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志平
「春分」圖源:大道
每年西曆三月十九日至廿二日,當地球到達了太陽黃經零度的時候,斗柄指向東方卯位的那一刻,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到達了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春分」的日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而《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亦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日,太陽會直射在赤道,南、北半球受到日照的時間將會一樣長,晝夜平分。從這天開始起,白天會越來越長,夜晚則一天比一天短。民間亦有諺語:「春分,日暝對分」、「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等說法。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晝夜各為十二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圖源:網絡
春分有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春分日後,燕子感到大地上陽氣日漸強盛,氣溫適宜時才會從南方返回築巢;雷和電更是「陽之聲」和「陽之光」,都是陰陽二氣相博才會有的現象。春分後,氣溫會快速攀升,雨水明顯增多,莊稼開始快速拔節生長。但春分前後的華南地區常常有較強的冷空氣入侵,可能會形成持續數天的低溫陰雨,不利於農事。
今年春分交節在農歷的二月三十早上五點二十四分,也就是乙卯月、戊寅日的乙卯時。今年春分交節在二月的最後一天,可算是晚到不能再晚的交節,所以今年春天才又干又冷,人在春天卻又看不見春天的溫暖和舒適。
圖源:網絡
春分正是大地春木強盛夏火萌生的節氣,今年交節又是在二月尾不見月亮的晦日,就像火苗被埋在了灰堆里,天氣不晴不雨,陰沉多風。過段時間又突然就熱了,忽然的便進入了夏季。春分交節的時間點里,乙、卯、寅,加上今年的卯年,都屬木,是春季木氣力量最強的節點,木氣太強夏季火氣火根本透不出來,就像一大堆木頭圍著一縷小火苗。力量很強卻被壓制難出,季節憋不住就突然爆熱。
春分處在木和火的交替初期,木氣想要更強就需要有水的輔助,所以春分最好有雨。這時田里的莊稼正是需要雨水的時候。農諺也有「春分麥起身,雨水貴如金」「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無雨有長旱」「春分有雨病人少,春分無雨疫病鬧」的說法。這時下雨無論對莊稼還是對人,都是好事。
俗語說:「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麥子後插秧」。要是春分這一天下雨,就表示秋季會豐收。氣溫上升,確實有利於農作物的種植及生長。民間有諺語:「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時農夫亦會抓緊時機進行灌溉施肥,搶晴播種。
圖源:網絡
乍暖還寒的日子最易惹出個病來。俗語說:「春分有風發,郎中盡可殺;春分無雨下,郎中笑哈哈。」意思說,如果春分日颳東風,表示會下雨,天氣即是正常,疾病自然少了。如果此日颳西風不下雨,人們便容易生病了。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保健上亦是同一道理,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老人家都說,一年過得最舒服的日子在春秋二季。有說二八亂穿衣。就是二月、八月的時候,隨便你穿吧,反正天氣不寒不熱,亦寒也熱,穿啥都沒關係,亦都有關係!
春分後天氣回暖,適宜民間祭祖上墳掃墓。香港新界地區一些鄉村或氏族聚居的地方,至今還保留著古老傳統的祖堂制度,可能是中國現代史上最早類似家族慈善基金組織的,由家延伸至族,而擴大到地方一處的社會組織的結構。祖堂或家族會有比較大型的祭祀活動,更因此有「春秋二祭」之說法。掃墓時會先在祖墳前陳列指定的牲禮和菜蔬,叫做「案菜」,然後進行祭禮的儀式——讀祭文,依次跪拜,先男後女,焚化紙錢和祭文,以及把紙錢壓在墳頭等習俗。祭祖之前,首先把燒豬和酒、茶等抬到當地祠堂的側廳,並對著「文昌帝」的神位進行祭祀及焚燒祝文後才正式祭祖。
圖源:網絡
祭祖時,村民會把供品抬到大供桌上,並會依著村民的輩份逐一上前,向祖先奉上酒、茶,最後儀式會以燒炮仗作結束。完成祭祖後,便進行所謂「分豬肉」的儀式。剛才用來祭祀祖先的燒豬,此時會抬到大廳中間,分成小份,任由參與者享用,以保各村民能得祖先庇蔭,出入平安。
還深深的記得南懷謹老師的講課。說,孔子著《春秋》,寫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歷史,他為什麼叫《春秋》,不稱冬夏呢?春天是由冷變熱,慢慢一點一點熱起來。秋天是相反,夏天的熱慢慢退掉,退到了秋天剛好涼爽,不算冷也不算熱。不但氣溫如此,夏季白晝長,冬季白晝短,春秋兩季的日夜長短也是持平的。所以我們講「春秋持平也」,是個天秤。古今人物,對於國家社會有沒有貢獻,《春秋》在這個歷史上持平論之,所以「春秋」就是持平之論的意思。
圖源:網絡
放眼今天社會,追名逐利者眾,亦有求萬世名,爭天下利的;更有留旡字碑者,選擇將自己的功過交給後人評說。但都是把今生來世押上,為別人的一句評語來衡量自己在世的價值和意義的。
春分,日夜相等,冷暖平分。如歷史里的一樣,成敗好壞,枯榮興衰,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物來則應,過去不留」,任他春夏秋冬,管他冬秋春夏,都是雪泥鴻爪。如來如去,既是無意亦有意!來過,就好了!
編輯:方方
審校: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