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2020/21學年起施行的初中中國歷史科修訂課程,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將央視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的百集《中國通史》紀錄片,與國史教育中心合作剪輯為數百段可供課堂使用、學生自學及教師知識增益的短片,首批針對中一下學期課題共60段的短片昨日率先推出。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及行政總監邱國光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強調,《中國通史》極具權威性亦富趣味。今次的項目,獲多位歷史學者和前線中史科教師通力合作,將其剪輯成精華短片,深信有助增添香港初中中史課堂的學習質素與效能,從而提升大家對國家的了解,以及對國家、民族及社會的認同感。
百集《中國通史》紀錄片面世。圖為「教師增益」部分的片段。視頻截圖
《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首批60段短片,涵蓋魏晉南北朝、隋朝及唐朝等共8個中一級下學期課題,短片已上載至教育局教育多媒體網頁,供師生及公眾查閱。何漢權分享道,該項目預計會把百集《中國通史》剪輯成約400段短片,其中約有200段影片與中一、二級中史課程緊扣,預計中一級下學期還會有數十段短片,目標在明年暑假前完成整個項目。
國史教育中心於2018年成立時,已構思將百集《中國通史》運用到課堂上,何漢權說,「(紀錄片)在2016年央視播放時,在內地、香港,以至華人社會的教界得到正面迴響,原因在於其精心製作,文化與文學水平俱高」,加上畫面生動活潑,很有趣味。
四方合作剪片 方便課堂使用
由於該節目的定位是面向公眾,內容平衡了學術與大眾化需要,但考慮到每集片長45分鐘,香港的初中中史一星期只有2節課,每節約40分鐘,故必須剪輯才方便課堂使用。何漢權透露,這想法得到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副院長黃平支持,經院方聯繫《中國通史》製作方、央視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授權使用及剪接,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支援及監督,四方聯合成就今次突破性合作。
何漢權(左)及邱國光表示,今次項目獲多位歷史學者和前線中史科教師通力合作,將百集《中國通史》剪輯成精華短片,有助增添香港初中中史課堂的學習質素與效能
國史教育中心今次主要負責剪片及教材工作,團隊超過30人,包括香港大學名譽院士丁新豹、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主任霍秉坤等歷史教育學者任項目顧問,還有10多位專業前線教師。他們從百集影片中揀選與課程有關內容並作分類,再由幾位從事歷史教育數十年的老師仔細處理剪片及製作教材。項目聘請專業多媒體製作公司剪片及專業配音員配音。
邱國光透露,為確保經剪接後的短片適合課堂使用,每段短片均嚴守精簡原則,長約三四分鐘,並分為「重點課題」、「自學課題」、「教師增益」。
「重點課題」緊扣初中中史
「重點課題」短片會緊扣初中中史課程主題,適合在課堂使用,「『自學課題』方面,舉例說三國、元朝等,它們於課程中涉獵較少,但不少內容同學們都感興趣,這類短片適合讓他們課外觀看。」
至於「教師增益」部分,邱國光舉例如宋明理學、思想史,「一些超出初中程度、比較抽象或艱深的題目,但對教師而言有參考作用」,有助老師們加深認識並理順歷史脈絡。
百集《中國通史》紀錄片面世。圖為「重點課題」部分的片段。視頻截圖
何漢權補充,《中國通史》製作嚴謹,老師毋須擔心教材會有違歷史,可放心在課堂上使用;小學課程設有中史元素,舉例如絲綢之路、張騫、兵馬俑等;高中公民科亦有涉及中史內容,各科教師均可按需要擷取適當短片使用。
邱國光則表示,今次項目旨在設立一個「資料庫」,短片用多用少,由前線教師按需要作出專業決定,他期望「同學看過短片後,假如對該課題有興趣,可自行搜尋原版觀看整集45分鐘影片,作為延伸學習,家長和普羅大眾亦可於網上收看所有短片內容,帶動社會認識中史的風氣」。
楊潤雄:全面系統描述中華文明歷史
楊潤雄期望學校靈活運用《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讓學生走進一個多姿多彩的歷史時空旅程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昨日特別舉辦「《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發布會暨專題講座」,局長楊潤雄在活動上致辭表示,《中國通史》全面而系統地描述自中華文明起源到1911年的歷史,揭示了國家歷史發展過程、趨勢及規律,正好配合初中中史科課程修訂後的推行。他期望學校靈活運用教材套,並配合局方開發的學與教資源使用,讓學生走進一個多姿多彩的歷史時空旅程。
楊潤雄表示,教育局一直致力推廣中國歷史及文化教育,於2018年將中史列為全港初中的獨立必修科目,並於2020/21學年施行初中中史科修訂課程,讓學生能整全有系統地認識祖國的歷史發展。是次《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正好配合修訂課程,用以支援師生以多元化的教材學習國家歷史,「我期望學校靈活運用《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並配合教育局開發的學與教資源一併使用,讓學生走進一個多姿多彩的歷史時空旅程,提升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亦加深對中華文化的感悟,並培養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
勉青學習「五四運動」愛國精神
楊潤雄特別提到,昨日「五四」是中國人值得紀念和反思的重要日子,「百多年前的中國青年懷着一股強烈的愛國熱情,反對列強對中國的無理欺壓,成功凝聚民族心、愛國情。」他鼓勵新一代的青少年好好學習「五四運動」的愛國精神,承擔起愛國愛港、建設國家和香港的使命和責任。
多位主禮嘉賓在發布會上透過視像致辭。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徐凱表示,現在是數字化時代,今次《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為創新歷史教育方法作出了示範引領,期待未來有更多類似的項目,搭建更多平台載體,不斷豐富中國歷史教育的內涵,增強其感染力與影響力。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總編輯張玲介紹說,百集《中國通史》歷時8年製作,前後投入拍攝工作人員達2千人,拍攝近千座博物館及歷史遺蹟、遺址,採訪專家學者800人員。她期待《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有助香港青少年加深對國家歷史、中華文明、民族文化的了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通史》總撰稿人卜憲群表示,該紀錄片以豐富歷史資料為基礎,充分吸收了當代考古學和歷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並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宏闊的視野回顧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道路,展現中華文明的燦爛與輝煌。
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平說,中國歷史不止是最古老人類歷史之一,且一直延續至今,是「活着」的歷史,而每個中國人都是中國歷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他期望《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有助促進同學認識、參與中國歷史,並提高國家、文化和民族認同。
短片內設小標題 上堂可靈活選用
《中國通史》首批60段經剪輯後的教材短片昨日起上載至教育局教育多媒體(EMM)網頁。教育局代表及項目負責老師在發布會上向現場及網上出席的老師講解及示範如何使用相關材料,包括提醒老師,部分短片內設小標題,將內容進一步細分,以便老師們在有限課時中更靈活選用合適片段。
教育局昨日特別舉辦「《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發布會暨專題講座」介紹教材套。
「只要在搜尋器上打『EMM』,就可以搵到局方網站,而在網站裏再搜尋『中國通史』,就會出現《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的專用頻道。」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高級課程發展主任朱治夫在介紹時特別提醒,部分短片於左上角設有按鈕,點擊進去就可看到短片的小標題。
以短片《【唐】安史之亂成因(一):能臣或奸相 李林甫 楊國忠》為例,該片總長3分43秒,裏面可再細分「賢相去位」、「口蜜腹劍李林甫」、「專權肆虐楊國忠」三部分,方便老師不同教學需要。
設附件欄可下載指引工作紙
朱治夫又介紹,部分片段設附件一欄,點擊即可下載相關教學指引和工作紙,同樣以上述短片作例,設「唐由盛轉衰」附件,不但介紹了短片緊扣課程那部分學習重點,亦點明《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有哪些影片可配合用於該課題教學。附件還列明了有關的學習目標、預期學習成果,並提供工作紙、建議學習活動等供老師使用或參考。
項目負責老師李麗梅續以學習內容「唐代交通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為例介紹,指該教學指引建議老師可跟學生先作一些重溫,例如展示地圖,簡述唐代周邊國家如日本和朝鮮的地理位置和它們與唐朝的關係,其後可播放多媒體教材套中的短片「日本遣唐使」及「朝鮮對唐朝文化的嚮往」,同學觀賞後可做工作紙,「大約6題,多數是看片識答,另外亦有短答題及進階題,特別是時間許可的話,我們會希望啟發同學多作思考。」因此,教學指引中亦會建議老師在合適處使用「腦激盪」等方法,鼓勵同學多角度討論。
來源:文匯網
編輯:許可
審校: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