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柏林妙手神韻的觀音像

2023 年 01 月 30 日   閱讀量:9.96萬+

文|趙利平

在我國傳統藝術中,佛像藝術是一個內涵豐富、形式多樣、規模龐大的藝術品類。我國的佛教造像,是獨特的造像工藝和我國傳統文化、信仰習俗以及審美意識等各個方面的結合,所造佛像千變萬化,形象各異,獨具藝術特色,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和收藏價值。而在我國流傳最廣、最受推崇的佛像,當屬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善良的化身,大慈大悲,救度苦難,普度眾生,是老百姓千百年來精神寄託的心中形象,但又因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認識理念與不同的審美趨向,從而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和不同的時代氣息。

bauteka0od

釋儒道人物一直是石灣陶藝所樂於表現的重要題材,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石灣陶藝領軍人物潘柏林先生最近塑造的一尊觀音像就表現得非常玄妙傳神。該觀音像身著天衣,腳踩蓮蓬,飄然自得地浮於水面,一手持淨瓶,一手作法印,衣衫飄逸,頸飾瓔珞珠寶,面現笑意,容顏豐頤,端莊慈祥,令人見之心生歡喜,心存敬仰。

baute5gv

潘柏林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從事陶塑創作已逾一個甲子,對陶塑藝術有著獨到的見解與過人的造詣。他說要塑造好觀音佛像,必須具備較強的藝術綜合能力而表現出作品多種蘊涵的元素;一是要表達出美麗的觀感,當代的觀音形象是女性化的形象,在表現上必須既尊重歷史演變又具有時代美感,塑造的形式要有歷史的淵源與約定的型制,美麗的形象要選擇當代人認可的美感,這樣才能令人產生共鳴;二是要表達出一種敦厚善良的品質,中國的佛像藝術要有東方的特色,要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積累而形成的心理習慣,要源於「人」而高於「人」,表現出一種富態慈祥的東方禪意;三是要表達出自然可親的笑顏,他通過作品的身體語言與長相笑容的結合,通過線條結構的處理而達到面部表情不大但又笑容自然而然,呈現出是從內心自發出來的笑意;而這些方面的拿捏與駕馭說來容易做來難,就說小小的面部,一些微小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最終的效果,特別是點睛之處,稍有差池,相去甚遠。

bauteojko7

潘柏林說石灣陶瓷雕塑的核心要領是傳神,在造型取捨方面與西方的雕塑不同,西方傳統雕塑偏寫實,多對照著具體的人來創作;石灣的陶塑則是作者根據生活中的經驗與印象,根據自身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與想像,包括服飾衣紋等,既根據人的結構而不脫離實際,又有進一步的概括提煉與整理,是作者通過大腦的思考再創造出來的,所以比較浪漫生動而又真實可信;石灣陶塑與二維平面的繪畫創作也不同,繪畫的生動與否是比較直觀的,而陶塑則是三維立體的,要面面俱到,四面八方每個角度每個細節都要經得起推敲耐得住觀賞,創作過程中要不斷地琢磨修改,還要燒制上恰到好處不出現問題,一件完美的作品難能可貴。

潘柏林認為作品要傳神,首先在創作上要作者自身有感覺才能使作品有感覺。對於這尊觀音佛像的塑造,他希望整體上是清雅的,是好看且耐看的,是東方的女性,也是東方的維納斯與東方的蒙娜麗莎,是耐人尋味留住記憶的,所以他首先要自己找到感覺,要調動一切可能的積極因素去賦予作品的鮮活與內涵;為此,他參考了大量的資料,思考了無數的細節,構思了許多可能的形象;定稿後,還專門配制加了玉皮的釉料,在應用上厚薄適中,既不遮衣紋又薄而不透,既有質感又溫潤,從而使作品靈動飄逸,栩栩如生;在色澤上則選擇了青白釉,素雅清麗,純潔文靜,從而呈現出濃郁的文化氣息與東方神韻。

bautet2pi7

可以說,潘柏林此尊觀音像的塑造,體現出其一向的藝術執著與自身真正的藝術水平。作品妙相神通,扣人心扉,在撫慰心靈的同時,也使人們獲得了藝術的享受,折射出石灣陶藝博大精深的內涵與傳神達意的藝術品質。

 

潘柏林

1953年生於廣東石灣,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第七屆理事,廣東省陶瓷協會副會長,佛山市文聯副主席,佛山市大城工匠,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廣東柏林陶塑藝術研究院院長,佛山市柏林藝術館館長,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導師,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設計學院教授,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等。


來源:立平收藏

編輯: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