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泳麟:君到姑蘇見

2025 年 04 月 13 日   閱讀量:2.17萬+

文 | 吳泳麟

bautewlo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

唐代詩人杜荀鶴的這首《送人遊吳》,寥寥數語便將蘇州城的風貌與繁華富庶勾勒的淋漓盡致:城中河道縱橫,房屋臨河而建,無數石橋飛架。入夜,夜市上的叫賣聲不絕於耳,而在河道中的船上滿是穿著綺羅遊湖的年輕男女,歡聲笑語飄上岸邊,一副秀美如畫的姑蘇繁華圖也隨即躍然紙上。每每讀到,我都仿佛置身於千年前的姑蘇城,思緒瞬間穿越時空,來到青石板間,粉墻黛瓦下,朦朧在江南淅淅瀝瀝的春雨裏。蘇州,作為江南水鄉裏的一座小城,原來自古便承載著中國人的浪漫詩意與美好遐想。如果說塞外的大漠孤煙是中華文化里豪邁雄壯的體現,那麽蘇州的溫婉靈動就是中國人最婉約浪漫的詩意了。

民間有句俗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以蘇州,杭州為代表,江南的美麗繁華之於中國人而言,就像是一場充滿詩意的夢:大概就像天上的宮闕一般美好吧。而我,由於大學在南京就讀的緣故,有幸多次到過這詩意的蘇州。

bautemnef2

記得當時,每每課業稍歇,我便會獨自一人登上前往蘇州的列車,只為一睹蘇州素雅卻不張揚的中式美學。蘇州以園林聞名:留園的匠心獨到,寓意深遠;獅子林的妙趣橫生,曲徑通幽;拙政園的富貴雍容,聲名遠播。無一處不使人留戀,但是要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夜遊網師園」了。蘇州園林眾多,網師園在其中絕對不算大,可是布局緊湊,建築精巧,回廊曲折,將蘇州園林中的「移步換景,臨窗借景」發揮的淋漓盡致。網師園空間尺度比例協調,鬧中取靜,以精致的造園布局,深蘊的文化內涵,典雅的園林氣息,讓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都不禁感嘆:「地只數畝,而有行回不盡之致;居雖近廛,而有雲水相忘之樂。」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夜間到訪,仿佛踏入了百年的時光隧道,園中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木,每一扇門窗,仿佛都在訴說著他們經歷過的故事。多年後我再次重遊,又一次在一個夏夜來到網師園,仿佛再次來到了數百年前的這處私家園林。月光下,燈影裏,網師園的輪廓仍是那麽柔和,石橋,流水,古木,粉墻黛瓦,一切仍是那麽和諧,那麽平靜,仿佛靜靜等待了數百年。晚風中,我走出「小山叢桂軒」,來到「月到風來亭」,獨自臨池憑欄坐下,靜靜的望向不遠處池塘邊「濯綴水閣」裏身著明制漢服吹奏著的蘇州姑娘,悠揚的笛聲隨著晚風徐徐飄來,閣中的燈光與月光交相輝映,與遠處的亭臺樓閣一起映照在池中,波光粼粼。閉上眼睛,我仿佛真的置身於數百年前的蘇州城,耳畔聽到的是歷史的回聲,切身感受到的則是中華文化中那份只屬於蘇州的細膩溫婉與靈動婉約。

bautesfn4e

蘇州的迷人之處不只有園林,七里山塘的繁華熙攘,平江路的市井風情,更讓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每一次的造訪,都像是與一位知己故友的重逢,那份親切與溫暖,讓我無法割舍。走在蘇州的古街上,我也時常會想起明代的那位才子唐寅。他曾在這裏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詩篇與畫作,用他的才華與激情,為蘇州添上了無盡的文化底蘊。而如今,蘇州仍然保持著那份獨有的文化氣息,讓人仿佛能穿越時空,到清代畫家徐揚筆下《姑蘇繁華圖》中去遊覽一番,再領略一次春船悠悠劃過,菱藕清香飄來,歡歌笑語,叫賣聲交織入耳……

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再次踏上這片土地,那份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湧上心頭。君到姑蘇見,我看到的是蘇州,這座我曾經深愛的城市,如今依然如故;君到姑蘇見,我看到的是蘇州古樸中透著現代的氣息與朝氣;走在石橋上,望著河中的倒影,君到姑蘇見,我仿佛又看到了當初的自己,那個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年輕人。

每一次的到來,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這座城市里,我找到了自己與中華文化的連結,找到了那份深埋於心的詩意與浪漫。蘇州,你是我心中永遠的詩和遠方。無論時光如何變遷,你始終是我心中那份最深的癡迷與熱愛。此刻,我仿佛又聽到了那吳儂軟語,夜市上的叫賣聲,船娘的歌聲;看到了那些穿著綺羅遊湖的年輕男女,靠岸的春船,河中亭臺樓閣的倒影……這一切都如此真實,又如此夢幻。蘇州,你究竟是我夢中的仙境,還是現實中的詩篇?我更願意相信,你是我心中永遠的詩意與美好,是我與中華文化之間,那份永遠無法割舍的情絲。君到姑蘇見,何日更重遊?

【作者】:吳泳麟,香港特區政府基層公務員。畢業於南京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愛好中國傳統文化。

 


編輯: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