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繪畫掇英 :山水天地 都市空間 – 王純杰 · 巢錫雄作品展
香港藝術經過了歷史的積澱、中西文化的融匯,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藝術普遍的接受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思潮,相繼出現了抽象主義、極簡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攝影寫實主義等藝術風格。在主要以油彩等西方媒介進行創作並蓬勃發展的香港藝壇,形成了包容並存、價值多元的文化藝術的興盛年代,同時也產生了一批具有個人風格的優秀畫家。八十年代,世界迎來後現代主義,繪畫領域湧現新表現、新具象等風行的新藝術潮流,畫家們已不再追求現代主義旗下純粹形式語言的探索,而開始反思自身豐富的文化歷史脈絡和文化敘事手法。此趨勢也影響着王純杰和巢錫雄的藝術發展方向。他們的創作是對傳統、對自然的回歸,畫面中交織了歷史文化事件和社會隱喻,展現出香港繪畫嶄新的表現力。
藝術香港交流學會在舉辦了《香港繪畫掇英》首個系列展覽,展出黃配江、徐子鉅、龐嘉楚、白禮仁等四位現代繪畫元老級藝術家的作品後,繼續推介活躍於八、九十年代的藝術家王純杰及活躍於 2000 年後的藝術家巢錫雄。他們的創作均吸收了當代文化精神,並融合本地社會文化意象,展現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多年來,他們不僅在藝術旅程上持續創新,且積極投入各種推動香港視覺藝術發展的活動,成績斐然。
八十年代初王純杰移居香港,他從考古資料中看到幾千年前的古石刻,得悉它們分佈在香港幾個海島上。香港古石刻是已發現的本地最早的藝術之一,為具有生命感的抽象符號,擁有獨特的造型和線條。王純杰從中得到靈感,決意將其藝術與本地的文化結緣,創作一批新的作品。1986年初,香港藝穗會舉辦了他的個展《香港古石刻觀感》。至此,王純杰的藝術開始與歷史文脈緊密地相聯繫 。
八十年代末90年初,王純杰開始探索在油畫中將傳統山水繪畫的文化元素與超現實意境相結合,思考如何將傳統文化精神進行現代性的轉換,以及如何在油畫中反映自身的文化脈絡和特質,為此創作了一系列山水油畫作品。
巢錫雄的創作主題涵蓋面甚廣,包括歷史圖像、社會事件、人物傳說、寓言想像、城市生活片段等文化情境,其作品戲劇性的側寫了香港社會的演化進程。巢氏首次展出新的創作系列作品。此系列反映出香港在近年特殊的歷史時空中,地緣文化和價值理念之間產生的複雜關係。作品中的圖像佈滿著喻意,或明或晦的意象教觀者回溯曾發生的事件,耐人尋味。若我們在當下細閱這些圖像之時,能思考其背後的涵義及社會轉型過程中現實與初衷之間的關係,這樣便來得別有意義。巢錫雄的"手機"系列作品描繪在繁忙的港鐵車廂裏,大部分乘客專注於看手機的日常情景。作品中刻意突出一些元素,譬如車廂廣告牌、行李箱、女士的化妝等。畫家在寫實風格的基礎上,加入象徵性的意象,予人一個全新的感受。巢氏作品的題目常常採用本地俚語,藉此加強作品的幽默感。是次展出的數幅作品,可視為他的"手機"系列的最新延伸。當代藝術的叙事語言抛棄了對現實的簡單摹仿,擺脱了純粹情境描繪的傳統方式,轉向關注作品中意象的建構。跟其他當代畫家一樣,巢氏選擇描繪日常生活表象之餘,透過塑造富有象徵性和符號性的意象,呈現深層次的隱喻 。"泡泡"是巢錫雄最晚近的系列作品。作品運用了抽象的繪畫語言,畫面呈現一個個繽紛、華麗、虛幻的大泡泡,反映新生代盛行的次文化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