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瑋:港創科劍指國際 呼喚優良制度

2022 年 07 月 29 日   閱讀量:11.93萬+

文 | 黃 瑋

為優化經濟結構,新一屆香港政府立志在創新科技下工夫,劍指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幸運的是中央政府對此也十分支持,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便提出了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香港與大灣區內城市可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香港的創新科技必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機遇。

香港的創新及科技局成立於2015年,七年間跨越了兩屆政府和兩位局長,投入了超過1500億港元,不遺餘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讓人欷歔的是儘管在基礎學科研究上香港已位居世界「高人」之列,但在科技應用和科學成果轉化方面相比於「歐美中」 都屬「矮子」。香港擁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亦有國際金融中心美譽,且背靠中國巨大市場,卻在科技應用、科學成果轉化相對「弱雞」,究其原因眾說紛紜。一說是香港製造業北移之後出現的「產業空心化」所致,另一說法是缺乏初創大軍。

bauteuswft

以新思維突破發展瓶頸

在筆者看來,工業製造、資本、人才和配套服務均是產業化基礎,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將會為我們強化深港河套工業製造硬體基礎,而資本、人才和服務都是流動的,唯有建立好優良的制度去吸引和留住優質的資本、頂尖的人才及高質的服務,才能夠打造出充滿生機的產業生態圈。香港創新科技的發展呼喚優良的制度,以吸引和保障科創企業不斷落地香港且蓬勃生長。

優化制度往往要靠創新來突破瓶頸。說到制度的創新,其中為人樂道的是港交所(00388)在2018年進行上市條例改革並推出18A,使香港快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筆者相信這個斐然的成績就是在上市制度上大膽創新取得的,正是以創新突破發展瓶頸的一個例證。但筆者也認為,來自制度改革的紅利會在競爭環境中逐步消退,正如我們曾在營商環境中獨享的低稅優勢被各個新興市場超越一樣。我們只有不斷地發展才能解決創新之後湧現的新問題。

創新也許很難,但更難的是每一個創新之後的完善和發展。創新能突破僵局,但創新往往也打破原先的平衡,意味着風險和漏洞。筆者最近整理了從彭博終端搜查到截至2022年6月30日共47家18A上市公司的股價資料,發現其中跌破了IPO發行價的有43家之多,並且破發程度平均達到了60%左右,最高甚至達84%。在香港開展政府對評估專業服務的監管有利於防範估值泡沫,控制資本過度炒作,讓科創企業回歸科技創新本業,同時有利於保護投資者,維護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bautel3ugd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本身對評估的需求龐大。然而在過去的金融史中,香港並未建立起自己的評估準則,亦未有成立專業機構予以監管。雖然市場上有相關組織如香港測量師學會或香港會計師公會為其會員制定準則,但因大部分評估從業員未受其監管,再加上只是和評估有一定的交集,這令金融監管在評估領域出現缺口,市場上出現了良莠不齊、估值結果差異大甚至缺乏專業操守等問題,日積月累已演變成評估行業發展及金融監管的一大障礙。

反觀國際市場,美國在1986年儲貸銀行危機之後認識到評估標準的重要性而推出《專業評估實踐統一標準》,到198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這個標準。中國在1993年成立中國評估協會,2016年立法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

新加坡在2018年由新加坡會計委員會成立了新加坡估價和評估師協會,並推出相關的資質。媒體最近報道新交所欲加強上市條例,要求上市公司使用受監管的評估報告。可見評估監管在國際及國內均以政府獨立監管為主流。

設評估監管 杜絕漏洞

2021年政府通過修例把香港會計師公會的職權基本轉移到了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意味着香港用了15年的時間在該領域,終於順應國際潮流從業界自監走向了政府的獨立監管。但會計和審計是和評估密不可分的,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審計,大都需建基於評估基礎上。說得通俗一些,沒有評估監管的審計監管就像是組織了一場沒脫光的脫衣舞,入得了投資者眼的那些性感美女,也許就在最後一層沒脫的舞衣裏藏有貓膩。

bauteevjps

在香港開展評估監管,有助於拔高香港這個科學成果轉化方面的「矮子」。受監管的估值可以把資金和轉化項目更精準地匹配起來,從而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成功率。無論是何種方式的轉化(企業合作、政府資助、基金投資或注入上市公司等),均有需要使用受監管的評估專業服務。沒有估值的轉化項目,科學家對研發成果之市場價值缺乏認識,研發投入和產出可能不成比例。如果政府資助時也沒有估值一刀切資助一個金額,市場價值小的項目得到資助後不會去認真落地,而市場價值大的則會面對資金缺口過巨的困局,需不斷融資輸血才能活下去。如果融資時又沒有受監管的評估,按談判的價格來製造估值,這樣的估值往往已偏離項目本身的內在價值,最終去到資本市場造成了估值的泡沫化。這就是香港目前科學成果轉化中遇到的普遍問題。

只有在香港開始了評估監管,科學成果轉化的節點上做好資金和項目的科學配對,我們能看到更多的科技創新項目落地和健康發展,便可在會計和審計監管上真正做到位,投資者在財務報表上看到的表現才是相對真實的。最後,只有在香港開始了評估監管,才可杜絕評估隊伍裏的害群之馬,擠兌資本市場上的估值泡沫,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保駕護航。

 

bauteAE4x8

(本文作者係香港中國金融協會理事、中聯資產評估(香港分所)所長 黃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