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余宏傑團隊5月10日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推算模型指基於內地2022年3月之前的疫苗接種情況,如果取消「動態清零」策略放任Omicron不受控地傳播,預估在2022年5月至7月,將迎來一波疫情高潮,導致重症監護能力超出預期。在6個月的模擬期間,重症監護病房的峰值需求將達到現有能力的15.6倍,並導致大約155萬人死亡。共同參與該研究的有美國國立衞生院和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人員。
同時,研究還發現,通過確保疫苗和抗病毒療法的可及性以及維持口罩、加強測試、社交距離保持、減少大規模人員聚集等非藥物干預(NPIs)措施的實施來保護弱勢個體可能防止醫療保健系統不堪重負。研究特別指出,需要針對老年人加強全程和加強針疫苗的接種,這將明顯降低病毒感染率、重症率和死亡率。
研究基於內地及香港數據
本研究基於內地的最新參數,包括香港特區Omicron株的臨床嚴重性和滅活疫苗針對Omicron株感染不同臨床終點的真實世界保護效果,同時利用上海Omicron疫情早期數據校正了Omicron株的傳播力和疾病負擔等關鍵參數,使模擬的情境更接近內地實際情況。此外,該研究針對疫苗接種、抗新冠病毒藥物和NPIs三類干預措施的不同組合開展了全面的干預情境分析,定量評估了Omicron株在內地流行所致疾病負擔和醫療資源需求,為內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堅實的科學證據。
論文介紹,團隊的研究模擬了以下條件:2022年3月1日將20名Omicron感染者引入內地,模擬開始時的Rt值(病毒傳染指數)設為3.4,這與上海在採取嚴格控制措施實施之前的疫情早期即2022年3月1日至8日的估計一致。
復旦團隊推算模型指,如果放任Omicron不受控傳播,預估在2022年5月至7月,將迎來一波疫情高潮。圖為5月11日,在上海市一個臨時核酸檢測採樣點,工作人員在為市民登記信息
同時,還假設從2022年3月1日起,內地以每天500萬劑的速度推出加強劑量的滅活疫苗,並有至少90%已經完成全程疫苗接種的個人又接受了加強針注射,同時沒有NPIs干預配套即不採取「動態清零」的策略。結果顯示,在6個月的模擬期內,Omicron將造成嚴重的新冠負擔。在截至2022年3月內地疫苗接種水平形成的免疫屏障情況下,Omicron可能導致住院人數、ICU入住數和死亡人數大幅增加,導致醫療系統崩潰,ICU需求數峰值將是現有ICU數量的15.6倍。根據模型預計,在前述條件下,Omicron將導致508萬例住院、267萬例重症,和155萬例死亡(每1,000人1.10例)。
研究還模擬了引入在接種疫苗的情況下,安排不同水平的NPIs的影響。
模擬數據顯示,如果單純關閉學校,雖然感染人數減少了3.5%,但由於感染的年齡分布向老年人轉移,疫情帶來的負擔沒有減少。而關閉所有工作場所(學校和工作場所關閉場景)將導致住院人數、ICU入院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減少23.8%、13.1%和22.4%。
在所分析的情景中沒有一種能夠將新冠病毒死亡人數減少到接近內地每年流感相關死亡人數的水平。綜合所有模擬分析表明,如果沒有加強老年人接種疫苗,並協同配合抗病毒療法的廣泛使用,就需要依靠能夠將Rt降低到2或更低的NPIs來防止醫療系統被壓倒。
倡儲備充足抗新冠病毒藥物
研究特別指出,需要針對老年人加強全程和加強針疫苗的接種,這將明顯降低病毒感染率、重症率和死亡率。圖為5月10日,北京市第六醫院的醫生胡悅在長者家中為其接種新冠疫苗
研究結果建議,應綜合採用疫苗接種、抗新冠病毒藥物和NPIs三類干預措施,尤其是盡快提高60歲及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種率,並且儲備充足的抗新冠病毒藥物以保護脆弱人群;否則,就需要維持相當強度的NPIs。加強重症病例醫療救治服務體系的建設,研發保護效果更好(例如針對預防感染的結局)、保護持久性更長的廣譜新冠疫苗是未來防控的優先事項。
張文宏團隊:推廣打加強針應對Omicron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根據微信公眾號「華山感染」發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團隊與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鵬飛的團隊近期合作研究,對於適宜接種的人群,推廣疫苗加強針注射仍是預防病毒傳播,特別是應對Omicron傳播的有效手段之一。
研究強調,Omicron疫情雖然較原始病毒株及Delta變種病毒的病死率及重症率有所下降,但仍可導致高齡人群或免疫缺陷人群的重症率增加,因此進一步提高全程疫苗接種及加強接種比例對適宜接種的人群十分重要。
外交部:中國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
據中新社報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我們也有充分的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為全球團結抗疫作出更大貢獻。」
有記者提問,世界衞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10日在記者會上對中國境內對新冠疫情的「清零」政策提出了一些看法,世界衞生組織專家還強調防疫要平衡經濟和社會運行。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因時因勢不斷調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他指出,中國的「動態清零」總方針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使14億多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全國感染率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
「我可以給大家舉個例子。」趙立堅稱,今年1月天津出現疫情時,採樣過千萬僅用時4.5小時,且封控區域精準到商戶、單元。中國絕大多數地區、絕大多數民眾生產生活正常,中國全國感染率和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柳葉刀》雜誌3月發表的一篇論文稱,新冠大流行期間,全球超額死亡估計達1,820萬人,超額死亡率為每10萬人120人;美國超額死亡率每10萬人179人;中國超額死亡率僅為每10萬人0.6人。正是得益於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今年3月以來,中國疫情防控經受住武漢保衛戰以來最為嚴峻的防控考驗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中國政府的防控方針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我們的防控措施是科學有效的。中國是世界上疫情防控最成功的國家之一。這是國際社會有目共睹的事實。
「動態清零」有效保護長者及弱勢人群
趙立堅說,他看到有報道說,根據中國、美國科學家的新模型,如果中國放棄嚴格的「動態清零」政策,將可能導致150多萬人死於新冠疫情。同時,作為人口大國,中國若放鬆疫情防控必將導致大量老年人死亡。中國的「動態清零」總方針有效保護了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弱勢人群。中國的防控政策同一些國家奉行的所謂「群體免疫」「自然免疫」的「躺平」政策有着明顯區別。近日,世衞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主任對中國疫情防控政策予以肯定。他說,中國的防控政策堅持動態更新,《疫情防控手冊》不斷改版,居民檢測、隔離方式也因勢調整,這是與時俱進的表現。
趙立堅強調,中國政府從自身國情出發制定並實施「動態清零」政策,因時因勢不斷對防控措施進行調整,宗旨只有一個,就是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同時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中國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我們也有充分的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為全球團結抗疫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文匯報
編輯:魏雅欣
審校: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