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守濤

 

說起清代的畫家和僧人,很容易讓人們想起清初的「四僧」,這是因為近一百多年來他們的名聲很大。在明朱氏王朝退出歷史舞台,滿族人進關後清王朝的統治下,他們表現出不同程度對昔日的留戀,以及對外族統治的抵制和不滿,引起了人們對他們氣節的欽佩和處境的同情。他們在藝術作品中所傳達出的變革精神,是時代的必然反映,也是他們個人心境和所處歷史環境的寫照。

弘仁是「四僧」中年齡最長的,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又名舫、字鷗盟,安徽歙縣人,擅畫山水。明末考取秀才,明亡時參加反清戰爭後轉戰到閩,是個很有民族氣節的文人。 1646 年 6 月,清軍佔領福建,其進天遊山避難,後為僧,此時三十八歲,始用法名弘仁、字漸江、號梅花古訥。在「四僧」中論畫技應是最強的,是「新安畫派」的奠基人,與查士標、孫逸、汪立瑞史稱「新安四大家」,又與石濤、梅清稱「黃山畫派」。其作品用筆蒼勁冷逸,境界寬廣簡淡而富有禪意。

baute8ayt

圖一《弘仁山水冊·八開》之一紙本水墨

bauteg5ay2

圖二《弘仁山水冊·八開》之二紙本設色 29.5X22cm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bauteh89h8

圖三《竹石風泉圖》紙本水墨 58X33.6cm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bautezryp1

圖四《雨餘柳色圖》紙本水墨84.4×45.3cm 上海博物館藏

石谿(髡殘),俗姓劉,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幼年喪母,遂出家為僧。法名髡殘, 字石谿,一字介丘,號白禿,又號殘道者、電住道人、石道人。他削髮後雲遊各地,43歲時定居南京大報恩寺,後遷居牛首山幽棲寺度過後半生。其20歲出家,30餘歲參加了南明何騰蛟的反清隊伍,抗清失敗後避難常德桃花源。其摯友程正揆在《石谿小傳》中曽這樣描述他艱難的山中避難:「寢處流離,或在溪澗枕石漱水,或在巒猿臥蛇委,或以血代飲,或以溺暖足,或藉草豕欄,或避雨虎穴,受諸苦惱凡三月」。艱險的叢林生活雖使他吃了很多苦,但卻成就了他感受大自然、充實胸中丘壑的機遇,為後來的山水畫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其一生坎坷,意志彌堅,有極強的民族情結,性情寡默,身染痼疾,潛心藝事,善畫山水、亦工人物花卉,與青溪道人(程正揆)時稱二溪,與石濤並稱二石。其所作筆墨繁複厚重,喜用乾筆皴擦,佈置蒼渾茂密,意境幽深而禪味隱現其中。在如此繁複厚重的筆墨中,創造出禪的境界就是把握住「清、靜」兩個字,而這是十分不易的。

幾百年來石谿以他的人品與畫品並重的高華之氣,影響著畫壇,成為畫家心目中的豐碑。尤其是他的民族氣節在日本受到特別的追捧,以至他的很多作品流傳到了海外。

石谿、弘仁以及宋代末年的牧溪等是完全不一樣的筆墨和意境,卻都為我們創造出了禪的境界,這如同敦煌壁畫中維摩詰平靜的玄說,又如西方淨土變中極樂世界恢宏而色彩絢爛的佛國景像一樣,都同樣使人感受到了佛的力量和禪的感染力與親和性。

bauteignoy

圖五《淺絳山水圖》紙本設色116X56.5Cm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baute3zi1m

圖六《松岩樓閣圖》 紙本設色41.6X30.4cm 南京博物院藏

baute9ohf4

圖七《江上垂釣圖》紙本設色103.6X60.3cm 煙台博物館藏

bautepe83n

圖八《蒼翠凌天圖》紙本設色85×40.5cm 南京博物館藏

 


來源:張守濤書畫

編輯:許可

審校: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