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文偉

bau20211209nyv3t

新一屆選舉委員會的選舉在9月19日順利結束,結果毫無懸念由各界愛國者擔任新一屆選委。翌日路透社報道中央要求本港地產商助解房屋短缺,表明市場「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不再容忍「壟斷行為」,引起市場震盪。

受消息拖累本港五大地產股週一全線捱沽,單日股價合共蒸發約837億元。事實上,中央過去幾年多次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期望發展商進行自我調整,直至最近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就有人有意無意把「共富」曲解成「財富平均主義」。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當年鄧小平提出的構思是「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現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購買力第一的世界大國,但卻仍然是地區發展不平均、人口收入結構不平衡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因此在完成第一個100年目標之後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標是針對性地調整國家未來發展政策。

反觀香港回歸以來24年,寡頭財閥利用資本制度無序擴張。在經濟上,裙帶資本關係涉獵社會不同領域,形成錯綜複雜又根深柢固的利益集體;在政治上,部份利益集團又利用其在選委會中關鍵少數派的優勢,以及其資本影響力,或在朝或在野,長年左右政府政策對既得利益者傾斜,造成香港「內卷」問題嚴重。

香港樓價連續多年嬋聯全球最貴城市,過去15年內樓價升幅高達4倍,過去兩年雖然發生「黑暴」及「新冠肺炎」,但香港樓價預計仍可上升3%,按資料顯示由2008起香港人工升幅已落後樓價升幅。

香港多年來在數字上,經濟是發展的,然而香港市民在居住上的環境卻一直未見改善,甚至惡化,這正正是香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所在,同時令外部勢力和內部野心家有機可乘。

事實上,由董建華及近兩任的行政長官,無不聚焦解決房屋問題,過去社會環境高度政治化施政舉步維艱,但在新一屆選委會產生後標誌著「以愛國者為主導」的政格局已經確立起來,「治港者」就再沒有藉口諉過其他。

早前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期望未來香港不再存在「籠屋、劏房」的目標。但無論是「明日大嶼」或是新界西北、東北發展計劃,都仍是長遠方案。

解決土地房屋供應不平均,特區政府應該解放思想,在中短期工作上,破除條條框框,在政策上給予更多的優惠及資助,鼓勵更多社會不同的持份者進行公共性房屋建設,參與「土地共享計劃」及「過渡性房屋」的興建,釋放更多棕地、祖堂地、綠化地的潛力,同時縮減規劃審批時間,務求解決未來10年的住房短缺問題,將整個社會的資源集中起來,那麼消除「籠屋、劏房」就不再只是夢想。

 

【作者係香港青年事務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編輯:許可

審校: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