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房屋問題須「大刀闊斧」

2022 年 06 月 01 日   閱讀量:11.16萬+

團結香港基金的年度報告分三個部分剖析香港房屋問題,其中在公營房屋上着墨甚多,形容是「舊債未清,新債又起」,原因是過去9年公營房屋落成量累計已短缺超過10.5萬個單位。展望未來5個財政年度公營房屋的年均落成量為21,100個單位,比《長策》目標大幅又落後30%。更值得留意,未來5年落成的3.84萬個資助出售房屋之中,有56%已透過預售樓花形式推出,剩餘的待售單位僅只能應付未來一至兩年的供應,未來能否有足夠居屋出售,取決於將來的項目能否趕及以樓花形式推售。

bauteeuon1

黃元山(中)表示,解決長遠房屋問題,須要大刀闊斧地精簡程序,加強執行和統籌能力,並以基建先行,多管齊下地推進大規模發展。旁為葉文祺(左)及梁躍昊(右)。

實際供應「頭輕尾又輕」

雖然政府曾言明未來供應會是「頭輕尾重」,最終有信心可以達標,但基金會認為能否實現仍充滿變數。基金會指,按目前速度推進,估計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總落成量可達30.66萬個單位,稍高於長策目標的30.1萬伙;然而公開資料卻顯示,政府自2015年起便提出公營房屋「頭輕尾重」的供應模式,但綜觀過去實際供應只能做到「頭輕尾又輕」。

基金會推測三個情景,當中最差的情景是,假如新發展區或其他主要土地供應措施延後一年,或土地改劃交付量減少5%,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總落成量便可能跌至27.71萬伙,較長策目標少8%。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直言:「這個較差的情況很可能出現。」

基金會指,觀察過去8年政府對公營房屋5年期落成量的更新,平均每年有15%的單位落成出現延誤,延誤原因包括無止境的設計討論、受到行政程序凍結、或因地區發展分歧而延長發展時間等。

bautey4t0l

倡設資訊平台供各界監察

葉文祺又指,現時公營房屋建設缺乏足夠資訊透明度,令公眾無法進行有效監督。對比私人住宅,由動工、上蓋建築、樓宇落成等,都會在不同平台有所披露,但公營房屋則未見相同要求。希望政府提供一個平台披露更多資訊,讓智庫、市民、立法會議員等做好監察。

基金會指出,要避免私人住宅供應陷入斷層,就必須加快開拓新發展區。而若要逆轉公營房屋供應的不利情景,就要盡快打破項目延誤的惡性循環。只有土地供應根基穩固,房屋落成量回升,才有進一步提升人均居住空間的可能。未來5年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只要緊握發展變革的契機積極行動,定能解決土地房屋問題。

面對公私營土地房屋供應缺口,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寄語下一屆特區政府,解決長遠房屋問題,須要大刀闊斧地精簡程序,加強執行和統籌能力,並以基建先行,多管齊下地推進大規模發展,加快「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等計劃。他相信,只要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向着目標全速邁進,纏繞香港多年的土地房屋問題,必會迎來希望的曙光。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亦認同未來供應可能出現斷層,原因是基建發展時間較長,若等待到基建完成才推出附近的土地,將令房屋供應出現滯後。

業界倡復推私人參建居屋

他認為下一屆政府要解決土地問題,可以由幾方面着手,首先可重新考慮私人參建居屋,以加快落成進度;其次是地盡其用,考慮於部分公營房屋商場的上蓋建屋;第三是參考最近方艙醫院的做法,考慮改作中轉屋或過渡性房屋,解決燃眉之急。此外,日後如何協調各部門的系統及人手,以加快發展程序亦是重點。

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座副教授張聖典也表示,未來公私營房屋供應能否成功解困,很大程度視乎新一屆政府能否有效落實其土地房屋政綱。他認為,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曾提到精簡發展程序及修改法例配合等,屬於正確方向。張聖典認同要加快公私營房屋供應速度,但同時提醒政府於加快土地供應的同時,亦要顧及不同的技術及法例要求,不要因為追求速度而犧牲建屋標準。

baute0g863

bautefqfre

bautesoq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