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后宮妃子們,每個月能掙多少錢?

2022 年 04 月 29 日   閱讀量:14.92萬+

給皇帝當妃子,嚴格來說只是一個職業。那些住在碧瓦朱甍的宮殿裡的女人們,也不過是拿工資幹活的人。

bautejgs

理想中的后宮關係。來源/電視劇《甄嬛傳》截圖

那麼,后宮嬪妃一個月掙多少錢呢?她們的錢夠花嗎?都花在哪裡了呢?

01
西漢大方,東漢摳門

從漢朝開始,后妃就有工資了,後代基本延續了這一傳統。她們的待遇標準,是按階品高低給的。西漢皇后地位高,與皇帝同體,所以不用跟那些妾室一樣領工資。作為皇家的「外人」,她享受皇室成員一樣的待遇,全國一共有40個縣的稅收是皇后的「湯沐邑」。

所謂「湯沐」,意思是泡澡的費用。當然,這麼多稅收,皇后光洗澡哪洗得完,「湯沐」只是一個叫法,實際上,怎麼花錢是她的自由。

除皇后以外,西漢還有14個等級,分別是昭儀、婕妤、濩娥、傛華、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這些階品在漢元帝時期定型),再之後的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都屬於同一個品級。

bautejc3

西漢妃子。來源/電視劇《美人心計》截圖

西漢后妃的待遇是跟朝廷官員比肩的,最高的昭儀,按《漢書》說法,「位視丞相」,而丞相的年薪號稱有「萬石」。 「石」是糧食單位。也就是說,西漢的工資經常發糧食(有時候也換成錢發)。

再之後的所有階品,都和朝廷正式的官員同等待遇,比如,濩娥是中二千石,傛華是真二千石,美人二千石,八子千石,充依千石,七子八百石,良人八百石,長使六百石,少使四百石,五官三百石,順常二百石。最末品的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都是百石。

以上數據都是年薪,《後漢書》給具體到了月薪,又說「凡諸受奉,皆半錢半谷」,意思是,朝廷的工資也不只是發放糧食,有時也會折算成錢。我們用更具體的表格展示一下:

bauteas6fc

注:錢和糧食各一半的數據來源於《通典》,以上錢糧各一半是東漢殤帝延平年間。八百石這個階品被漢成帝去除了

按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史(上)》裡的說法:漢代1石=2市鬥,1市鬥=13.5斤,那麼1石=27市斤粟。做個簡單乘法,如果以濩娥為例,她的年薪2160石,就是58320市斤粟。即使是最低階的無涓等人,一年也有5184市斤粟。

作為西漢續集的東漢,歷來被人嘲諷是個「縮水版」,讓后妃憤憤不平的是,連她們的工資也是縮水的。光武帝時,后宮只設置了皇后和貴人兩個階品,皇后不需要跟妃子一樣按時拿工資,也就等於只有貴人一個「員工」。

而貴人的工資,也少得可憐,「奉不過粟數十斛」。按古書記載,說「石」的都是年薪,以「斛」為單位的都是月薪,就算貴人的「數十斛」是頂配的80斛,對比起來,也不過千石官員。

後來,東漢又勉強增加了美人、宮人、採女三個等級,然而,她們更慘,完全沒有具體的工資,只是「歲時賞賜充給而已」,定時發點恩賞而已,就像老闆看你表現不錯,偶爾發個小紅包獎勵一下,摳到極致。

隨後,歷代大多沒有記載妃嬪的俸祿和等級,到唐朝時,后妃的地位也和朝廷官員一樣,以階品算,比如皇后之下的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妃是正一品,九嬪是正二品,婕妤正三品,一直到最末的採女是正八品。唐朝的工資發放標準複雜,除了俸錢,還有糧食、職田、僕役等等,全部加起來,算是福利很好了。

baute5v6

影視劇中的楊淑妃。來源/電視劇《武媚娘傳奇》片段

02
清朝后妃工資水平

到了離我們最近的清朝,史料浩如煙海,后妃的待遇也比前代清晰多了。

清朝后宮編制完全成型在康熙朝,有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貴人、常在、答應之類的沒有定數。

這些后妃的工資由幾個板塊構成,分別是:吃、住、工資、紅利等。

首先,她們享受的是包吃包住待遇,但具體工資也像金字塔結構的公司一樣,各等級之間有很著明顯區別。因為吃食是日消品,所以,后妃們的食物供量是按日結算的,這些食材葷素搭配,還有主食、小食、米麵油醋、糖、蜂蜜、瓜果等方方面面,據乾隆七年編纂的《國朝宮史》記載,皇后每天的葷菜就要配備豬肉16斤、羊肉1盤、雞鴨各1只等。

可想而知皇后每天的份額有多富餘,只可惜,這些肉類並不能拿去等價變賣或交換,只能自己內部消化。后宮中最低級的官女子也有豬肉1斤、白老米七合五勺、黑鹽三錢和時鮮十二兩的伙食。

baute0rpis

淳貴人吃點心。來源/電視劇《甄嬛傳》截圖

再來看看住的部分。

皇宮給后妃們安排宿舍,和吃的待遇一樣,有些人住的是集體宿舍,有些人則享受單間,其中的裝修風格和一應用具也完全不同。比如,皇后的宮裡極盡奢華,有各種玉盞金台、金碟、金甌,再摻雜銀器、銅器、錫器、鐵器等等,低一等的皇貴妃則只有銀具供應。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的宿舍,各類重金屬進行數量遞減。嬪是清朝后妃身份的分水嶺,到嬪以下,銀器就沒了,她們只有銅器用。

接下來,就要說到工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貨真價實的通行貨幣了。錢這玩意兒,對最尊貴也可能是最與世無爭的皇太后來說也是必需品,所以,清朝后宮女人中工資最高的是歷任宮鬥冠軍皇太后。

清宮后妃們算的是年薪,而且,無論多尊貴的女人,都只是拿固定的工資而已。比如,皇太后每年有黃金20兩,銀子2000兩,除此之外,還有各類布匹、綢緞、貂皮等,畢竟,這些也是需要錢來購買的,可以作為工資一環。算起來,清宮的福利也還不錯,不僅包吃包住,完全是衣食住行全攬。我們也有閱讀起來更便利的表格展示一下:

baute4xjk7

后妃年薪表

除了真金白銀,衣服布料也是按等級遞。

看完工資,下面是紅利部分,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發紅包。一般這種活動都發生在妃子生辰、皇子公主滿月等喜慶日子,基本上一年也沒幾次。

皇后的生日叫千秋節,一次性恩賜數量的比年薪還多,有金90兩、銀900兩,以及各種綢緞。皇后待遇不是愛妾寵姬可比的,這不,到了皇貴妃的千秋節,金銀一兩沒有,只發布匹綢緞和桌子等家具。再之後的貴妃和妃子東西就更少了,「上用縀四疋、官用縀五疋、春綢五疋、綾五疋、上用果桌一張、賞用果桌六張」,沒啥太大的期待值。嬪比妃又下降了一大等級,它的生日不能叫千秋節了,只能是壽辰,所有的東西和貴妃、妃子一樣,只是按量減少。貴人的生日就叫生辰,物資也減到最少。

bautetzszb

皇后千秋節賞賜。來源/電視劇《延禧攻略》截圖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如果你認為嬪和貴人的生日紅包挺寒磣的,常在、答應就要哭了,因為,她們的生日,皇帝根本沒有任何表示。但是,如果常在、答應等低級妃嬪完成了工作中最大的指標——生了孩子,那麼,孩子們滿月時,她們還是有紅包可拿的。

bautefungl

后妃孩子滿月表

這裡的幣是絲織品的代稱,端是布匹的量詞單位,一端為兩丈,也就是半匹。

除此之外,皇后如果按時按節舉辦宴會讓宮裡姐妹聚一聚,她也不用從自己的工資裡扣,宮中還有另外的額度供她使用,這相當於現代環節中的“差旅費”報銷項目了。

所以,有人問,為什麼后妃們非要宮鬥呢?做個歲月靜安的女子不好嗎?妃子們如果聽到了一定大聲駁斥你:不好!她們削尖了腦袋往上爬,那不僅事關自己的終身待遇,還關係到孩子們的臉面和將來的發展呀,能不積極向上嗎?

如此看來,從工作角度看,后妃們完全是憑自己的本事賺錢。

03
錢從哪兒來,錢花在哪兒?

有人看了后妃還有工資拿,就產生了兩個眾人皆有的疑惑:既然她們已經是包衣食住行了,幾乎沒有用錢的地方,為什麼還要發錢呢?這些后妃的工資是從哪裡來的?

先說第一個。

后妃們雖然沒有地方買東西,但不代表不需要用錢,而且,她們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首先,妃子需要社交,她們生活的地方是一個「人情社會」,人情,也是需要用錢衡量的。比如,一個品階在妃位的妃子,如果想在后宮生活得很好,就要有長袖善舞的社交能力。對上得孝敬貴妃、皇后、皇太后,甚至是皇上;對「同事」,如果想交朋友,也得拿出禮物探探路;除了妃嬪之間的交往,后妃的社交圈子還有官員的夫人、其他兄弟家的妯娌等等,如果想為自己打開局面,廣結「善緣」,誰家都是禮多人不怪。這些所有人際關係裡,但凡誰過生日,或誰家孩子降生、滿月、周歲、老人去世等婚喪嫁娶之類的大事,「隨禮」一下,就可能讓她們變成了“月光族”。

bautebyb5d

羋月與大王的妃子社交。來源/電視劇《羋月傳》截圖

其次,后妃宮裡都配備了服侍自己的宮人、太監,為了籠絡人心,讓他們更盡力為自己工作,妃子們在日常或節慶日,也需要給他們一些恩賞。道光的彤貴妃,就經常大手筆賞賜宮內的太監李得喜。

再者,銀子還需要拿來行賄。太監們雖然只是宮廷僕役,但他們身後都有一個尊貴後台,因此,善於斂財的他們形成了一些鄙陋的潛規則,辦什麼事、見什麼人都得給錢,沒有銀子打點,根本運轉不起來。

bautemybej

打賞下人。來源/電視劇《甄嬛傳》片段

最後,不少后妃雖然已經進宮成為全天下都仰望的人,可她們的出身不一定都很好。即使出身高貴的,也不見得家裡就富裕。於是,后妃們拿到的那些工資,可能還需要接濟家裡的父母和弟弟。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皇后袁齊媯就是典型的例子。她「母本卑賤」,家裡又「貧薄」,所以,但凡得點錢,她都要拿去娘家。就這還完全不夠,因為和皇帝關係好,袁皇后還經常「每就上求錢帛以贍與之」,請皇帝賜錢再接濟娘家。

baute2kcjo

打入冷宮後需要用銀子換伙食。來源/電視劇《如懿傳》片段

真是處處都是銷金窟,人人都是吞金獸。所以,想維護一個完整而體面的妃子形象,怎麼能不好好經營、天天向上呢?

那麼,娘娘們這麼大的開銷,都是哪個財政機構在支撐呢?

從秦漢起,皇家的財務部門有兩個,一個叫大司農,類似於後來的戶部,管國家15歲以上成年人的人頭稅,以及賣官、鹽鐵專賣的收入,這部分錢是國庫的,用於打仗、外交等大事;還有一個叫少府,土地的貢獻、山澤園池裡的特產,以及關水、酒稅等工商營業稅等等,都歸它管。這部分收入,是用來給皇家開支的。漢武帝時,增了一項「口賦」——徵收3歲到14歲孩子的人頭稅。每個孩子每年交23文錢,其中「二十錢以食天子,其三錢者,武帝加口錢以補車騎馬」。

也就是說,后妃的工資,以及日常的用度,還有一部分是這些未成年的小孩出的錢。

清朝設置了內務府,專管皇家的用度。隨著皇家「剁手黨」越來越狠,清朝皇帝想出了很多給內務府創收的辦法,比如剝削貪官,讓他們交議罪銀。另外,皇帝還讓內務府的人去主管鹽稅和關稅,也就是收商業稅,這一部分錢,本來都屬於國庫。這樣「劫富濟皇」,清朝皇家的錢包像充氣一樣鼓起來了,但國家的財政就窮途末路、不斷虧空了。

bautebn9

內務府發放銀兩。來源/電視劇《甄嬛傳》截圖

還有更差的影響,皇室不斷逮住商人「薅羊毛」,使得商業市場失序。另外,在一些重要的海關,也有內務府的人拼命斂財,這最終引發中英的國際衝突。無論是西漢徵收「口賦」,導致民間「生子不舉」和普遍的溺嬰現象,還是清代的佔國庫為私有,一個國家如果財政問題搞亂了,基本也代表社會內部積壓的矛盾已無可調和了。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編輯:許可

審校: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