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的“紫荊文化國際論壇——‘一國兩制’的成就與展望”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論壇會期一天,上午舉行開幕式及主旨演講。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發表演講,內容全文如下

baute1mc

本人十分榮幸獲邀在紫荊文化國際論壇上就“一國兩制”的成就及展望發表演講,在此衷心祝願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香港於1997年回歸中國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件,改變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香港遭受殖民統治的局面——這是英國殖民史上最為可恥的事件之一,亦是中國長達一個世紀的屈辱之始。與之相比,香港回歸是中國尋求國家重新統一及收復失地的里程碑。

從全球層面而言,中國的做法極其創新。從根本上講“一國兩制”的理念與西方“民族國家”的傳統迥然不同。西方傳統假定為“一國一制”,而中國傳統則借鑑了“一國多制”的理念。

“一國兩制”的理念無疑是創新、適切而且合時宜,但中國在香港面對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如何取得“一個國家”與“兩種制度”之間的精確平衡?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面臨兩個挑戰,一個源於外而另一個則源於內——分別是西方態度及香港本地輿論。西方一直淡化代表著中國主權的“一個國家”,而過度強調“兩種制度”;香港對此在一定程度上抱有支持態度,但同時亦心存疑慮。回歸以後,香港選擇徐徐行之,重視延續而非割裂,並急於安撫西方輿論及香港本土的疑慮。然而到了2014年,顯然香港的不滿情緒越發高漲,最終導致2019年的騷亂發生。倘若2020-2021年香港的核心優先事項是恢復秩序及穩定,那麼政府當下所面對的主要任務便是要贏得香港市民的支持。

幻想破滅的主要原因在於社會經濟層面:房地產價格飛漲、住屋長期短缺及舊殖民式的寡頭壟斷經濟,皆導致社會嚴重不平等以及少有創新。1997年至2019年間,政府未能解決此等根本問題,亦無與殖民時代的遺留問題正式割裂。相反地,主要方面變化不大,大體上維持現狀,而香港殖民統治歷史的遺留問題更進一步加劇這種情況。經過156年的英國殖民統治,部分香港人慣性向西方靠攏,而非朝向北方。在西方國家仍享有崇高地位及聲望之時,部分香港人樂於成為西方人。這便解釋了為何部分香港人對回歸五味雜陳,或者我們應該說是“被動接受”?

對於後者,從無簡單的解決方法。歷史就是歷史,156年是一段很漫長的時間。對於這個問題,任何有意義的解決方法皆須待時間印證,並須建立一個令人們能夠認同及有凝聚力的成功新香港,需要將香港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有耐性且令人信服的治國之道相結合。

然而,社會經濟問題則另當別論,需要香港政府特別關注,並且須在策略及思維上作出重大轉變。正如本人所述,“一國兩制”的第二階段應包含三個要點。首先是明確接受中國主權的重新統一。這並非新鮮事,而是“一國兩制”第一階段的基礎,但這一點卻不斷受到來自香港及西方的某些政客和媒體的挑戰及質疑而非接受。對此,不能再含糊不清。

其次,香港的未來有賴於以一系列不同方式與中國内地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包括其中最重要的粵港澳大灣區。因此,與深圳接壤的北部都會區項目已成為最受歡迎的發展項目,香港的重心需要北移。

第三,香港的轉變需要通過一種宏大而徹底的改革方式,這有點類似於中國内地自身的改革開放。就我個人而言,香港的核心問題是在香港的經濟結構及行政制度方面的現代化及去殖民化。極少數大財團控制土地供應的情況必須終止,而大規模的住宅興建計劃便是先決條件。兩者結合起來,便可帶來更便宜、充足的房屋供應前景。而住房資源的匱乏,或許便是香港人普遍的最大不滿。如果中國内地能夠消除赤貧,香港亦能,而且應該做得更好。那些為爭取自身權利所產生的憤怒及疏離絕大多數來自年輕人,他們認為香港在工作、教育和住房方面讓他們近乎絕望。爭取年輕人支持是政府面對的首要任務。

令人鼓舞的是,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在的初步表態時已採納了上述許多觀點。“一國兩制”第一階段的問題在於其未能解決英國殖民主義遺留問題,以及對現狀的默許顯然也令大多數人失望。“一國兩制”第二階段肯定截然不同,住屋、土地供應、教育及培訓方面的徹底改革,再加上消除貧困及不平等的舉措,兩者結合起來定能激發香港新的樂觀情緒,並開始贏得民心。

感謝諸位聆聽!

 


來源:紫荊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