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稱,計及未來十年新申請家庭,要十多二十年,才能達到公屋「三年上樓」目標。有議員批評政府沒理解市民等上樓的痛苦。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土地、房屋政策,包括發展新界「北部都會區」;又指覓得350公頃土地,未來十年建造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以滿足30.1萬個需求。

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上,不少議員都關注「三年上樓」目標需用多少年才能真正實現到。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如果中間沒有新申請,就去到十年的時候,供應可以滿足到需求,計劃是這樣的,但這十年都會有新的家庭,因為一些情況(新加入)排隊,所以我相信要十多、二十年,我們應該可做到。」

民建聯區議會(二)議員李慧琼稱:「肯定是懶散,居然回答要用十多、二十年,這是完全沒理解到市民等上樓的痛苦。平均每年公屋新個案是二萬,只要政府做到每年公屋供應是三萬,加上每年回收單位一萬,其實十年是可以追得到。」

亦有議員問到,政府可否調高新界公營房屋發展項目的地積比。

民建聯區議會(一)議員劉國勳說:「在短期內可以即時增加供應,例如新界好多地積比都是五至六倍,其實可以考慮參考市區,去到七至八倍都可以。」

陳帆指出:「如果土地、交通、環境配合,其實地積比已經可以較一般提升百分之30,未來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相信發展局或地政總署、規劃署方面,在土地用途規劃有改變時,這個(地積比)都會有轉變。」

亦有議員表示,支持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有關房委會建屋太慢,就要代付輪候公屋現金津貼的想法。陳帆表示,這只是代表特首關心房屋問題,他並無補充。

 


編輯:故箏

編審: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