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顯示全球晶片短缺持續,分析相信最少一、兩季之後,情況才會緩和。

疫情阻礙原材料生產和運輸,加上在家工作和學習等,令電子產品需求大增,供不應求下令全球晶片短缺問題至今都未緩和。

美國投資公司海納金融統計,七月晶片出貨時間平均達20.2個星期,較六月增加超過8天,是2017年有紀錄以來最長。當中汽車、工業設備和家用電子產品所需要的邏輯晶片短缺加劇,出貨平均要26.5個星期,平時只需要6至9個星期。

中美關係緊張對晶片供應似乎亦有影響。《彭博》早前統計,內地去年入口晶片近3,800億美元,按年增長一成四,佔入口總額近一成八,相信與華為等在美國加強出口管制前,先囤積晶片存貨有關。

受晶片不足困擾,不少車廠因而間歇停產或減產,行業估計銷售會損失超過一千億美元;手機、家庭電器等生產亦受影響,例如蘋果公司曾估計一季收入損失近30億美元。

實德金融首席分析師郭啟倫說:「因應新的變種病毒,令到運輸狀況突然又緊拙,當然會有新一輪的『晶片荒』,不過我覺得最壞的時間可能會過去,未來起碼需要一、兩季的時間消化這些囤積晶片需求的訂單。」

供應緊張導致晶片價格亦急升,內地監管機構日前介入調查汽車晶片經銷商有否操縱市場。

摩根士丹利觀察相關半導體價格本月因而開始回落,但由於庫存仍然低,相信再跌空間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