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率先逐步擺脫疫情影響,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國內經濟步入正軌。但目前全球疫情形勢尚不明朗,全球經濟環境難以同步復甦,多種因素疊加,帶動原材料成本大幅飆升。受此影響,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生力軍——廣大中小微企業仍然在生存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

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實現中小微企業融資「量增、面擴、價降、提質」,我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在「十四五規劃」中把普惠小微金融服務列為發展重點,明確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數字普惠金融作為普惠金融發展的新模式、新工具,本質上是通過數字化或電子化技術開展普惠金融服務,有效提高金融服務供給的廣度、深度和效率,降低服務成本,從而進一步滿足金融服務需求,這對於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具有深遠意義。

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一方面源於自身抗風險能力薄弱,生存發展不確定性較大;另一方面,也由於其財務管理粗放,無法給銀行提供符合要求的、全面可靠的經營及信用信息。此外,對於很多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難以獲得有效的金融服務渠道信息,也造成融資不暢。以數字普惠金融為代表的金融科技依托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鍊等數字技術,能夠有效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從服務範圍來看,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幫助金融機構拓寬服務範圍,擺脫傳統金融服務受限於地域以及網點的限制。只要符合監管要求,金融機構便可藉助互聯網服務到偏遠地區的小微企業,又不會增加融資企業的融資成本,讓中小微企業不會因為地處偏遠地區而無法享受到完備的融資服務,實現金融服務的機會平等;同時,利用金融科技能夠有效降低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一部分也能夠轉化為對中小微企業的讓利空間,實現真正的「普惠」。

從風控能力上看,金融科技的發展也為金融機構風控能力提升賦予更多能量。隨著整體數據蒐集處理能力的提升,對中小微企業信用評估的效率得以不斷提高,這種效率不僅體現在速度上,還體現在質量上——即風險評估的準確性。中小微企業的實際風險和經營活力得以被更加真實客觀地認識,從而獲得與大型企業一樣平等的金融服務機會。

從行業變革角度,金融科技的發展還能夠推動供需雙方數字化轉型。金融機構從供給側變革,能夠為中小微融資困境解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解決方案;中小微企業自身數字化能力的提升,也能從需求側解決金融服務所需的信息完整度和準確性問題。本質上,信息來源於數據,數據來源於行為,得益於各類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中小微企業得以便捷低成本的留存、展示供應鏈上下游流轉、客戶交易等數據,為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浪潮中,金融機構是主力軍,金融科技公司也逐漸走向前台,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已圍繞數字普惠金融產生一大批成熟的科技服務公司,薔薇控股旗下薔薇大樹科技,作為供應鏈領域的SaaS科技服務平台,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圍繞中小微企業各類真實交易場景下的融資需求,搭建連接持牌金融機構和廣大小微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橋樑,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貢獻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利用大數據風控技術研發、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大樹科技對供應鏈中小微企業交易數據、納稅數據以及真實場景下各類行為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提供便捷、友好的互聯網普惠金融服務,有效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中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不僅提升了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也提高了金融機構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效率。

後疫情時代,數字普惠金融已成為數字化時代下普惠金融服務的發展趨勢,「數字+智能」加持的金融科技服務,將成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良藥。政府大力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中小微企業如火如荼加速數字化轉型升級,金融機構持續加大普惠資金的支持力度,政、企、金融機構三方應協同共進,數字化助力下的精準普惠時代已然來臨。

(作者為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薔薇控股董事長)

 


來源:香港中國金融協會信報專欄
編輯:魏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