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utei55lf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經貿、航運中心,傳統高端服務產業根基深厚,基礎優勢仍然相當明顯;但隨着世界進入信息時代、智能時代,產業形態和產業構成日新月異,香港如何優化產業結構,尤其是通過創新產業和產業創新,獲得新的增長點和增長動能,無疑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李家超政綱提出「全面提升競爭實力、創造持續發展空間」,正是回應時代命題的富有遠見的策略。政綱提出的主要策略,既注重產業創新,尤其注重金融產業創新;又強調發展創新產業,包括發展創科產業,發揮香港中外文化薈萃優勢打造文化中心,善用香港法律服務的制度優勢等,致力將香港打造成連接大灣區、內地與國際的新型金融商貿之都。

「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發展「八大中心」。李家超政綱提出,香港要發揮好「八大中心」角色,以創新驅動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根基,主動發掘大灣區的機遇,並配合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做好國家與世界各國互聯互通的橋樑。這意味着香港無論傳統優勢產業,還是新興產業,都要緊扣「以創新驅動發展」這個核心,作出短中長期結合的全面規劃。

在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提升核心優勢問題上,李家超給出一系列產業創新的方向,包括進一步發展債券、外匯和其他金融資產市場,加深香港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發展金融科技,結合實體經濟的數碼化發展,推動金融機構與初創企業合作,開發更多便利市民的金融科技方案;推進探索「央行數碼貨幣」零售層面的應用場景,跨境機構使用的「多邊央行數碼貨幣橋」;以及推進綠色金融和ESG(環境、社會、管治)金融,發展香港成為重要區域碳交易中心,貢獻國家和全球綠色金融發展。這些策略重點和方向,把握兩地融合發展機遇,緊貼金融數碼化、綠色金融等世界發展潮流,以產業創新為引領,致力把香港金融業這個傳統支柱產業做大做強。

bautersy

圖為香港科學園

發展國際創科中心,帶動香港經濟全面轉型升級,是增強香港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這是香港社會的主流共識,多年來有所行動但力度始終不足。李家超提出加快推展智慧城市,促進社會廣泛應用數碼科技,推動政府運作高度數碼化,優化公共服務;鼓勵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商品化,發展高增值的製造業,推動香港再工業化;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推動香港和周邊城市全條產業鏈的互補和結合。這些策略比較全面涵蓋從生活場景到公共服務,從產學研銜接到產業化塑造,落實的關鍵在於:能否打破政府不介入產業的傳統管治思維,訂立鼓勵、推動、引領創科產業的有力政策措施。

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紐約、倫敦除了是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也是國際文化中心;而香港卻曾被指「文化沙漠」。其實,從大文化的角度看,香港傳承深厚中華文化,又交融西方文化文明,中外文化薈萃是香港的特色,善加開發就能成為優勢。李家超政綱提出「塑造文化之都、推動創意經濟」,強調要加快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地位,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經濟的新引擎;打造西九龍文化區成大灣區文化樞紐。這就是基於香港特點優勢的新產業,把這個大產業塑造好,將把香港發展為國家和世界各國文化交流合作的中心,提升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地位,也為年輕一代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

bauteh3s0q

圖為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

把握法治優勢,強化法律服務,亦是香港建立新支柱產業的重要方向。早前,前海宣布運用特區立法權,推動前海與香港全方位法律規則銜接,建設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充分顯示前海、大灣區內地城市乃至國家高度重視、充分利用香港的法律服務優勢。李家超政綱提出,善用「一國兩制」優勢及香港普通法法律資源,把握「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政策機遇,加強粵港澳法律及爭議解決的聯動協作;引進更多國際爭議解決機構落戶香港,建設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培訓基地。法律服務新產業的培育,顯示出李家超政綱既有貢獻國家提升法治化、制度化的政治敏銳,也有用好用足香港優勢的產業醒覺,令大家有明確的預期和目標,共同努力去細化、落實。

 


來源:文匯報

編輯:魏雅欣

審校: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