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在端午感受文脈之正

2022 年 06 月 03 日   閱讀量:14.36萬+

粽子有鹹有甜,龍舟可長可短,香囊或方或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的民俗大同而小異,但是要論其源起,就如磁針指南一樣,“齊刷刷”地指向2000多年前被發行吟、自沉明志的大詩人屈原。

bautejpjep

人們對屈原的景仰,很早就跨越了地域的界限。屈原生活在諸侯紛爭的年代,他是楚國的大夫,悼念他的漢代辭賦家賈誼則出生在洛陽,那曾是楚人有心問鼎的所在。大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他立傳。

人們對屈原的景仰,也沒有因為時間而消磨。端午文化其實有多個源頭,像吳越大地上的端午傳說就有別於古楚文化。但是,千年以降,屈原的故事愈發家喻戶曉,楚辭的篇章更加膾炙人口。風雲散去,時空變幻,文化高峰愈顯巍峨。

一代又一代的國人,在端午節景仰屈原,這就是一段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百川歸海的歷史,彰顯了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屈原對個人修為的講求、對家國情懷的堅守、對民生的關切、對革新的疾呼,這些文化遺產,早已融入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特質之中,是中華民族的文脈正宗。

端午節,它厚重的文化底蘊也正煥發出更為青春的光彩,成為國人感受文化傳承,涵育家國情懷的重要節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有人這樣釋義“端午”:“端”指“端正”,“午”即“正中”。行正方能致遠,守正方能創新,基於深厚中華文化底蘊的中國道路,就是一條自信之路、自立之路、自強之路。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