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大量傷者事故現場往往因為處理訊息傳遞,影響傷者送院的控制及管理,消防處決定運用科技去提升效率,耗資逾420萬元開發「大量傷者事故檢傷分流系統」,實時將準確資料傳送至中央系統,配合調派及通訊組協調急症室制定救援策略,能大大提升行動效率,新系統將於9月正式全面推出。

bauteh1zcr

消防處救護監督(資源管理)張國鋒表示,消防處現時將同一宗意外事故,涉及8名或以上傷者,或傷者眾多但人數不明,界定為「大量傷者事件」,例如2003年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件,又或者2018年大埔公路雙層巴士翻側事件。消防處會因應現場情況,特別調派一些消防及救護資源負責處理事件,當中講求現場訊息及情況的反映,再作出相應部署,現場亦面對大量傷者需要作出拯救及治療,並須盡快送往急症室接受進一步醫治。

分類卡附有NFC晶片

張國鋒指出,但消防處發現過程中處理訊息的傳遞,往往會影響現場的控制及管理,故此認為實時及準確的訊息傳遞能掌握情況,提升行動效率,加快處理現場傷者送院情況。

因此消防處於2016年開始研究用科技去「電子化」檢傷分流的程序,例如使用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但測試後發現RFID在不同天氣環境下極不穩定,表現亦不理想。直至2019年,消防處決定運用快速回應圖碼(QRcode)及近距離無線通訊(NFC)技術,再混合藍牙5.0(BlueTooth)及流動數據網絡,認為適合開發「大量傷者事故檢傷分流系統」。消防處進行招標程序,完成後於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系統正式開發及進行相關的試驗,至今年6月完成最終測試,現時正進行內部訓練。

高級救護主任(資源管理)胡俊表示,當遇有大量傷病者時,現場指揮官須帶領其他醫護人員評估傷者及即場治理傷勢,按其傷勢的嚴重性來分類及作出先後處理;傷者會以檢傷分類卡分為紅(第一優先)、黃(第二優先)、綠(第三優先)或黑色(死亡)。

胡續表示,全面實行「大量傷者事故檢傷分流系統」後,每張新的檢傷分類卡入面都有NFC晶片,而每一頁都有一個獨特的QRcode,救護車亦會配備一部裝有「檢傷分流系統」應用程式的智能電話,搜集大量傷者現場的數據,再經過流動網絡,數據會即時傳送至系統終端機,而所有相關事故的同事,以及機構組織如醫管局人員,都可以透過網站即時同步了解現場情況。

可與醫管局取得協調

消防隊長(控制)謝兆影亦指出,調派及通訊組以往依賴電話或無線電,向現場救護總指揮取得傷者資訊;現時使用「大量傷者事故檢傷分流系統」,只須用配置於現場指揮車,或消防通訊中心的電腦,再登入相關網址,便可同步得到現場傷者資訊,再發放給內部有關的指揮官,從而更快制定相關的救護策略。另一方面亦可與醫管局當席主管協調,盡快得到各間醫院可接收紅黃綠傷者數目情況,再將相關資訊通知現場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