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歧視新香港人歪風須遏止

2022 年 08 月 09 日   閱讀量:11.66萬+

bautel1a3r

圖1 近年來港人對內地人的關注度以及嘲諷情緒指數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通過對社交媒體數據觀測得出最新結論:自從香港進入「愛國者治港」新階段之後,社會上長期存在的歧視「新香港人」的歪風邪氣得到了一定的遏制,挑撥內地新移民與香港市民矛盾甚至是仇恨的言論數據有明顯跌幅。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歧視「新香港人」的輿論基礎依然存在,還有可能再次成爲破壞香港與内地關係、破壞香港融入大灣區的輿論導火索,香港各界必須提高警惕。

如圖1:我們看到,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香港人對「新香港人」的關注度達到最高,而隨著風波逐漸平息,關注度也有十分明顯的下降。但是,相關的嘲諷情緒指數卻不降反升,加之新冠疫情的長期肆虐,香港經濟下滑嚴重,與內地無法通關、失業率增高使得普羅大眾情緒焦躁,更刺激了本地港人針對「新香港人」的歧視風潮。例如,關愛基金在疫情期間向低收入家庭的新來港成員派發萬元津貼這一舉動,就被一些港人解讀為「新香港人」「專門來騙香港福利」、「沒本事還要香港養」。至2021年4月,嘲諷情緒值達近5年來最高。目前,儘管嘲諷情緒指數已不在高位,但是也沒有處在很低位。

bauteujcdz

圖2 香港社交媒體上對歷次派發消費券的正面情緒(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制圖)

今年6月,香港公布今年第二階段消費券派發詳情。這次香港派錢把更多非永久性居民納入「合資格人士」範圍,「港漂」打工仔和學生也有機會獲發5000元消費券,預計30萬人受惠,其中大量是「新香港人」。從社交媒體的數據反應來看(如圖2),對此的正面情緒指數是歷次最高,持抵觸情緒和反對意見者明顯減少。雖然如此,我們仍需要回顧過去長期存在、甚至曾經越演越烈的歧視「新香港人」的歷史過程與變化,用以隨時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問題再次出現。同時,我們必須通過以下數據指出,香港社會歧視「新香港人」的歪風邪氣雖受到一定的遏制,但是,深層次的結構性歧視問題依然存在!

bautexguy2

圖3 來港新移民的貧窮人數以及貧窮率的走勢變化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前些年來不少所謂的本地人把種種尖銳的社會矛盾帶來的怨氣投放到所謂的「內地新移民」、「內地新來港人士」,也就是「新香港人」的身上來,一些惡意、仇恨及偏見的排他性言行,不斷帶動社會仇恨情緒,把「新香港人」推上風口浪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數據得見,在「愛國者治港」實施之前,所謂的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與「新香港人」之間的矛盾越發突顯,特別是2019年的修例風波為製造社群矛盾打開了魔盒。

如圖3可以看到,新來港人士住戶的貧窮人數雖沒有其他類別的多,也有一定的貧窮率。然而正如《香港基本法》第三十六條訂明:「香港居民有依法享有社會福利的權利」,當中的「香港居民」即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所以,在法治的原則底下,所有香港居民都應該享有平等的福利權利。換句話說,當在經濟上不能夠自給自足的時候,基於人道立場,不論任何身份,都應該享受到綜援這個安全網的社會保障,以維持基本的生活水準。一些處於貧窮程度的「新香港人」,也理應接受社會保障的照顧。新來港人士也是香港人,社會最底層的安全網不應排斥他們。

bautenhrwf

圖4 近十年來居港少於七年的綜援個案數量和比例走勢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此外,在港府持續的扶貧政策措施下,未滿7年的綜援的個案總體呈下降趨勢,且「新香港人」領取綜援的個案比例僅僅佔全部領取綜援的5%左右(圖4),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多數「新香港人」能夠自力更生,而非被輿論醜化的「吃白食」的人。用過份的煽動恐懼的詞彙來描繪「新香港人」給香港所帶來的財政壓力,純屬誇大其詞、別有用心。

bauteuwb1

圖5 單程證移入人數及持單程證的新來港兒童比例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清洗社交媒體上的觀點,可知很多港人習慣性地認為「新香港人」就是持單程證來港的貧窮人士:「沒有收入或收入低微」、「講不好粵語」、「文化水準低」,諸如此類。事實上,「新香港人」的組成多種多樣,如圖5所示,近10年來,僅持單程證的新來港兒童比例平均就超過兩成,疫情以來,更是不斷增加至將近三成,這些兒童必然是未來新香港的建設者。此外,內地在港就讀學生,以及引進的內地人才,在香港的輿論場里並未被算成是「新來港人士」。可知,很多港人對「新香港人」的觀感是片面且狹窄的。

bauteqinct

 

bautea6e

圖7 引進內地人才在港收入的變化趨勢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事實上,被香港輿論場忽視或者排斥的「新香港人」一直在為香港做出獨特的貢獻,以內地優才來港為例,《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為了吸引具有資歷認可的內地優秀人才和專業人才來香港,以提高香港競爭力的一項計劃。如圖6所示,我們看到,在金融服務、工程建造、商業貿易等方面引進的內地優秀人才在近3年中有明顯的增加,這些「新香港人」來到香港,在其領域發光發熱,大大增加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化都市的競爭力,我們可以斷定,沒有這些「新香港人」的貢獻,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保!

另外如圖7,對比一般就業政策(主要是針對外國人才的引進計劃),「新香港人」中高收入的比例逐年在增大。採用近3年的數據,我們看到,月薪2萬港幣以下的人數占比由2018年的四成降到了2020年的兩成六,這充分說明,所謂「新香港人」來香港就是「騙取香港福利」的說法是無稽之談,是嚴重的歧視。「新香港人」給香港帶來了經驗、資源、就業、稅收的機會。

bautefio13

圖8 公眾眼中各方面的歧視情況在香港的普遍程度(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然而,翻看香港一些媒體和社交平台的觀點,其中不乏關於居民身份歧視的內容。且根據香港平機會2021年的公眾調查報告可知,儘管現在關於居民身份歧視的內容沒有包括在法律里,但這個卻是調查結果裡面公眾最有感觸的一項(圖8)。平機會主席去年10月表示,平機會已向政府提出修例方向,包括在《種族歧視條例》內,加入「族內歧視」行為屬於犯法等。但是這一提法瞬間使得香港社交媒體上對「新香港人」的嘲諷情緒增高,我們更因此看到了香港社會確實存在嚴重的族內歧視。

中評智庫認為,歧視與排斥「新香港人」是香港社會長期存在的惡劣習氣,更是香港反對勢力煽動民意破壞「一國兩制」的輿論殺器。「港獨」思潮一度得以汎濫,主要原因是香港一些激進本土派將本土意識刻意異化,而歧視與排斥「新香港人」,就是為本土意識注入「港獨」思潮的最重要因子,屬於「港獨」思潮的輿論溫床。香港要真正進入長治久安、繁榮穩定的新時代,就必須法律上、政策上、輿論上、意識上遏止以及清除對「新香港人」的歧視。這是李家超管治團隊務必正視與解決的重要社會問題。

 


來源:中評網 

編輯:魏雅欣

審校: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