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何志平
正月初七,「人」日。
去年春天,病毒疫情在美國紐約爆發,該國總統不斷的向中國甩鍋,當地社會充斥着對華裔人士的惡感敵意。在紐約大都會看守所內都要保持低調,避免說及跟中國有關的話題。
一天在圖書館內跟「品尼」教育主任談及疫情在中國迅速受到控制,繼而論及東方和西方社會文化的差異。品尼問:「你們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有哪些是西方文化裏沒有的呢?」
「東方有聖人,西方也有聖人,大家的基本價值大同小異,都是為『人』的價值觀,不同的是執着的程度和應用的方式而已。」我禮貌的回答。「自由,博愛,慈悲,民主都是共有的價值範圍。唯一特別的不同的,是東方社會都以『孝』為重。英文裏也沒有字可以完全翻譯形容『孝』這觀念和內容的。」
品尼主任好奇的要我多讓他了解這課題,一時之間也沒法三言兩語把中華文化裏的「孝」道說個清楚,便簡單的說了些飲水思源,敬愛父母尊長的道理和故事。
今年回到家里來,偶然的機會到一家文化機構裏作客,與賢者大德討教東西文化的不同價值觀。高人解釋說:「中華文化的核心在『孝』。中國傳統家庭都設有『神主牌』紀念祖先前人,而古時儒家祭祀的時候,是『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或供奉於大廳中堂的條幅,是祭天地、祭祖、祭聖賢的綜合敬祭,也是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和尊師重教的價值觀念的表達。
『天地君親師』的觀念源於春秋末年左丘明之《國語》,云,『民性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後來荀子在《荀子‧禮論》中,講及『天』和『地』:『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東漢的《太平經》就形成了『天地君父師』的說法,北宋時開始,民間普遍崇奉『天地君親師』為祭祀對象。清雍正時期,正式的突出了『師』的地位,確定『天地君親師』的次序與意義。」
天,是自然的支配者,更是天道運行的規律守則,是宇宙間存在的主宰動力,也是福禍因果的消長,生命事故的起伏存亡,冥冥中的道理。是天公,是日月晝夜,陰陽交替,四季循環的大力量,大運勢。
地,是萬物之本,諸生之源,大地如母親,長五穀,育眾命,是為社稷,是這大地上的一切有機無機,有情無情的事和物,滋養着我們和身邊的所有恩澤和福德。
君,古代封建社會裏指的是天命之子,有道明君,及從上古以來的賢王聖帝。但到今天便可推而廣之,是國家的觀念,是為社會上的制度憲章,倫理禮節,以至社會國家的規範度量,維繫着人與人之交,國與國之往,辦事的方法,規矩約章,權力法制的衡量。
親,進入人倫者為親。血緣間之孝悌,友朋間之仁義,父母子女親朋戚友間之敬重,尊愛忠信,寬容互助,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繫於禮,持於愛,聯以心,維以敬。
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也是指我們的文化知識的傳承,來自古聖前賢的教訓,心靈啟發的開導,和歷代現世明師大家的言傳身教。史上的明君德主的功績,大人物小百姓成敗的故事,都培育了我們的心靈,栽下了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源。
「你看!中華文化以『孝』為核心價值,不要以為這就是敬拜祖先,孝順父母而已,是認知崇敬感恩我們根源的一套理念。『孝』以天地君親師為內容,天是大自然運行的規律道理,地是世上育養的萬物,君是社會的制度規範,親是人倫交際的關係,師是精神心智的傳承。
這是中國人的歷史觀、人生觀、世界觀和宇宙觀。『孝』在中國文化,中國人生中之意義價值重大,更是我們社會繁榮,國家穩定,民族昌盛的基石!」
「孝」!中國人才是中國人!
來源:東網
編輯:許可
編審: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