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你真的了解澳門嗎?

2021 年 12 月 21 日   閱讀量:16.87萬+

澳門,你能說出它的什麼?

大三巴、七子之歌、葡式蛋撻,還有嗎?

bau20211221vjgqu

絕大多數人對澳門的認識,都從大三巴開始

這個小城,陸地面積只有32.9平方公里,約等於0.8個上海浦東機場,或者1個廣州大學城。

但在這裡,你可以見到16世紀的廟宇、17世紀的教堂,可以走進18世紀的民宅,吃到19世紀的美食,深入20世紀留存的市場,親臨21世紀最新潮的秀。

bau20211221au3sv

中式建築蓮峰廟

深入這樣高密度的城市中,你可以在1200多條幾乎不重樣的街道裡,探尋22棟世界文化遺產建築,或者偶遇100多座不同名字的土地廟。

澳門,經歷了400多年的顛沛流離……

今年,澳門回歸22週年。

上午,澳門特區政府在金蓮花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澳門回歸22週年。內地奧運健兒訪澳代表團參加升旗儀式。

內地奧運健兒訪澳代表團參加慶祝澳門回歸22週年升旗儀式

今天,讓我們再講一次關於這座小城的故事。

 

01  澳門從哪來?

在珠江入海口的沙地,五六千年之前,先民就在此捕魚為生。

南宋時,此地歸香山縣管轄,明代時,這裡開始有了自己的名字——

「蠔鏡」,因為這裡盛產蠔,內殼明亮如鏡。

南北有兩山對峙,就好像澳(港口)之門,「蠔鏡」逐漸變成了「澳門」。

bau20211221eia6c

那時澳門很小,小到只有2.078平方公里。北面一條沙堤,與內陸相連,叫做蓮花徑。

人們沿海定居,捕海產為生,出海謀生,都會祈求媽祖。

坐落在海邊的媽閣廟,不知歷經了多少代的澳門漁民,也見證了澳門從南海小漁村登上世界大舞台。

bau202112217tbrv

媽閣廟

16世紀的一天,媽閣廟附近,東方西方在此相遇了。

此時,西方大陸早已開始了大航海時代。 1553年,一路向東的葡萄牙人來了。

他們藉晾曬貨物為由,強行上島暫住,並逐漸定居。

10年後,已經有近千名葡萄牙人在澳門常住,他們內部自治,並每年向政府交地租。

自此,葡萄牙人開始和中國分治澳門多年。

直到晚清,葡萄牙趁火打劫,殖民了澳門。

當葡萄牙人登陸時,當地人告知此地名為媽閣,葡人就叫起了Amaquam(阿媽港)或Amacuao(阿媽澳),後來演變成了Macau。

bau20211221pdh5m

媽閣廟前這塊洋船石已有四百多年曆史,上面繪著一艘彩色古代帆船,旗上寫著「利涉大川」,即一帆風順。

在後來的百年間,澳門成為中國海外航道的中心,絲綢從這裡銷往印度、菲律賓、日本,甚至歐洲、拉美。

佔領此地的葡萄牙人,遇上了古老而包容的東方文明,一場持續四個世紀的碰撞和融合,即將開始。

 

02   融合之城

定居的葡萄牙人,開始「改造」這個漁村。

用木棚和磚石,在山丘高地建設教堂。

巴洛克式的玫瑰聖母堂,有鵝黃色外牆;

bau20211221qz3im

正在外牆翻修的玫瑰聖母堂,手腳架用的是澳門「非遺」項目竹棚技藝

花王堂時常舉辦婚禮,從而花海一片;

bau20211221rusw0

花王堂前的雕塑立於1638年,那時還是明朝

要遠航的葡萄牙人,自然也要祈求一帆風順,於是有了風順堂。

bau20211221htpiz

左邊是聖若瑟修院,右邊是風順堂

此外,住宅、醫院和其它公共設施環繞,形成一個個堂區。各項事務由堂區負責管理,約等於現在的行政區。

道路沿著山坡,向四周延伸,歪歪扭扭,逐漸成片。

bau20211221p0qhj

大砲台、周邊的歷史城區,以及河對岸的珠海灣仔

尤其是一條「直街」,串起所有重要的公共建築,這條直街就是葡人社區的生長根基。

道路狹窄,坡道眾多,用途混雜,奠定瞭如今澳門老城的格局。當然,這條「直街」也不可能是直的。

bau20211221q9yme

澳門最早只有一條街,因此有了「廣州府,香港地,澳門街」的說法。直街不直,反而是這條1921修的新馬路隔斷了原來彎彎曲曲的直街

在澳門,教堂總和砲台相依為伴。正當砲台在拆拆建建,澳門半島中央的柿山上,一場浩大的工程開始了。

這一系列建築中,最著名的就是聖保祿大教堂,僅一個前壁,在300年前就花費了3萬兩白銀。

bau20211221vb2zh

聖保祿教堂先後遭遇三次大火,最終只留了前壁和前面的花崗岩階梯

這座建築融合了東西方的元素。意大利設計師設計,來自中國、日本的工匠,將像徵各自國家的牡丹和菊花融入前壁的石刻。

bau20211221u2pvi

石雕旁邊還有漢字

旁邊又建起了醫院,西醫、西藥開始傳入中國,「種牛痘」的技術從這里傳向內地,醫治了當時的不治之症「天花」。

這一場造城運動,持續了近一百年。

到17世紀30年代,城牆基本完成,宣告澳門成為了防守嚴密的海濱城市。

bau20211221nkk3u

大三巴後的一段曾經的夯土城牆遺址

但這座城市的融合,還遠遠沒有結束:

英國東印度公司也來湊熱鬧,建起了馬禮遜墳場。

bau20211221kxc76

馬禮遜墳場

本地華人以家族聚居,鄭觀應的嶺南民宅鄭家大屋,卻有著西式石膏天花。

bau20211221wps4a

而東望洋山豎起的燈塔,更突顯澳門在全球的坐標定位。

bau20211221dqgoz

東望洋燈塔

城牆外卻還是東方的世界,有華人居住地和大片農田,媽閣廟依舊香火不斷。

這22棟建築,通過8塊前地和多條道路相連,400多年的融合發展,共同構成了澳門老城。

這裡有中國最古老的現代燈塔、最古老的西式砲台,有中式廟宇,和中西合璧的私人大宅。

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bau20211221pu4aj

大三巴和背後的哪吒廟,兩種信仰就這麼和諧共生

世遺委員會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這是中西方交流最早且持續溝通的見證。

而這場持續了數百年的融合,讓澳門成了最適合閒逛的城市。

 

03   每天不走10000步 別說來過澳門

很多人對澳門第一眼的感覺,就像進了幼兒園。

葡萄牙人沿用了他們海濱城市的風格,把房屋塗成鮮明的紅、綠、黃、藍色,用白色勾邊。

bau20211221kj0z8

這些濃郁的葡萄牙風格色彩,成了澳門生活的底色。

西式建築,多用花崗岩本色,或者鮮豔的黃色、米黃色。

中式建築裡的黃色金字塔式盤香,在赤柱黑樑的「神界」空間中,呈現出本土悠遠的歷史神話意境。

bau202112210706j

久而久之,甚至在當地人心中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暗示:

粉紅的建築,意味著正式的;

bau20211221b89fp

黃白相間的街道,讓人聯想到土生葡人社群;

bau20211221hwuxn

葡萄牙駐澳門領事館

漆了紅黑色彩的木柵欄,聯想到中式傳統廟宇;

bau2021122118fyi

大三巴後的哪吒廟

粉綠色的牆身,則傳達出閒適寧靜的感覺。

bau202112212wmha

世遺建築崗頂劇院

澳門太適合閒逛了。

留意腳下,這些10-20厘米一塊的碎花崗岩石,鋪就了經典的葡式石仔路。

在街道中央,工匠挑選出長方形石塊,頭尾相接排列出一行中軸直線。

bau20211221tz37b

如今僅剩虔信街、兵營斜巷等兩三條保留完好的石仔路

這一條條灰白色的石線,構成了澳門四百年的生活空間,連接著日益頻繁的不同膚色民族的往來。

bau20211221eocul

家辣堂街

在前地廣場多是鋪設海浪紋,黑白相間。

bau202112217bko6

議事亭前地最有名的波浪紋

會根據這條路的功能,設計不同的圖案。

哪怕在陸地上,也離不開大海的浪漫。

bau20211221cqfa5

海洋元素的石仔路,以前多是海邊,銅錢圖案的則是曾經的商業街

澳門的趣味,絕不只是極盡奢華,更在於街角小巷。

議事亭前地的中間是一個噴泉,噴泉對面可以看到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市政署大樓。

bau20211221a2ug9

2019年,原民政總署更名為市政署

沿著新馬路繼續走,道路兩邊分佈著藥房、珠寶金行、銀行、傳統的中國式當舖。

穿過營地大街,轉進爐石塘巷,可以看到澳門最古老的佛笑樓西餐廳。

在佛笑樓左轉,進入有紅色建築和百葉窗的福隆新街,從福隆新街前往內港,沿途又佈滿澳門土特產店。

bau20211221xt212

曾經的「紅燈區」福隆新街

走上這半個小時,你穿越了城市行政中心、商業中心、娛樂中心,有市場、住宅、旅遊區……

抬頭,街頭的路牌也能不斷給你驚喜。

白底瓷磚,藍色線框。摩爾人曾佔領葡萄牙,帶去了阿拉伯風格的彩繪瓷磚,又被葡萄牙人帶來了澳門。

bau20211221h1ber

大廟腳巷的街頭瓷磚畫

就連這些「亂七八糟」的路名,也是澳門所獨有。

有些簡單粗暴,肥胖圍、咸蝦巷、爛鬼樓巷,魚鱗巷的隔壁就是魚鰓巷……

還有粵語音譯葡文的街名,沙嘉都喇賈罷麗街、士多紐拜斯大馬路、爹美刁斯拿地大馬路……

bau20211221iy0hk

大三巴邊,一條斜坡向上的路,本來的葡文名Travessa da Paixao,譯成英語是Travel of Passion。

不知何時起,這裡的中文路名成了戀愛巷。

澳門就是有這種魔力,把歷史建築變成了冒著粉紅泡泡的網紅打卡點。

bau20211221ibg6g

小小澳門卻有1200多條街道,承載著豐富多變的景觀。在澳門閒逛,請牢記十六字真言:

不要放過犄角旮旯,時刻記得左顧右盼。

 

04   是什麼讓本地人  引起為「澳」?

400多年來,澳門老城區在自己的骨架上自我迭代,原有的道路幾乎沒有拓寬。

如今我們看到的澳門老城景觀,幾乎都來自於這種持續400多年的「不變」。

這種不變,讓老城人們的生活習慣得到了保留。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

陸上居民自發祭祀,搭戲棚,吃盆菜,看戲,祈求風調雨順,水陸平安。

bau202112219vdqu

7月盛夏,是哪吒太子的節日。

醒獅作為前鋒,人們手持「肅靜」「迴避」木牌開道。

bau20211221ywgt4

男孩扮演小哪吒,手持紅纓槍,頸掛乾坤圈,花女挑著水籃伴左右,嗩吶齊鳴,古樸壯觀。

bau202112211r5ev

這裡還有世俗化的日常。比如,吃。

在吃的方面,澳門人從小就能大飽口福。

自明末開埠以來,澳門成了中國香料的重要轉運站。

葡萄牙人帶來了花生油、地瓜、辣椒、番茄等,當地的華人女傭用香料和外地食物,創造出了融合菜,也就是現在在澳門所見的葡國菜。

土生葡人的節慶美食「大雜燴」,原本是在聖誕節後,將吃剩的菜大雜燴。在澳門,燴的卻多是中國食材,靈魂正是本地才有的豬皮。

bau20211221la8i3

葡式蛋撻,在遙遠的東方發揚光大。

bau20211221lvn1x

烤得微焦的焦糖,在蛋液裡混入了淡奶油,奶香十足,甜而不膩。這個很多人以為歷史悠久的美食,你卻能在路環街頭找到它的創始店。

bau20211221c98xu

位於路環的安德魯蛋撻創始店

最經典的葡國雞,原料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椰漿、黃薑粉,印度的咖哩,歐洲的土豆、洋蔥、黑橄欖,再加上幾片葡國腸。

bau20211221mov9v

非洲、亞洲的香料,歐洲和中國的食材混搭,再配上大米飯作為主食。

吃一份葡國雞,吃到的可是跨越四百年、三大洲,是葡萄牙人大航海的全球尋味之旅,到了終點澳門,碰撞出的美味大融合。

bau2021122127un9

土生葡人的聚會

民間信俗,融入日常的美食,都是澳門人彼此維繫的紐帶。

數百年安定的生活,迷你袖珍的城區,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社區生態:

街巷遍布米店、麵店、布店、水果店,隨處一個不起眼的小店,可能都是百歲以上。

一個老人家吃著豆花,可能他的爺爺就在這吃豆花,而那時賣豆花的,也是現在老闆的爺爺。

每一個老店,都將房東、店主、顧客三者的關係,牢牢維持了上百年。

洪馨椰子梹蒟發客,開店整整150年,曾經椰子、檳榔的生意不好了,只好改行賣椰子雪糕,哪知賣成了網紅。

bau20211221u84i5

洪馨第四代傳人李興強的椰子雪糕火了之後,把曾經賣古董書的買賣也停了。買賣的變化,直接見證著澳門的變遷

佛笑樓的黑漆木門後,藏著李小龍來過的中葡餐廳,和他們的寶藏老員工——服務了77年的「魚仔」李廣榮。

bau20211221h3hi5

「魚仔」幾乎記得每位常客的名字和口味,他已在今年6月退休

這裡的每一家老店,見證了鄰里冷暖。

這裡的每一條街巷,構成了煙火人間。

時光匆匆,離中葡兩方在媽閣廟見面已過去四個世紀。

澳葡政府的羸弱管理,中國實力的強勢崛起,讓兩方再一次站上了交匯處,舞台同樣是澳門。

 

05   新的機遇

上世紀80年代,內地改革開放成果顯現,澳門原有的輕工業北移進內地,經濟基礎被削弱。

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席捲港澳,澳門經濟一蹶不振,甚至進入一段「三不管」時期。

bau202112214c00u

1998年上映的電視劇《濠江風雲》,講述回歸前澳門黑幫的故事,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極致的黑暗,讓人將全部目光注視在即將到來的光明之上。

1999年12月20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澳門。

0時0分0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上空準時升起。

bau20211221pzr2s

澳門,當年正式回歸祖國了

這個漂泊在外400多年的小城,終於回到母親懷抱。

那一夜,《七子之歌》的旋律響徹四海,成了那年所有人的集體記憶: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2003年,非典疫情,澳門旅遊被嚴重衝擊,內地開放遊客赴澳門「自由行」。

bau20211221h3iax

如今的路氹城,極盡繁華

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連續三年的利好,讓澳門就像是被挖出來的寶藏城市:

這個只存在在歷史課本上的城市,原來這麼精彩!

澳門很小。

只有廣州一個天河區1/3的大小,甚至還不如北京一個天通苑大。

90%的淡水、60%的電力、80%的糧食,和幾乎所有活禽蔬菜,都離不開內地源源不斷的供應。

只能繼續向大海、向天空要地,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如今不論我們用哪種方式進入澳門,飛機、輪船、口岸,踏上澳門的第一塊土地,都是填海而來。

bau20211221jkor2

「澳門蛋」周邊的變化,2004年和2019年

澳門很大。

澳門國際機場日漸繁忙,每天有2萬多人,從這條3公里長的海上跑道空降澳門。

bau20211221ileri

蓮花大橋橫跨濠江,澳門與橫琴無縫銜接。

bau20211221328ms

新青茂口岸開通,往來兩地更加輕鬆。

bau20211221om1zn

港珠澳大橋直通澳門,連通的不僅是城市更是人心。

bau20211221gzxc9

5.6萬平方公里的大灣區,和960萬平方公里的大中國,給澳門支撐起了無限的空間: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4個中心城市之一,澳門目標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以前從小都立志做公務員的澳門人,如今可以選擇進入國際酒店,外派歐美學習,或者用文創產品,改變澳門。

東望洋山上的燈塔依舊佇立,而遠方已然橫臥了一條「長龍」——港珠澳大橋。

因海洋而興的澳門,這一次又將回到海洋。它的格局,本來就是整個世界。

bau20211221jamyd

中國第一座燈塔,和剛通車一年的港珠澳大橋

澳門很快。

「回家」20年,澳門每年GDP增長7.7%;

(2021年上半年,澳門地區完成的名義GDP約為1161.49億澳門元,與上年同期的可比價格計算,實際增長25.7%)

人均GDP已是香港的兩倍,全球第二;

遊客量增長了4倍;

酒店房間增長了5倍,全年90%的房間都有人住;

bau20211221a4f2v

春節假期的澳門街頭

就業人口月收入中位數從4920增至16000澳門元;

每位65歲以上的老人,平均每月能領到6099澳門元;

所有澳門永久居民甚至連續12年領到政府的派錢;

bau202112215dqz0

十月初五街的康公夜市

澳門很慢。

街頭店鋪不到10點不開門,新建樓房被土地廟攔住了腳步,

公路上的司機也很少搶道,他們總愛說:

「澳門就咁大,你搶快一點又能去邊度?」

bau20211221j1wes

關前正街的露天咖啡檔,一杯咖啡,一份報紙,澳門人的生活還是這麼過

二十二年間,澳門發生了巨變。

從默默無聞的港口,到匯集海量遊客和巨量資金的超級旅遊城市,澳門飛速完成了轉型。

最時尚的酒店,最新潮的活動,都開始青睞澳門。

回歸後經濟的勢頭和世遺的招牌,讓澳門人有了自信。

bau20211221fhxe5

自「澳門」有名有姓已經500年,「澳門人」開始有了強烈的自我認同,並同心協力,面對挑戰。

澳門人更加註重本土文化,大聲喊出「我愛澳門」。

就像一個以前去KTV從來不唱歌的人,現在也開始搶麥了。

澳門又沒變。

清晨,媽閣廟總會迎來一些老朋友。

bau20211221na5ir

榮記豆腐店裡,吃了幾十年的老饕不忘每日一夸:「你今日嘅豆花幾滑oh!」

bau20211221ic1eo

十月初五街上,同福堂的老闆不用問,也知道該為熟客稱上哪幾味藥材。

bau20211221yksa4

入夜,大碼頭街依舊會迎來最新鮮的水果。

不遠處,內港上的眾多魚欄,也準時收穫了最新鮮的海貨。

再過兩個小時,它們就會被識貨的澳門人拎回家。

bau20211221ieczd

內港碼頭33號碼頭榮興魚欄

因海而生,澳門人不乏對生活感的堅守。

因海而興,澳門人不缺面對未來的勇氣。

日新月異的城市變遷,反而讓人們更懂得文化底蘊的珍貴。

bau2021122103pdh

bau202112215yet7

bau202112216fe7l

bau20211221yrh1h

bau20211221wvc1v

bau20211221ktne5

bau20211221yx5c9

bau20211221bga50

澳門最美的地方,正是家門口的這些寫滿故事的遺跡,和這些正在書寫故事的人們。

管你是葡萄牙的教堂、阿拉伯的瓷磚、印度的香料、里斯本的蛋撻,都能在這片小小的中華大地落地生根,成為澳門。

這就是澳門的魅力。

 


來源:那一座城

編輯:許可

審校: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