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仍穩

2022 年 01 月 21 日   閱讀量:13.41萬+

今年經濟料增長3% 全球復甦減速具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代表團去年底完成對香港就經濟發展工作進行的定期訪問,昨發表初步評估總結。報告中,IMF 再次肯定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讚揚香港金融業健全的規管及監管框架,疫情期間依然持續擴張和發展。該行預期去年本港GDP增長6。4%,今年將增長3%,“清零”政策不會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IMF表示,雖然經濟前景的風險偏向下行,但在充裕政策空間下,香港迅速而果斷地推出強而有力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分別約佔2020及2021年本地生產總值12。25%及3。5%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有效減輕衝擊造成的負面影響,使經濟得以逐步復甦。 在2021年第2季及第3季,初步跡象顯示增長已由公共需求支持轉為由私人消費支撐,私人消費及投資的復甦抵消了財政刺激措施規模縮減及外部需求回軟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帶動經濟強勁復甦,預期本港2021年經濟增長為6。4%。

港高質服務加強投資者信心

然而,各個經濟環節的復甦步伐不一;其中私人消費出現滯後,部分原因或與“零確診”政策有關。但相信“清零”政策不會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因為香港經濟在疫下保持穩健,未見關鍵的基本因素受嚴重衝擊,例如法律系統及高質素的專業服務等,有助加強投資者信心,加上當局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料可提升本港作為貿易中心的地位,在未來提供不少發展機會。

IMF又預期,本港今年內將會恢復與內地有限度通關,稍後再逐步擴大通關範圍。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會隨着勞工市場狀況改善而逐步回升至約2%。中期而言,預計疫情將對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潛力帶來長久影響,很大程度因為勞動力市場的復甦步伐不一,而對勞動參與率帶來影響。受到人口老化等結構性因素的影響,預計本地生產總值中期增長將會放緩至3%以下。

另外,外圍環球經濟復甦速度較預期慢、全球供應鏈持續受阻、全球風險溢價急升、主要先進經濟體貨幣政策無序收緊、樓市大幅調整、中美緊張關係進一步升溫,以及市場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出現變化等因素,都可能會影響資金流,令本港面臨挑戰。

為達到均衡復甦及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IMF建議政策措施必須能促進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維護金融穩定及控制與氣候相關之風險。而聯匯制度仍然是維護經濟及金融穩定最合適的安排。

需增抗震能力應對全球風險

IMF認為,香港需因應全球風險情緒提升抗震能力,當局應繼續維護法治,強化優質的監管框架,並保持資本自由流動,以維護香港金融穩定及競爭力。與此同時,應密切監察金融市場及銀行體系可能出現的波動並作好準備,在有需要時採取行動控制系統性風險,並與市場保持清晰及詳盡的溝通;應更密切監察銀行及投資基金的流動性風險,可採取進一步措施將所有銀行流動性壓力測試併結於綜合框架內,以便加強監測較弱環節的流動性狀況。

財策支援措施應更具針對性

IMF又建議,財政政策應聚焦於更具針對性的支援,以促進均衡及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短期而言,政府的財政政策應更具針對性,向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士及受影響的中小企業提供支援。例如,可向符合援助條件的低收入家庭增發消費券,亦可再次暫時放寬申領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的申請資格,向失業人士提供更多援助。

bau20220121j7bes

 

來源:香港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