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層寶塔

2024 年 08 月 08 日   閱讀量:1.77萬+

文/梁君度

高塔淩虛立九重,

巍峨聳峙入雲峰。

飛簷翹角迎風舞,

鈴鐸聲聲伴晚鐘。

立秋時節,與友人前往英德黎溪鎮豐盛古寺供燈與放生,並送上為《譽傳南北寶光塔》的題字。
在佛教中,九層寶塔象征著九品蓮台,代表佛教中的九品菩薩階級,也象征著人們向菩薩的層次邁進。九層寶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極高的精神和文化內蘊,是文化墨寶的重要代表。在現代社會中,九層寶塔象征著吉祥、智慧。


我們知道,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并没有塔的概念。直到漢明帝在位時期,佛教才傳入洛陽,并於洛陽西門外建立了白馬寺。據《魏書·釋老誌》記載:「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於天竺,寫浮屠遺範。愔乃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洛陽。中國又沙門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愔又得佛經《二十四章》及釋迦立像。明帝令畫工圖佛像,置清凉台及顯節陵上,經緘於蘭台石室。愔之環也,以白馬負經而至,漢因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關西。」這是典籍中有關我國佛塔的記載。


然而,中國並沒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會土壤,佛教只好依附傳統的禮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樓閣台榭結合起來,「上懸銅串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即在多層的樓閣頂加上一個有九層相輪的塔刹。
在中國人眼裏,佛也具有人性,佛所居住的塔也被賦予世俗生活的內容。佛塔便從原來埋藏佛骨的陰森的地宮走上地面變成了「寺」。所以在中國往往寺與塔建在一起, 有塔便有寺。古老宮殿式的寺廟平面展開,既是供奉佛祖的神殿,又可居可遊;而那孤高聳天的佛塔,以它巨大超人的空間體量,打破傳統古典建築平緩坦然的空間序列,既是佛陀「涅磐」神聖的象征,又成了風景勝地的標誌。
「雁塔題名」成為歷代文人登臨詠懷的風流雅事;錢塘江邊的六合塔,成了江船夜行的航標;河北開元寺的料敵塔使佛塔兼有軍事作用;居庸關過街塔,下面不僅車馬行人可以穿行,凡人經過即是對佛進行一次頂禮;有的地方甚至建塔鎮妖以免除災難,於是佛塔又變成風水塔。頗具意味的變化是,中國人把印度窣堵波那種指向神秘蒼穹的象征形象,只是作為一種標記而束之高閣,塔刹以下樓閣則賦予現實人生、清醒實用的理性內容。所以中國的佛塔是人的建築,而不是「神」的靈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