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拔青松耀紅場

2021 年 09 月 23 日   閱讀量:20.6萬+

文 | 張澤華

bau202109239r9h9作者簡介:張澤華,廣東汕頭市政協原副主席,市委統戰部原部長,汕頭市公益基金會永遠名譽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協會會員。先後出版小說、報告文學、雜文集《大潮的呼喚》《這方熱土》《南海濤聲》《那年那事》等著作。

孩提時,有一天在村前河溪學游泳,鄉里的老叔笑指正南畔的山巒問我:“距我們村數公里外的那片山,你知道叫什麼名字嗎?”我茫然不知。他有點生氣地說:“那是大南山革命山區,連接著潮、普、惠三個縣,我就是當年在那一帶參加打仗的地下遊擊隊員,山里滿是英雄好漢,珍藏不少革命故事!”“東畔山故事更多!出了不少大人物!”老叔的一番話令我羞愧也令我神往。

大南山終究是我此生中無法錯過的一處紅色聖地,有一天我總必須接受它的洗禮。三十多年後,在市里統戰部任職期間,我先後多次來到掛鉤扶貧的紅場虎空村、雷嶺鎮雙新村。每次見面,潮南區和紅場鎮的人們總會自豪、莊重而滔滔不絕地告訴我,這裡就是大南山蘇區,範圍包括潮南區、普甯市和惠來縣三地,縱橫約35公里和50公里,面積1500平方公里。這一帶在土地革命時期是東江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農民運動領袖澎湃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徐向前、李富春、鄧發、方方、古大存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在這裡領導過革命鬥爭,是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順著他們的思緒,凝視莽莽蒼蒼的群山,我不禁驚歎:這裡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這一片紅色的沃土上,孕育著潮汕紅色文化深厚的精神內核!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再次來到群山擁簇、萬綠攢動的紅場革命老區。

當踏進紅場廣場,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濃烈氛圍感染了我,我再一次肅然起敬,心潮澎湃!沿著用紅磚鋪成數公里長的參觀道,革命史料就像長卷般一一展現,我似乎再次進入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從中接受深刻的黨史教育的薰陶和啟迪。

在這塊紅色土地上,1928年,中共東江特委書記澎湃和紅二師、紅四師領導人董朗、徐向前等革命先驅,在這一帶領導農民革命,使大南山成為革命的搖籃。從此,紅色的序幕迅猛拉開,星星之火成為燎原之勢:1930年秋,中共東江特委、軍委從八鄉遷到大南山;同年11月,中共中央代表鄧發和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富春及方方等同志,在紅場的大溪壩村主持召開閩粵贛邊區第一次黨代會,成立以鄧發為書記的中共閩粵贛邊區特別委員會,袁策夷擔任東江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繼而成立中共潮普惠縣委和潮普惠蘇維埃政府,疊石村和大陂村分別成為中共東江特委、軍委、東江蘇維埃政府和中共潮普惠縣委員會,縣蘇維埃政府等機關的所在地。在大南山戰鬥過的領導人,還有省委書記李原,東江紅軍第十一軍軍長古大存,東江蘇維埃政府主席陳魁亞,東江婦委主席許玉磐等,他們為創建和保衛大南山蘇區作出了重大貢獻。

大南山處處留勝跡。1931年春,中共東江特委和潮普惠縣委發動群眾,於飛鵝山辟建面積為2000平方米的廣場,內有紅軍操場,紅軍閱兵台,還有戲臺和球場,秋千場等設施。可以想像當時人民之師、威武之師的颯爽英姿,昂揚鬥志。1931年5月17日至23日,東江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此召開,會議代表300多人。也就在這個時刻,東江特委書記徐國聲莊嚴宣佈將當地稱謂近百年的“石船”鄉名命名為“紅場”。石匠翁千于閱兵台正面刻就的“鞏固蘇維埃政權”七個大字,以及鑿上16級登上閱兵台的臺階,至今歷久恒新,成為大南山革命史從一個不平凡走向另一個不平凡的歷史印記,永不褪色的光輝勳章。

這是一片赤色之地,這里留下了蘇維埃政權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史實,留下了革命戰爭的豐碑,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說起紅場戲臺,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根據資料記載,1930年夏天,潮普惠三縣蘇維埃政權決定,將惠來下林樟俱樂部擴大,成立赤花劇社,同時建起紅場戲臺。它位於紅場廣場內,坐東向西,前有容上萬人的廣場,後是虎白墳村,右側有石講臺與亭,紅軍石匠翁千以心血鐫刻的“鞏固蘇維埃政權”的醒目標語就在講臺下的巨石。

紅場戲臺最早是土台,竹架上蓋亞鉛(鍍鋅)。台四周用“穀笪”圍起,檯面以汽燈照明,每逢演出,四鄉八裡農民點火把觀看,從中領悟革命的真理。赤衛隊員在廣場路口豎起竹節夾著缽仔的特殊煤油燈照明,盛況空前。

bau20210923n0wv1

1932年,國民黨一六九師師長、南山剿共司令張瑞貴,大舉圍剿大南山蘇區,其部連長龐柱從普寧流沙帶一連兵馬來演出場襲擊,赤花劇社演員在蘇區群眾掩護下,從密林中撤退,敵軍只在戲臺後山溝裡查到一台風琴來不及搬遷,他們用槍把砸毀出氣,同時火燒戲臺。

紅宮就是培育革命後備力量,使紅色基因綿延不絕的教育基地。紅宮位於林招村一座東向西的三房祖祠,是紅軍47團成立和潮陽縣革命委員會的舊址,也是彭楊軍校的第四分校的校址。當年村民把祖祠內外牆壁粉刷紅色,因而起名“紅宮”。1929年7月中旬,潮、普、惠三縣工農革命軍團及模範赤衛隊員在此聯合建立47團。1930年6月,潮陽縣革命委員會在此成立,1930年初,紅軍第六軍第十六師軍事政治學校第四分校在此開辦。軍校開辦少年班、吹號班、幹部班,使革命的火種薪火相傳。後為紀念被國民黨殺害的東江特委書記彭湃同志和中央軍事部長楊殷同志,中共東江特委決定改為彭楊軍校。

西南紅軍醫院是革命者因地制宜開闢的另一處救死扶傷場所,位於紅場鎮大溪壩村東北面一公里處的天然石洞。被花崗岩巨石覆蓋,從東北向西南傾斜,俗稱“老虎洞”,洞內面積200多平方米,人工砌石分為四層平臺,1931年初,中共閩粵贛特委領導下的西南分委所轄潮、普、惠和海、陸、惠、紫地區紅一團和紅二團,為治療傷病員在此洞建立西南紅軍醫院,搶救醫治紅軍傷病員。

在紅場潘岱村的山坡,在大溪壩村石獅埔,不時看到石匠翁千親手刻下的紅色標語。其中“潮普惠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萬歲!”“反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大標語雖歷經歲月的磨礪,依然清晰可辨,令人為之激越,為之深思!據說翁千是一個徹底而忠誠的革命者,1926年為反抗壓迫剝削,翁千在村裡組織農民協會。1928年他帶領全家7人上南山參加革命,其子女及親屬先後有4人犧牲。翁千接受潮普惠縣委交給的任務,出入于槍林彈雨,矢志不渝,先後和他的助手們在縱橫幾十公里的大南山主要路邊36處大石上刻下57條大標語共467個字。其中屬潮南山域的25石37條共312個字;普寧山域的有7石10條共81個字;惠來山域的有4石10條,共74個字。

在整個中國革命的漫長歲月裡,全國印刷、手寫的標語口號千千萬萬,唯有大南山域的革命石石刻獨一無二,千古流芳!

bau20210923rvg13

來到深藏于春山綠水間的閩粵贛三省邊區第一次黨代表大會的舊址,它位於紅場鎮政府西面5公里的大溪壩村石獅埔。1930年11月1日,中共中央代表鄧發和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李富春等在此主持召開閩粵贛邊區第一次黨代會。這次會議使大南山革命根據地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對大南山蘇區的鞏固發展,紅軍和地方武裝的壯大,土地革命的深入開展等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根據地領導力量得以加強,使蘇區堅持了長達五年的鬥爭。

位於當今鎮政府西北方向8公里處的疊石村的東江特委辦公舊址也是我們尋根的必經之所。在這裡,你可以翻閱到當年東江特委機關在疊石村開設了的印刷廠印製的各種刊物如《東江紅旗》《政治通》《蘇維埃三日刊》《潮普惠紅旗》等,見證革命時期的精神火種為何能夠長燒不滅,而團東江特委與團潮普惠縣委合辦的《紅五月》《革命畫報》《西南少年先鋒報》《紅操場》等,更是培養革命後備人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在潘岱村內,有個軍校廣場,數棵挺拔的棕櫚樹,伴著綠茵茵的山草,仿佛當年的衛兵還在守衛著神聖的大地;在虎白墳村的山豬坑石洞,曾是當年紅軍的軍械修配廠;在虎空村的羅晉祠,曾是當年紅軍的被服廠。每一處看似普通的地點,都是可以燎原的火種。

在紅場,有一個令我特別敬仰的地方,那就是英雄石洞,當年彭湃同志在此隱蔽四個多月,期間指揮大南山革命鬥爭,石洞因此而出名。該石洞隱藏于潘岱村西南山巒,距村莊200多米的山窩中。

bau20210923cylxx

出於對英雄的敬仰,我們決定進洞,尋找當年彭湃同志潛伏休息、指揮作戰的地方。沿著石級向下行進,不久就見到一個由若干天然石塊壘疊而成的洞口,上有巨石覆蓋,儼然是個自然洞群。洞內光線明滅不定,岩石相互交錯,怪石嶙峋,較為逼仄,大部分地方僅能側身彎腰蜿蜒而行,洞底長年流水不斷。

就是在這個僅能容兩人棲身的逼仄石洞裡,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1928年的2月23日至28日,東江特委書記的彭湃同志指揮紅二、四師及潮陽、普甯、惠來三縣農民武裝攻佔惠來縣域。當年6月,他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委員。轉入大南山后,由於鬥爭複雜,敵人目標盯緊我方,彭湃同志才決定白天在洞裡避過耳目,夜裡走出山洞,沿崎嶇不平的山道,有時住進潘岱村一村民家中。

在四個多月的風寒雨天里,村民林娘圃,白天裝扮成砍柴撿山貨的山夫,秘密為彭湃同志送去食糧、蔬菜等給養和傳遞情報。洞內一露天處,面積不足十平方米,是彭湃同志曬太陽、休息的地方。同年10月,接上級指示,彭湃同志偕革命伴侶許玉馨化裝赴上海接受新任務。臨行前,托林娘圃保留一個石硯和紙簿等物品,這是記錄了彭湃同志石洞生活的珍貴史料,現保存于海豐縣紅宮展覽館裡。1996年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王照華到此參觀,為“英雄石洞”題字。

彭湃1896年10月22日出生廣東海豐縣海城橋東社,是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農民運動先導者和著名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創始人,譽為“農民運動大王”。
1929年8月24日,由於叛徒出賣,正在上海參加中共中央軍委會議的彭湃同志與幾位同志被捕,審訊中,他始終斬釘截鐵地回答:“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1929年8月30日,他被押赴刑場。一路上,他慷慨激昂齊聲高唱《國際歌》,呼喊“打倒漢奸走狗賣國賊!”“中國紅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以無比的英雄氣概走向刑場,獻出了年僅33歲的寶貴生命。

周恩來從東江前線回到上海,並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其倡議下,我黨專門在上海建立了專業的中共情報保衛機構,中央特科。他對彭湃被叛徒出賣而犧牲感到十分悲痛傷心,親自佈置中央特科二科科長陳賡等人,儘快找出叛徒予以制裁。就在彭湃犧牲月餘後,經我黨內線國民黨駐滬特派員楊登瀛多方查證,叛徒是中央軍委秘書,叛變革命、出賣彭湃的白鑫。1929年11月11日下午,正義槍聲將叛徒擊斃。

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還隱藏著另一個特別的天然洞穴,那就是位於與紅場相連的雷嶺濟美村的“徐帥洞”。洞隱蔽於地下,由若干塊天然巨石覆蓋而成,洞內面積約為57平方米。1928年春,紅四師師長徐向前,率領起義軍與東江特委書記彭湃的隊伍會合,並與大南山赤衛隊攻打惠來縣城後,國民黨反動派部隊組織拼命反撲,“圍剿”大南山潮、普、惠蘇區,徐向前智勇雙全、指揮若定,與民兵一起奮鬥在最前線,多次擊敗敵人的進攻。在激烈的戰鬥中,他腿部負傷,傷口化膿。彭湃同志派員護送徐向前至濟美村尖石洞隱蔽療傷,該村地下黨支部書記藍坤和陳巧蓮與其單線聯繫。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多次翻山採集草藥,為徐向前敷傷,並及時送去食物。經過18天的精心醫護,得以康復。使徐向前同志繼續投身領導大南山根據地的鬥爭。

紅場,這個原叫石船的大南山脈鄉村,歷經狂風暴雨,生離死別,培養成長了眾多可歌可泣的革命烈士,是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染紅石船、雷嶺,譜寫出壯麗雄渾的革命詩篇。

紅場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仍然激勵著廣大潮汕人民在新的領域裡闊步前進。近年來,沿著彭湃、徐向前等革命志士鬥爭之路,參觀學習者、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絕。紅場革命老區也在各級黨政和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下,從原來經濟落後的老蘇區,連接起高速公路暢通內外,鄉村振興發展創出新天地的時代風貌。

編輯:許可

編審: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