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為內地一線大城市,上海一向給人現代化的印象。不過亦像其他大都會,當局要面對舊區重建與古蹟保育的難題。

上海武康大樓建於1924年,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之一。近日武康大樓所在的社區完成更新工程,吸引更多遊客來到。

一名上海市民說:「架空的一些天線都移走了,它又有歷史、又有時尚,相互交融得非常好。」

上海作為近、現代東方大都會,擁有大批歷史建築,成為城市的「露天博物館」。當局近年大力推動舊區重建,但就十分重視古蹟保育,有250個特色街區及44個歷史文化風貌片區納入受保護範圍,合共超過130萬戶居民居住環境得以改善。

當局表示,重建方式改為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為主。

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鄒勳表示:「我們發現任何的歷史遺存,都希望能夠及時地得到分析、甄別、判斷。」

為了同時做好舊區重建及古蹟保育工作,上海投放200億元人民幣作為專項保護資金,設立歷史風貌區及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委員會。

當局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全部完成中心城區二級以下舊區改造和零星地段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