到“廣泛深入協商”

十九大報告指出,“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

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推進同台灣各黨派、各界別、各階層人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

關於兩岸對話,二十大報告相比十九大報告,有兩個重要變動:

——原來是“就能開展對話”,是設置前提、表達願望、體現誠意,而現在是“開展廣泛深入協商”,並且對話內容從“兩岸同胞關係的問題”聚焦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原來強調“兩岸雙方”對話,即與台灣當局對話,並表明也可以與台灣其他政黨和團體對話,現在表達的是“同台灣各黨派、各界別、各階層人士”對話,反映中央對於兩岸對話的對話和側重點,基於台灣實際已經發生改變。

從能對話到要對話,從兩地官方協商到兩岸普遍協商,二十大報告表明了強化統一共識、凝聚統一力量、擴大統一戰線的戰略思考和行動部署。

3.從“互惠互利”到“融合發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 …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 …”

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始終尊重、關愛和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

關於台灣同胞和台灣社會,二十大報告相比十九大報告,也有兩個重要變動:

——原來強調“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現在強調“尊重、關愛和造福台灣同胞”,所以有此變動,是因為台灣當局持續“謀獨”、“去中國化”,不少社會制度和運作已經嚴重變形,也是強調反對“台獨”勢力與造福台灣同胞沒有衝突。

——原來強調“實現(兩岸)互利互惠”,現在強調“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反映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總體方略,不僅是理念性的,也是實踐性的,是致力為實現統一創造社會基礎和環境條件的。

此處,二十大報告還有一個很微妙的變動,十九大報告說“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現在變成了“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祖國是母親,台灣同胞是中華女兒,變動所體現的是二十大更高的站位,即立足國家和民族視角,而不是政治視角。

由以上“三個再明確”可以看出,“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是系統的也是具體的,是理念的也是實踐的,中央已經為實現統一做了各種戰略佈局,做好了各種行動預案,也做好了無法和平統一而“退而求其次”的各種準備。

這一點,在下一部分有更直接的論述。

 

意志的再升級

對比十九大報告,二十大報告涉台論述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意志的升級、決心的升級、行動的升級。

十九大報告指出:

“我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 …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二十大報告指出:

“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在論述手法上,十九大報告是反向論述,二十大報告則是正向論述;在斗爭手段上,十九大報告是整體表態,二十大報告則是明確表態;在目標預期上,十九大報告是不讓中國領土分裂,二十大報告則是要讓祖國完全統一。

把使命扛在肩上,任務抓在手裡,對於解決台灣問題,二十大報告體現出了“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勢、“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干勁。由此才可以說,從二十大報告開始,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進程邁進了,新的篇章打開了。

 

對於台灣和台灣同胞,祖國總有最深沉的顧念。

翻開歷次的黨代會報告,歷史上的每一次告台灣同胞書,每一個具體的表述都深情款款、語重心長,無不從民族大義、中華文化上尋求精神的共鳴、心靈的契合。二十大報告也是如此。

把握歷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在涉台部分,二十大報告是政治宣言,更具行動綱領的特點,確立了路線,致力於行動,決意從現在起就走好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每一步。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講話。他說:

“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

台灣當局應該正視歷史的潮流、時代的發展,看到二十大報告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台灣前途命運的確定性。

丟掉幻想,從確定性出發,台灣才能找到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