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乃锺:嶺南畫派與澳門普濟禪院

2022 年 03 月 19 日   閱讀量:20.52萬+

圖 文 | 司徒乃锺

編 輯 | 鄺文強

 

【编者语】:嶺南畫派,是20世紀20年代嶺南籍畫家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在孫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感召下,在探索中國畫革新的過程中創立的現代畫派。三人也因此被後人稱為「嶺南三傑」。

嶺南畫派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是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繪畫流派,「折衷中西,融會古今」,體現了嶺南畫派的藝術主張······

本文作者司徒乃锺先生是一位極負盛名的華人畫家、高劍父弟子司徒奇之四子。先後於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拜司徒奇(父親)、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楊善深「嶺南五老」為師。1978年畢業於加拿大北溫哥華市市立CAPILANO學院藝術系,1980年畢業於EMILY CARR省立美術學院油畫系。

曾在加拿大、美國、瑞士、法國、英國、日本、台灣、中國、香港、澳門等地舉辦個人畫展,為弘揚祖國傳統文化不遺余力。

因疫情影響,已有些時日未能與司徒乃锺老師見面。近得老師發來「嶺南畫派與澳門普濟禪院」回憶錄。看其文,述說中提到高劍父、司徒奇(司徒乃锺父親)、關山月及吾師何磊等「春睡畫院」門徒;看之感慨萬千······於此,經與身居香港的司徒乃锺老師商議,按其提供之文、圖編輯成篇章,供讀者了解嶺南畫派師徒於歷史進程中在澳門普濟禪院活動之一二。

bau20220321kpkub

本文作者、著名畫家司徒乃锺

1950年出生於江門開平。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副主席,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畫學會澳門學會會長,廣州畫院榮譽畫師,嶺南畫派研究員,廣州大學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香港蒼城畫院院長,澳門嶺南畫派美術研究會副會長,穗港澳畫院香港分院院長,澳門畫院常務副院長。

回首當年,從50年代起,(我才八歲)已充當先父書僮,侍硯案旁,杖履追隨不知道到過望廈普濟禪院多少次。記得有一次,站在禪院大門口聽父親口述多年前他曾與寺里一老和尚傾談,老和尚說:從前人們站在普濟禪院門口,是可以遙見海邊的。

bau20220321ct1w3

澳門普濟禪院是澳門三大古寺之一,始建於明朝,俗稱觀音堂(圖源:網絡)

時移世易,今天我登臨禪院門口,海是絕對看不到的了。但我卻會想起先祖父司徒枚、高劍父師公、先父司徒奇、關山月先師、關萬里先師叔、李撫虹先師伯、羅竹坪先師叔、楊善深先師、慧因大師、機修大師、林近先師、鄧芬世伯、司徒衛校長······

bau2022031967dkm

本文作者之父親司徒奇及祖父司徒枚(東皋先生,詩人),合照於1925年

寺廟道觀,從來都是遊人向往的名勝,寺廟除了是礼佛,參禪,拜呂祖,靜修,做法事之外,它大約還有以下幾點功用和意義:

一、寺廟道觀是一間「博物館 」:

寺廟道觀時代久遠,文人薈聚,收藏豐富,即使戰亂,人們不輕易破壞,一定收藏不少名家筆墨,題詩,題對,佛經,皇帝或各方賜贈牌匾,古鼎,古塔,高僧名人遺跡,令人神往的歷史故事······

二、是「圖書館 」讀書處:

古代寺廟多在郊區,寧靜而無塵俗之雜擾,很適合讀書人進俢或古代文人準備上京考試之讀書潛修。

三、文化聚集文化活動地:

自古文人雅士都喜歡在寺廟道觀中雅敍,茗茶揮毫吟詩作對。例如廣州六榕寺,當年广东國畫研究會,每星期天的敍會就是一例。

四、避俗,逃避政治逼害,是逃難者暫時棲身地方,是「避難所 

自古政治逼害,失意官場,看破紅塵,逃避俗世的人都是住進寺廟道觀裏,古人有清末八大山人失意隱居江西青雲蒲,今人有韓國某總統被政治逼害都是逃避逼害住進廟裡都是實例。

五、是「酒店」和「臨時居所」:

昔日道遙路遠,交通不便,寺廟酒店多設廂房供旅客或路過趕路人方便住宿。

六、寺廟道觀是慈善機構,施醫贈藥,施粥濟貧。當今很多寺廟道觀已成為醫院,慈善機構。

bau202203219bbya

普濟禪院之大雄寶殿(圖源:網絡)

基於以上六點原因,普濟禪院與當代大画派嶺南畫派在抗日時期拉上關係,今天,我們想起嶺南畫派必定想起普濟禪院,提起普濟禪院不能不想起嶺南畫派。

1938年廣州淪陷,當日高劍父剛率先父與關山月先師、何磊等在四會浽江邊作瓜田寫生,突聞廣州失守,高劍父急於要回廣州找家人,只好與眾門生們話別。

bau202203210kooh

前左:何磊,前右:高劍父,後左:罹竹坪,後中:黃獨峯,後右:關山月

先父與關山月、何磊一同步行回我老家開平避難。幾經艱難,塵垢滿面終於回到開平,先祖父母、母親高興地歡迎他們回來。住了一段日子,關山月先師與先父在開平桂郁里楊桃園私塾中天天論藝,畫了不少畫。

之後,何磊、關山月各自回鄉,先父與先祖亦轉輾到了澳門,因找不到居住房子,先祖父只好暫寄居普濟禪院。當日普濟禪院方丈知道先祖是詩人,十分高興,熱烈歡迎,并囑全院所有小和尚要每天抄錄先祖新吟詩草背誦,並鼓勵各和尚要時刻多向先祖請益,以提高文化水平。

bau202203219n7d0

1940年,關山月老師,應司徒枚之邀,畫了13張畫,但只有這張《影樹麻雀》保存下來,現由本文作者司徒乃鍾珍藏

那時候高劍父師公亦率弟子們住在普濟禪院,春睡弟子及又弟子中包括先父司徒奇外,尚有何磊、黃獨峯、李撫虹、關山月、關萬里師叔、何竹坪等,都先後走難尋師到達了澳門,在普濟禪院重遇。

bau2022032193dq7

1945年秋,司徒奇於澳門中央大酒店舉辦個人畫展,老師高劍父率留澳春睡畫院學員與嘉賓等合照。 前排中為高劍父及司徒奇。前排最右是高劍父女弟子、居廉大弟子伍懿莊之同父異母妹妹伍佩榮。後排左二是記者黃薀玉,左三、四是春睡門人罹竹坪、李撫虹,後排最右是司徒奇弟子招名山

劫後失散重逢,大家高興不已,相擁互相問安祝賀之餘,也擁着老師高劍父去影樓拍照為念,并在師父前,結拜為兄弟,依年紀來排互相以兄弟稱呼,李撫虹為大哥,先父為二哥,關山月為三弟,羅竹坪最少(在香港時先父終身都稱李撫虹為大哥,李撫虹稱先父為二弟,羅竹坪一生都叫先父為二哥,關山月師與先父感情特好也是基於此因)。

bau20220321d7xp4

前左:司徒奇,前中:盧勢東,前右:李撫虹,後左:羅竹坪,後中:黃獨峰,後右:關萬里

bau20220321y34wj

前:高劍父,後左:關萭里,後右:罹竹坪

這時候因普濟禪院入住人越來越多,不夠地方住,先祖父母、先父先母等一家人與何竹坪師叔一家人合租一葡式孖屋來住左鄰右里,同享一小型前花園,生活尚可暫安。所住的孖屋距普濟禪院(同一街道)只隔一個街口,步行幾分鐘已到。

根據先姑姐司徒瑜晚年90歲時口述,當年高劍父師公經常和關山月等師兄弟到訪,高劍父師父有些對聯文字之推敲事情多請先祖父提出意見或修改。關山月老師亦常拿画作來訪請先祖父題詩。1941年1月,高劍父師公亦曾寫水墨蘭花贈與先祖父,先祖父為感謝高師公,在1月30日出版的《澳門華僑報》登詩一首鳴謝:懶隨時俗競繁華,幽居深谷獨一家。慚愧高人獲賞識,繪圖貽我素心花。

bau20220321s3k56

普濟禪院大門對聯(圖源:網絡)

每次我踏足普濟禪院,重遊故地,都勾起我很多回憶,這些回憶是甜的回憶還是苦的回憶都分不清楚,其實也不重要······

走過禪院柵門,在大雄宝殿門前石階,令我想起1951年,高劍父師公逝世後,在禪院石階上參與追悼親朋門生與家屬的大合照。看當年的翁芝師太多麽年青!穿著白短衭的高勵節師叔是多麽年少!

又憶起當年在靈堂前,先父一身白衣為靈堂主祭,關萬里師叔站在靈堂左旁和先父為剛失去恩師同樣愁眉苦臉。

bau202203213wed4

1951年6月,高劍父先生在家中中風,送鏡湖醫院救治後逝世,這照片是高氏逝世後家人和弟子等在普濟禪院頭七打齌後合照。 前排中穿白色短祑者為高氏哲嗣,左五是高氏遺孀翁芝女士,第二排左四:關萭里,左五:司徒奇,最後排左二:李喬峯,左三:禪院主持慧恩大法師,後排最右:楊善深

踏入大雄宝殿,望着那古老的木魚······我想起先父曾告訴我,有一天高劍父叫齊所有學生搬枱和工具,大家一起對這個木魚寫生。(記得在70年代,我和父親、乃鏘三兄一同探訪名詩人、收藏家葉玉超先生於灣仔開設之古董店,店中就有其中一張宣紙一開三斗方的高師公之木魚画,經先父親證,就是當年所寫生的其中一張。)

bau20220321smhff

普濟禪院的木魚(圖源:網絡)

漫步走進側殿,「龍天常德」及「齋堂」二木匾,出於高劍父師公手筆, 高劍父師公筆走龍蛇,把他自製的雞毛筆發揮得淋漓盡致,筆筆如松虬,如枯滕如屈鉄,如蛟龍翻騰,蒼勁有力。很難想像個子這樣小的高師公(比鄧小平矮一吋)卻能寫出中國書法史上雄厚剛猛別具一格的字來!

bau202203212sgdl

高劍父為普濟禪院題寫的墨寶之一「齋堂」

在牌匾下穿門走進僧侶的起居間(我曾獲准和父親等進去觀看),記起昔日內里掛有關山月老師水仙、方人定師叔的現代人物、父親畫的著色羌花,居廉、居巢師祖的花鳥斗方。

bau20220321ia00c

普濟禪院内景一(圖源:網絡)

1982夏天,先父和我在樓上的藏經閣得機修大師准許,找回先祖東皋詩鈔與和尚們的手抄稿。回想起當時找回祖父詩稿時那一刻,先父的喜悅笑容,到現在還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bau20220319uvrg8

司徒枚詩人遺作之一,《東皋山房詩鈔》

轉個彎,走進妙香堂,堂上橫樑懸掛題有高劍父為了驅鬼而寫的心經其中一句:「無有恐怖」牌匾。匾為四尺對開,因當年抗戰時觀音堂鬧有女鬼,和尚打齋驅之不去,方丈請教某師叔高僧曰:「高劍父先生命硬,而且字怪而有勁,可請寫字驅鬼」。方丈聽從,遂請高劍父寫下這四字懸掛橫樑後,神奇得很,果然再無事情發生。

妙香堂也是高劍父與眾門生上課的地方,是春睡畫院 「難居佛地國邦心」的地方。高劍父師公和先父,關山月、何磊等寫畫多少愛國抗戰繪畫和標語!

bau202203217bfqi

《家破民窮》,是1939年,司徒奇在澳門普濟禪院創作的抗戰組畫之一,代表了嶺南派畫家如關山月等當時的愛國畫風

站在妙香堂前,看到一小天井,天井內有一古井,古井旁有一瘦削而古老的紫藤,年代雖久遠,但生命力極頑強。聽先父口述這紫藤,歷代很多畫家,包括高劍父和眾門徒都在這里寫過生,是高劍父經常拿來作教畫的「模特兒」。

繞過妙香堂,在那個簽定不平等中美條約的石桌旁走過,每次經過都令我有點氣憤,誰叫我們國家當年積弱無能?但走過十步即迎面看見慧因大師石像,莊嚴安祥,那點氣都消了大半······

bau20220321abh1a

位於禪院内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清政府被迫與美國簽訂《望廈條約》的石桌

我回想起,有一天乃鍾童年時父親在普濟禪院介紹我認識笑容滿面的慧因大師。如今,這位與佛有緣又與嶺南畫派有緣的大師圓寂後,除留下墳墓在寺後園中之外,這石像是他最佳供世人瞻仰地方,石像座基上刻有關山月老師題詩,情感豐富。

1951年,司徒奇作品展在澳門中央酒店舉行,澳門各界人士及好友蒞臨致賀!

bau20220319c6dgl

1951年,司徒奇在澳門中央酒店舉行個展,好友到賀合照。前排左起一:黃蕰玉。左二:詩人鄭春霆(畫家方人定之表哥,有《捲簾樓詩草》存世)。左三:司徒奇。左五:司徒奇弟子招名山。後排左四:春睡同門罹竹坪。左五:春睡同門關萬里

 

2000年3月,關山月從廣州到澳為先父在市政廳之司徒奇藝術畫展(遺作)主礼開幕礼後次日,澳門政府準備了一部專車讓關師、關怡學長等,在澳門作一日遊;林近師、黎明師叔伉儷、鄭楓林道兄、麥榮學長、我與內子靜儀、小女頌安也一起附驥同遊。

bau2022032157yd1

2000年3月,澳門特区政府舉行隆重的「司徒奇藝術回顧展」,關山月大師蒞臨主禮,司徒奇兒子司徒乃鍾率香港同門一同出席開幕典禮,司徒奇留澳弟子好友:崔德祺,余君慧,招文峯,林近,黎明等一同出席

當天,關師除了在妙香堂指着他和何磊當年每日瞓過的床位位置外,他還站在慧因大師的石像前,說出當日他因失去了夫人的下落,萬念俱灰,因而向慧因大師表示看破紅塵、要出家做和尚之意,慧因大師苦言相勸不下,只好對關山月師說:「我這裏有半袋米,一個火水爐,媽閣廟那邊還未有和尚,你去那邊吧,那邊有些香火應可生活!」。為紀念舊地重遊,緬懷師友,那時澳門剛又回歸祖國,關山月師隨即口占七絕紀遊:

濠江聖地有前緣,寺院難居抗日年。

以筆代戈圖戰事,今來舊地換新天。

後來,詩翁佟立章世伯唱和一首:

去日茫茫溯夙緣,千禧躞蹀入華年。

救亡倚筆如霜劍,萬里晴光一仰天。

林近老師亦奉和一首:

出家入世信前緣,綵筆揮戈國難年。

八八重遊懷師友,鏡湖今夢是春天。

經過數日難得的相聚,山月老師準備啓程回廣州,乃鍾依依叩別八八高齡敬愛的老師和關怡學長,並致謝他們專程蒞臨澳門為先父遺作展主持開幕典禮,次日晚上,我與家人也返回香港。

bau20220319tlsm5

1994年、嶺南畫派紀念館出版司徒奇、黎雄才、關山月《春睡畫院三友作品集》

7月4日早上,廣州美術學院傳來噩耗,山月老師不幸已在7月3日下午5時仙逝。乃鍾聞訊,悲痛至極,緬懷師恩。回溯早年山月老師與先父同窗交誼,以及抗戰時,他曾到我開平老家居住,為先祖父東皋公繪畫13幀的往事;再想起1994年6月間,由廣州嶺南畫派紀念館舉辦『春睡三老』畫展,先父與關老師、黎雄才老師,聯袂出席開幕典禮之盛況;又想起山月老師兩次蒞臨乃鍾在加拿大溫哥華及廣州美術學院兩個畫展,親切仔細地給我指導和鼓勵的情況。一幕又一幕的往事,不斷湧上心頭,熱淚不禁奪眶而出······

bau20220321rtoy4

關山月代表畫作之一

山月老師的去世,對國家、民族及藝術界都是莫大損失。時光流逝,歲月消磨,俯仰之間,先父與山月老師先後逝世,宵深人靜,臨窗細思,愴然有感,謹步山月老師前遊澳門原韻,敬和一首以誌哀思:

程門立雪溯前緣,尚憶光華復旦年。

濠鏡叩辭成永訣,空餘涕淚對雲天。

 

佛家講求緣字,嶺南畫派除了和同盟會、國民黨有緣外,應該「與佛有緣」。在春睡畫院中弟子及竹摩,慧恩外都是出家人,又弟子朱鏘則曾是觀音堂廟祝。

嶺南畫派「與佛有緣」,所以也多在繪畫創作題材中見到。例如:高劍父師公之《布袋和尚》《緬甸佛蹟》等作品,都是例子 。

bau20220321xpyb7

高劍父《布袋和尚》

曾國明兄從澳門來電,命我以最快速度替他與畫友歐耀南、曾厚沃、何兆同、江良振諸子們將舉行之[禪心墨韻]展覽會作序。曾兄之吩咐,當然不敢怠慢。

但我有一點要怪責国明兄:為什麼不早點約同我一起參加這個畫展呢?我也很注重寫生,歷年來也還寫了不少普濟禪院景色的畫(油畫,國畫都有),我也是澳門人啊!

                     2014年3月6日

           司徒乃鍾匆匆寫於穗港直通火車上

bau20220321bl9o2

圖右為本文作者:司徒乃鍾先生,左為編者:鄺文強


來源:曉風畫苑

編輯:許可

審校: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