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鼎鳴:檢討香港抗疫策略

2022 年 03 月 31 日   閱讀量:13.67萬+

文 | 雷鼎鳴

香港抗疫:動態清零和清零不是一回事,前者不是目標,它是一種策略,一見到某地出現零星個案,傾全力清除之,以保其不大規模擴散,擊垮醫療系統。

bau202203312g9nz

林鄭在記者會中說新冠這麼嚴重的一個公共衛生危機,值得全面檢討,但她認為要等到下一屆政府才能做。

我同意這個說法,也許現時還未有條件作全面的檢討,但審時度勢階段性的總結及政策調整卻無須延誤。香港在抗疫戰中其實擁有不少有利的條件,我們有世界上最先進及有效的醫療體系,人民健康長壽名列前茅,大多港人十分合作,在戶外鮮有人不戴口罩,臨近內地這一個抗疫的成功典範,可以偷師,政府儲備豐厚,拿得出經費,但香港的成績怎樣?

bau202203312lm16

難然曾經有過連續八十多天零個案的輝煌紀錄,但香港卻終究晚節不保,在繁殖率R0接近10,擋無可擋的Omicron前敗下陣來。本文執筆時,每百萬人口的累積中招人數直沖15萬大關,世界排名148(中招率最低的排第一),比全球的平均中招率高出一倍有多。

死亡率一樣差勁,每百萬人累積死近1000,與利比亞相若,排名131。香港當然與內地每百萬人累積只有100人中招及3人死亡不能相提並論,更尷尬及值得注意的是,死亡率遠遠跑輸給選擇與病毒共存的新加坡,這個香港金融中心的重要競爭對手,每百萬的死亡人數還不及香港的四分之一。

bau20220331255tq

香港抗疫結果遠輸新加坡

更有甚者,香港的防疫及入境限制及隔離措施,一直被評為世界最嚴苛的地方之一,這也造成了經濟及社會的巨大代價。有這麼好的條件,付出了這麼大的成本後,成績卻是如此差勁,香港的資源配置肯定出了問題,它錯在什麼地方,要如何改善?

資源錯配如何改善

抗疫成敗得失要有標準,以目前情況看來,目標起碼有四。第一是死亡及重症人數愈低愈好,第二是經濟與社會不用停罷,能保持活力,第三是與國際能較正常地通關,第四是與內地全面通關。我不把清零作為目標,因為這恐怕是不能持續實現的,新冠似已成一風土病,毒性高於感冒,但它的存在卻已經如潛藏於民間的感冒般,不可能消失。我們須想法防範及治療它,希望將來能把它的殺傷力感冒化。以我的理解,這也許是全球醫學界大多數人的共識。

bau20220331eey0q

深圳動態清零後逐漸恢復正常

動態清零和清零不是一回事,前者不是目標,它是一種策略,一見到某地出現零星個案,傾全力清除之,以保其不大規模擴散,擊垮醫療系統。動態清零可以實施,但必要條件是中招人數不是太多,否則難成功。中國內地一直靠動態清零,這策略成功地壓低感染率和死亡率,但中國內地一樣沒法長期清零,因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近日連上海此等抗疫的首善之區也有爆疫,正好說明長期清零的困難。

bau20220331ailrg

上述四個目標全部達到或弄出好成績,自然是人人都希望的,但在有限的資源制約下,這並不現實。它們之間又相互矛盾,現實世界迫使我們要有取捨,否則會兩頭空。說得更直接一點,生命健康與經濟社會不停罷,是一種對立統一的矛盾,它們既有相輔相成的部分,但同時也有衝突的部分。與國際通關及與內地通關同樣是一對矛盾,互為促進也相對立。政策的最終目標是如何打出組合拳以達致最優的平衡,而不是顧此失彼。

打組合拳以達最優平衡

生命與經濟社會為何是矛盾?若人人都病懨懨,經濟當然不會好,人民不滿,社會也動盪。但若要用洪荒之力杜絕病毒傳入,而且不再突然復發,便要對海內外都全面閉關,把香港變為一個遺世獨立的孤島。香港並無自給自足的能力,閉關幾週後,恐怕餓死的人多於染疫而死的人。

bau202203316s7jb

被封的淺水灣詠灘空無一人

反過來看,經濟如果形勢好,香港才會有餘錢去提供足夠的資源抗疫,減少病亡。但若是只顧經濟,抗疫完全躺平,則中招及死亡人數也無法控制在低位,不利生命。由此可見,不走極端,中間落墨,二者兼顧,才是正道。

香港機場門可羅雀

同理,通海外關而對輸入病毒防禦不力,內地便不敢跟香港通關。但香港與海外隔絕,假以時日,其國際性會大幅削弱。香港這國際金融中心與大都會便失去光芒,對內地的價值大跌,不通關也沒多大所謂了。當然,如果通不了內地關,香港對於國際資本的價值一樣也會暴跌,海外人士也再無興趣來港。如何選取適當路線,極高難度,但現時情況是最糟的,與海外和內地都通不了,機場與陸路海關都門可羅雀,香港不可能長期承受得了。

抗疫政策需要有大局觀

窮則要變,現在內地專家指出香港要因地制宜,香港也該逐一檢討政策,不追求絕對的成功,但求付出較少代價而得到較好的效果。

bau20220331eyiki

抗疫政策可分為幾大種類。第一類是防禦性的,成本較低功效大,不能放棄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現在的Omicron的繁殖率太高,近乎無法遏制,這更需要加快打針,打足三針,身上加了個金鐘罩,才保護的了生命。政府這方面優柔寡斷,不敢強制或提供足夠激勵鼓勵市民打針,以致造成死了起碼七千多人的大禍。其實多個國家的兒童也要強制接種多種疫苗,為何香港政府不敢強制接種新冠疫苗,當然健康有問題的可豁免。就算政府不願強制,把過去派的5千元與將要派的1萬元與打針掛鉤,必有奇效。不明白政府為何不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導致香港今天長者接種率嚴重不足,依然處於危險狀態中。

bau20220331hem6o

第二是醫療的容量。在Omicron出現前,香港死亡率控制得不錯,但當中招者急升後,醫療系統完全無法應付,重症及死亡人數都大升。由此可見,解救之道必須把中招人數控制在醫療系統應付得了的範圍。在現階段完全放任不可行,因醫院受不了。大幅增撥資源,用方艙醫院等方法擴充容量,爭取內地醫護來港支援,都十分需要。早前沒有這麼做,現在需逐步糾正錯誤。

bau20220331nx5uw

香港靠圍封檢測

第三,香港靠圍封檢測,在中招人數少的時候有效,人數一多便無法應付。就算知道誰中了招也無法安留,過幾天後,會有人新被感染也有人已痊癒,檢測得到的資料會迅速過時。全民檢則在去年做是好事,待到將來疫情受控後,全民檢測也有助於防止病毒死灰復燃,今天則是浪費資源失去焦點。此外,政府的追蹤系統及大數據科技頗為落後,應從速建設,否則第六波第七波殺到時仍會手足無措。

第四,政府用禁飛、長期酒店隔離、及禁止外國人來港等阻截方法,社會成本極大,持久下去可以毀掉香港相當大的經濟板塊,應付之以更精確的方法。要驗過核酸才入境仍然必要的,因變種病毒的潛伏期已大幅縮短,若是中了招,幾天內已可驗出,酒店隔離期現時減至7天是正確方向,將來或許可再放寬,讓他們留在家中隔離。若某個地方的中招率遠低於香港,你把來自這些地方又連續兩次核酸驗到陰性的返港本地居民關在酒店,而現在驗到陽性的港人卻可留在家中,有何邏輯?

bau20220331kwu5n

不少港人對近日取消禁飛令及縮短隔離期有疑慮,我倒支持政府這政策。它是走向生命、家庭團聚及經濟更佳平衡點的一小步。到將來長者接種疫苗的人數大增後,再進一步放寬入境限制較合適。但放寬到什麼程度,卻要看其它的措施是否順利,若是幾乎所有人都打了針,醫療能力進步,死亡率大減後,重啟海關放寬外國人入境順理成章,今天則仍有困難。

 

bau20220331g32sa

本文作者係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 雷鼎鳴

 


來源:獨家

編輯:魏雅欣

審校: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