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濤學佛》之二十三:五代畫僧巨然

2022 年 03 月 28 日   閱讀量:15.96萬+

| 張守濤

 

唐王朝從昌盛到衰亡近三百年,到五代十國,中國又經歷了大約五十多年分裂動蕩的年代。在這五十多年的動蕩之中,文學藝術卻顯出了異常的興盛和發展,佛教藝術也同樣得到了相應的發展。這時期的兩個畫僧,巨然和貫休,以及蜀籍畫家石恪都是突出的代表。

巨然,五代畫僧,江寧(江蘇南京)人。早年在南京開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後到汴京(河南開封),居開寶寺。

巨然擅畫山水,師法董源,所畫峰巒 ,山頂、林麓間多卵石、磯頭,景色掩映,筆墨秀潤,得野逸清靜之趣,頗有禪意。其作深受文人喜愛,與董源並稱董巨,對元明清以至近代山水畫發展有極大影響。

bau20220328lq9iq

圖一《萬壑松風圖》立軸 絹本墨筆 200.1 X 77.6 cm 上海博物館藏

bau20220328pddtd

圖二《層岩叢樹圖》絹本水墨144.1 X 55.4 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副作品筆墨松秀,氣象茵潤,煙嵐朦朧,清逸靜寂,格調高雅,禪意十足是一幅難得的藝術珍品。

bau20220328yqii3

圖三《山居圖》絹本水墨67.5 × 40.5 cm 日本大阪齋藤氏董藏

貫休 ,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人。唐末五代時期前蜀畫僧,詩、書均佳。其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唐亡後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終於蜀,壽八十一歲。

貫休所畫羅漢,狀貌古野,絕俗超群,筆法堅勁,粗眉大眼,豐頰高鼻,形象誇張,所謂「梵相」。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存世《十六羅漢圖》,為其代表作。

bau20220328c08ye

圖四《十六羅漢圖1》

bau202203284dzea

圖五《十六羅漢圖2》

兩圖均絹本設色 129.1 X 65.7 cm是十六羅漢其中的兩副作品 日本京都高台寺藏

十六羅漢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佛經上說,他們受佛囑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間,受世人供養又濟度眾生。貫休作《十六羅漢圖》現存的摹本雖然出於一個底本,但材料和技法五花八門,有絹本、紙本,又有石刻本,有設色,也有水墨。目前大多流傳海外,日本高台寺的這組《十六羅漢圖》,據鑑定為宋初摹本,是最接近貫休原作的作品。

bau202203281f4de

圖六《杭州 石刻十六羅漢像》原藏聖因寺,後轉入杭州孔廟碑林。

石恪,生卒年不詳,五代末宋初畫家。字子專,成都郫縣人。為人古怪、滑稽玩世,敢於衝破傳統。用筆縱逸,簡練誇張,直抒胸臆,不專規矩。被旨畫相國寺壁。授以畫院之職不就,堅請還蜀。

bau20220328af2cx

bau20220328gq2aw

圖七、圖八《二祖調心圖》紙本水墨 35.5 X 129 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圖中表現慧可、豐乾二位禪宗祖師調心師禪時的景象。慧可為禪宗二祖。畫卷中,雙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另一幅畫的是豐乾和尚坐於溫馴如貓的老虎的背上。慧可是禪宗二祖,大家都比較熟悉。豐幹也是唐代得道高僧,又作封幹,活動在唐玄宗開元初前後。剪髮齊眉,衣布袋,居天台山國清寺。如果有人向他詢問佛理,他都只答「隨時」兩個字。據傳他曾經口唱道歌,身騎老虎進入國清寺。 「二祖調心圖」筆墨簡潔,寓有情趣,是難得的富有禪意的作品。石恪放縱的筆墨,簡練誇張的造型,為後來的寫意中國畫的流行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

 


來源:張守濤書畫

編輯:許可

審校: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