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外風險 美盟友國家警示:去美國 多防範
除了在美的國際學生陷入恐慌,美國近期多起入境限制事件也讓人頓失安全感。近期,歐盟以及德國等美國的盟友國家發出警示,告知本國公民當下赴美存在「額外風險」。
歐盟提示官員防範美方竊密
多名知情人士4月14日披露,歐洲聯盟委員會向一些即將赴美的官員發放一次性手機和基礎款手提電腦,以防範美方情報人員竊密。一名知情官員說,歐盟擔憂「美國潛入歐盟委員會(信息)系統」。歐盟在向赴美官員發送的書面文件中建議他們在美國邊檢處關閉手機,並將其放置在特製手機套中,防止手機信息遭竊取。
歐洲多國警示公民 赴美新增拘押風險
德國外交部3月發聲明證實,3名德國公民入境美國時遭拒並被拘押。據悉,34歲的德國公民法比安·施密特擁有美國永久居民身份,但他在波士頓一座機場被捕,隨後被轉移到羅得島一處拘留所。他的母親控訴說,施密特在機場遭「暴力審訊」,被扒光衣服、被迫洗冷水澡。
另有兩名遭美國拒絕入境的德國公民已被遣返回國,他們試圖從墨西哥與美國邊境進入美國。報道沒有說明美國拒絕他們入境原因。
德國外交部網站3月21日更新公民赴美旅行提醒,在美國有犯罪記錄、提供旅行虛假信息、甚至非常短暫的逾期滯留都會導致德國公民入境或離開美國時被捕或遭拘押。此外,德方無法確保有ESTA許可、享受免簽待遇的德國公民在美國邊境可以自動通關。
英國外交部同樣更新了類似赴美旅行提醒。英國外交部網站寫道:「如果你不遵守這些規則,可能被逮捕或遭拘押。」
另據法國官員3月19日披露,一名赴美開會的法國科研人員因入境時被美國邊檢人員發現手機有批評唐納德·特朗普政府政策的聊天信息,隨後被沒收設備、禁止入境,次日遭驅逐。
全面「勸退」 3月赴美遊客銳減近12%
受美政府關稅政策的衝擊,以及美國政要對其他國家負面言論和愈發嚴格的邊境和移民政策的影響,美國旅遊行業正在面臨挑戰。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3月赴美外國遊客數量同比下降近12%,這是自新冠疫情以來的最大降幅。報道援引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國際貿易署的數據稱,3月份中美洲的赴美遊客同比減少24%,來自西歐國家的遊客同比減少17%,其中德國遊客數量的下降28%、西班牙下降25%。
以上數據並不包含美國國際遊客最大來源國加拿大。美國旅遊協會估計,僅憑加拿大一國每年就為美國貢獻了約2000萬人次的遊客。在美國宣布對加拿大徵收關稅後,加拿大政府呼籲公民購買國內產品並在國內度假。
根據加拿大政府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與去年同期相比,駕車訪問美國的加拿大公民人數下降了近32%。從美國乘飛機返回加拿大的人數下降了13.5%。
由於赴美遊客數量大幅下滑,美國旅遊協會預測,2025年美國旅遊業收入或將減少720億美元,酒店、航空、餐飲等行業將面臨連鎖反應。此外,美國高盛集團預測,在最壞情況下,入境遊客和消費雙雙減少可能給今年美國GDP造成0.3%的損失,約合900億美元。
特朗普今年1月20日就職當天曾簽署行政令,要求美國國務院列出「審查和篩查信息不足的國家,以部分或全部暫停這些國家公民入境」。(央視新聞)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