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法大師華戈:書寫香港半生緣

2022 年 01 月 31 日   閱讀量:16.27萬+

[videopress pu4ZLf4c]

如果你來過香港,一定記得街頭店鋪那些漂亮的手寫招牌;即使沒來過,也一定看過香港電影,《少林寺》《食神》《葉問前傳》《一念無明》……近百部電影片名,與街頭衆多手寫牌匾,均出自一人之手。別人稱他爲“書法大師”,他卻說“叫我華哥就好”。

華哥,本名馮兆華,筆名華戈。上世紀80年代以來,華哥已爲無數街頭牌匾和近百部電影題寫片名。每一幅作品,他都是用心書寫。

bau20220131b8y4a
華哥展示自己寫的“虎”字揮春(圖:新華社)

從寫招牌到題片名

“金虎迎春”“現世安穩”“歲月靜好”……春節臨近,香港旺角砵蘭街上,人們簇擁着一個檔口,爭相尋求揮春(即春聯)墨寶,討個新春好彩頭。人羣中隱約透出檔口招牌上的幾個字——“華戈書法”。

“慢慢來,慢慢來。”一個戴着套袖,笑容可掬的老人應接不暇。42年來,華哥每年春節都在這裡爲街坊朋友們寫揮春。

今年74歲的華哥是廣東順德人。從小在父輩的薰陶下對書法產生興趣,寫得一手好字。1979年華哥來到香港打工,成了一名電器工人。他沒想過對書寫的熱愛與堅持會帶給他人生的轉折。

1980年,華哥的書法作品在香港青年學藝比賽中獲得優異獎。獲獎後,很多人開始找華哥寫字,大到店鋪、大廈外牆的招牌,小到百貨公司“大減價”的海報。後來華哥租下砵蘭街的一個檔口,專營寫字生意。

“那時候電腦還沒有普及,所以各個地方都需要畫畫和寫字。以前香港很多招牌掛在空中,我要扛着梯子爬上爬下去寫。”砵蘭街鱗次櫛比的招牌大多出自華哥之手,這項“副業”幫他增加了收入,也讓他與電影結緣。

上世紀80年代,很多演員會來旺角一帶體驗生活,學習模仿。得此機會,華哥結識了很多美術指導、執行導演,並開始在片場的道具上寫字。

寫得多了,大家都覺得華哥的字很有特色——靈動沉穩又多變,不拘泥於傳統筆法,還略帶藝術感設計,於是有人邀請華哥題寫電影片名。

“我的電影名字不是隨便寫的。導演跟我講述劇情和主演,我就把這個感覺寫出來。每一個電影感覺都不一樣。同樣的字,我現在寫的跟下一分鐘寫的也不一樣。”華哥說,每位導演的性格不同,合作、磨合方式也有所區別。

王家衛導演的電影《2046》在澳門拍攝時,邀請華哥去寫字。有一場戲是主角走在古裝街上,街頭各色招牌都需要華哥現場題寫。

“同樣的字,左邊寫一遍,他又會覺得寫在右邊拍出來效果也許更好,就這樣反覆地寫。不是我寫得不好,是他追求極致。”此後,華哥與王家衛還有過多次合作。

從熱愛到傳承

“中國書法文化博大精深,比如‘虎’字,寫法千變萬化。”華哥氣定神閒地拿起筆,一邊揮灑自如地演示着篆書、隸書、草書、楷書等不同寫法,一邊介紹虎字的演變。最後,一個迎春金虎躍然紙上,猶如虎踞壁上,盡顯王者風範。

“這個‘虎’全國找不出第二個,電腦也設計不出來。”華哥笑言。

華哥的書法幾乎是自學成才。“古人是最好的老師。我喜歡看不同門派的字,收集一些好的元素,積累、吸收、醞釀、消化。”

隨着電腦和數碼產品的普及,人們寫字越來越少。旺角街頭華哥曾題寫的招牌多已換作電腦打印,華哥說這是正常的新陳代謝。

“我熱愛書法,也希望有更多人來傳承這種傳統文化。”在華哥心裡,書法是一種文化,是有生命的,無法被取代。

“華哥的作品,尤其是題寫的招牌和影視片名,有很強的藝術性和視覺衝擊力。”華哥的好友、香港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樑君度評價華哥的字,不拘泥於傳統書法的美感,根據自己的理解二度創作,更像是“畫字”。

2013年,華哥成立了“香港華戈書道學會”,希望聯絡各界書法愛好者,交流切磋、以藝會友,弘揚中國書法等傳統精粹。

多年前,一對姐妹看到櫥窗裡華哥寫的一副對聯,便懇求老闆帶她們找到寫對聯的人拜師。華哥認爲自己水平還不夠,不敢收學生。但姐妹倆反覆上門求教,終於打動了華哥。

“她們家原來經營一個小店,父親很喜歡書法,賬本都寫得工整漂亮。父親去世後,姐妹倆很想念父親,便想學書法,好好寫字以表懷念。”華哥說,很意外自己的字受到年輕人喜愛,願意傾囊相授。

從那以後,華哥陸續收了一千多名學生,從小學生到電影編劇,從醫生到商人。教學十幾年來,很多導演邀請他去外地題字,他都婉言謝絕了,因爲他要給學生上課。

從“大師”到老師

bau202201312phrr
華哥在寫揮春(圖:新華社)

朱培德在香港經營生意,工作之餘最大的興趣就是看電影。“有朋友說認識一位爲電影片頭題字的大師,問我想不想學習。”朱培德聽後欣喜若狂,催着朋友帶他前去拜師。

“我完全沒有書法基礎,工作也很忙,沒想到大師的課程安排這麼靈活。”朱培德說,每周兩次的書法課是他最享受的。就算工作再忙,他都會抽時間來“靜靜心”。

“我不是什麼書法大師,但我希望把這種文化傳承下去,最好能吸引年輕人喜歡。”華哥在學生的幫助下開設了社交媒體賬號,堅持每天更新,將自己寫的字“曬”出來。

華哥的粉絲中,“90後”居多。

1997年出生的莊嘉欣從小學習國畫,對傳統文化很是熱愛。大學畢業後,她回到香港一邊找工作,一邊想學點什麼豐富自己。無意中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華哥的字,便結下了師徒緣分。

“老師的字變化很多,可以看起來很溫柔,也可以很豪邁。跟老師的人很像。”莊嘉欣說。

華哥筆法獨特,教學也很獨特。

“老師不會一開始就要你跟帖臨摹,他會讓你自己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教你如何去理解書法。”莊嘉欣說。

有一次,華哥教莊嘉欣寫“惡”字,在解構字體時,老師說惡人的“心”沒有那麼大,要寫小一點。“我很喜歡老師這種形象化的教法,讓我印象深刻。”

“可能只有我這樣教學生,你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開心就來,不開心也可以不來。”華哥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年輕人只有喜歡上這種傳統文化,才會想去學習和傳承。

“很多人喜歡模仿我的字。但我說,無論是臨帖還是拜師,不要完全照搬,像與不像之間就最好。”華哥教學時允許學生們隨便拍照,有問題隨時提問,“我願意讓徒弟高過師父”。

“我的很多學生現在都變成了老師,教更多的學生。”華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