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注香港「劏房之困」 劏房户称看到希望

2021 年 08 月 03 日   閱讀量:21.92萬+

在香港繁華都市光鮮亮麗的背後,仍有超過22萬人“蝸居”於遍布全港的11萬間劏房之中。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北部的深水埗區至今仍大抵維持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原始面貌,這裡是香港劏房和“籠屋”的聚集之地。在當地的一座唐樓中,記者見到了劏房戶主尹先生一家。

劏房住戶 尹先生:一戶就劏了幾個房間,這裡進來,這裡就是三戶人家,一戶、兩戶、三戶,這個門口都比較窄,我們平時都很難進來,這裡就是廁所和浴室,東西比較多,(空間)很小,廁所和洗澡是一起的。這裡就是煮飯(的地方),這個就是洗衣機,這裡就是平時吃飯做功課的地方。這個就是拖門,很局促的,平時就很局促的,平時夏天就一定要開冷氣的,超級局促的,這裡就是三個人的(臥室),這裡就是房間,平時睡覺的地方,一米二的床,剛剛好的,沒有其他空間的了。這裡就是曬衣服的了,衣服真的很容易掉下去的,因為外面有的時候一吹大風,它就掉下去了。

輪候公屋整7年,從2017年起,尹先生一家三口就躋身於這間約10平米的劏房之中,兩年前,尹先生因傷在家待業,靠領取綜援生活。為照顧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尹先生的妻子也不得不停工在家。

劏房住戶 尹先生:一來又熱,所以有的時候開冷氣都不敢開太多,有時候煮飯開一開就要關的了。二來這樣的劏房它完全不隔音的,大聲一點人家隔壁屋都聽到你講話,所以都覺得人身都沒有什麼隱私,生活都很壓抑。 (女兒)整天都問我,為什麼人家家這麼大,我們家這麼小,我們就和她說很快很快就可以上公屋了。現在小朋友越來越大,她都希望有自己的房間,睡覺不用這麼局促,這麼辛苦,轉個身就沒位置了。

尹先生告訴記者,7歲的女兒喜歡畫畫、彈琴,為此,他特意在不大的家中騰出地方給孩子練琴。屋中一架約一掌寬的電子琴既是女兒的樂器,也是一家人平時的飯桌。劏房中的空間狹小逼仄,尋常人家日常的燒菜做飯對於這一家人來說也是異常艱難。

劏房住戶 尹先生:這個灶台是不受力的,你如果切菜,要拿個砧板,放在地上切才可以。這裡有時候你拍東西,上面的水會彈到食物當中,其實是很不衛生的,因為你沒有辦法,沒有位置擺放。如果一做飯煙稍微大一點,煎炒得稍久一點,整個屋子都是煙的了,因為抽油煙機抽不走煙,整個屋子都有油煙味。

和尹先生一家的情況相似,對於居住在深水埗另一間劏房中的“港漂”胡先生來說,蝸居四年,唐樓中的安全和衛生隱患一直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劏房住戶 胡先生:我感覺好壓抑啊,我以前住(劏房)每晚都失眠,天天晚上不到四五點睡不著的。住了四年差不多抓了有20來隻老鼠。最大的希望就早點上公屋了當然是。香港的住房問題很多人都知道的,一房難求的,你分到公屋不亞於是中了500萬一樣的。

輪候公屋,胡先生一家三口已經等待了6年。前不久,他們從此前的低層劏房搬出,來到如今的新劏房中,雖衛生條件有所改善,但生活空間仍十分有限。

劏房住戶 胡先生上下舖因為住劏房,面積比較小,小孩跟他媽媽睡這個下舖,我就在這個上鋪休息,因為我們買箱裝的話,可能也沒地方擺,所以為了拿衣服穿衣服方便一點,我們就擺在上舖的架子上面,拿衣服方便一點。

針對困擾香港多年的房屋問題,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指出,當中國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時候,期盼那時的香港,經濟更加繁榮,各項事業發展更加均衡,社會更加和諧安寧。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對此,劏房住戶尹先生表示,中央對香港住房問題的關注,讓久居劏房的香港市民看到了希望。

劏房住戶 尹先生現在中央關注到這個問題,我們都很開心,希望逐步改善現在這樣的環境,希望能幫到更多人。

從2008年擔任深水埗區議員至今,劉佩玉已在深水埗區服務十餘載。幫助劏房住戶寫信爭取加快公屋申請進度是她的日常工作,在她看來,住房問題是香港的沈痾痼疾,也是香港民眾關心的頭等大事,此次中央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與推動,也讓香港民眾看到了中央和特區政府解決香港民生問題的信心和決心。

香港深水埗區議員 劉佩玉:上公屋,這個心願令到市民的心更安定,其實對於一個家庭的和諧,甚至乎社會的和諧,其實都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其實我們都很開心,中央能夠出手關注和推動特區政府去落實、真正去正視劏房的問題,可以能夠多管齊下,可以改善到這些基層市民的住屋的問題。

 

編輯:魏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