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的“紫荊文化國際論壇——‘一國兩制’的成就與展望”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論壇會期一天,上午舉行開幕式及主旨演講,下午舉辦主題論壇和分論壇。在科技與文化分論壇上,瑞士科學院院士、美國發明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霍斯特·亞瑟·梵格發表演講:

bautecmgl2

在“一國兩制”的護蔭下,香港可以獲得雙重優勢。一方面,香港回歸的中國是一個強大、繁榮的國家,很快將會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另一方面,香港作為金融經濟中心保持並強化自身國際網絡。這一點從中國企業選擇香港作為其全球營運平台就可以證明。

雖然現時香港與多個全球中心一樣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但我相信香港能夠克服這些障礙,並推出措施進一步促進國際經濟發展。關於規劃建設的國際創科中心,需考慮三個不同層次。首先,需大力支持基礎科學,特別是長期風險項目。這包括研究機構須配備最先進的技術,吸引願意簽署長期合約的年輕科學家,並給予豐厚的待遇,讓他們能夠執行長期風險項目。在這種情況下,就可能到吸引中國和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這是實現突破性發現的關鍵,最終將為全社會帶來福祉。第二,科學技術的創新在很大程度取決於思想與技術的密切交流和國際協作。這包括對國際研究計劃、共同項目以及學生與研究人員交流的支持。第三,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須從行政技術人員、工程人員到科研人員等各個層面聘用最好的職員和合作者。這意味著須向從基礎教育學校到頂級大學的各個層次的教育投入大量資金。香港特區政府、深圳和其他大灣區城市的政府都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大灣區建設國際科創中心已走上正軌,需要更強力推進。另一方面,生活條件須舒適且實惠。香港這個城市,長期以來一直擁有大量使用中英雙語的人口,因而可以扮演一個極之領先的角色,吸引國際社會的最聰明的學生和頂尖科技人員,培養使用英語、以英語為交流語言、具有國際化的研究環境,這樣作為世界領先的創科中心的香港可以影響整個大灣區。

我認為大灣區是全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動力的地區之一,這促使突破性研究成果能夠轉化為實際應用和產品。我們在這裡有機會實現突破性創新,將生物技術、基於計算生物學的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庫資訊科技相結合,以實現例如尋找治療嚴重疾病的新藥物的目標。關於我們在過往兩三年取得的科學成果,我在SIAT的研究小組的最終目標是,與學術界同仁和業界合作者合作開發具有創新性的藥物。相較於製藥行業現時做法,我們在SIAT的研究小組將新型計算方法與創新型生物技術相結合,因而得以大幅降低開發新藥物的時間和成本。

我們採用人工智能方法,在藥物研究方面開闢了全新途徑。我們在計算和生物學以及新型實驗生物技術方面的能力,讓我們得以在藥物開發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這些領域具有快速轉化途徑。在我看來,將基礎科學的核心研究成果轉化為令社會普遍受益的產品,有著極快的途徑。我舉個例子,我們在深圳成立了一間富有活力的初創公司Alpha Mall,這家公司將在新型藥物開發的範疇扮演核心角色,讓我們得以將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快速轉化為產品。例如,Alpha Mall以及其他初創公司的影響,涵蓋了從新型抗生素的開發,到抗癌、糖尿病及老年病新藥物等多個範疇。

因此,我對香港以及香港的生命科學發展有以下建議。我的想法既簡單又具有挑戰性。香港應大力支持基礎科學的長期研究,所有突破性發現主要都來源於基礎研究,以及其他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集中資源。這不僅需要大量資金支援,還需大量患者參與。新方法具有風險,而實現創新發現需要時間。因此,採取精湛的技術手段也同樣重要。所有這些均應整合至大灣區的各項科技計劃。當地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且已在付諸實踐,無論如何,督促他們促成這些事情終歸是對的。

我的意思是,香港已經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城市,相較於大灣區其他城市,這是一項巨大優勢。香港是一個使用英語的城市,這一點至關重要。英語是科技領域的國際性語言,因此我認為,從這一角度看,相較於大灣區的其他城市,香港具有很大優勢。然而另一方面,香港的地方太小,無法自給自足,須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事實上很多不同計劃,哪怕以書面形式,都應該能夠促成不同城市之間的科技合作。

 


來源:紫荊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