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守濤
清代還有一個很特珠的現象,很多畫家的別號都自稱僧人,道人,這和元代吳鎮(見第二十九集)的情況極為相似,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這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應該是「楊州八怪」中的金農、羅聘師徒二人。
金農,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等,因其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常用「三朝老民」的閒號,畫佛號「心出家盦粥飯僧」,有時也題「蘇伐羅吉蘇伐羅」(出自佛家經典,「蘇伐羅」即漢文「金」字,此題應為「金吉金之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七十七歲卒於揚州(一作七十八歲 )。金農死後由弟子羅聘扶柩歸葬於杭州臨平黃鶴山,並盡力蒐羅金農遺稿,出資刻版,使金農的著作得以傳於後世。
金農博學多才,嗜奇好古,精篆刻、鑒賞,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所作古雅拙樸。其五十歲才開始作畫,但學問淵博,瀏覽名跡眾多,又有深厚書法功底,終成一代名家。
他首創的「漆書」,用墨濃厚似漆,行筆只折不轉,具有磅礡的氣韻。其晚年畫過很多佛像,在潘天壽所著《中國繪畫史》中評價「冬心以畫佛為最工。」著有《冬心畫佛題記》留傳於世,從金農畫佛題記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對佛教不是簡單的信奉,而是做了很多有一定深度的研究,而這些如果不具備廣博的學識和虔誠的心境是無法做到的。金農在揚州曾先後住在天寧寺、枝上村、地藏庵、三祝庵、西方寺等地方,主要是生活在僧人的清齋之中,他一面誦經、抄經、一面寫字畫畫。這種清心寡慾的生活狀態造就了他特有的禪宗思想和美學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言:「余畫諸佛及四大菩薩、十六羅漢、十散聖,別一手跡,自出己意,非顧陸謝張之流,觀者不可以筆墨求之,諦觀再四,古氣渾噩,足千百年恍如龍門山中石刻圖像也。」
圖一《佛像圖軸》 絹本設色117×47.2cm 煙台博物館藏
圖二《佛象圖》 紙本設色 134×65 cm 天津博物館藏
圖三《羅漢誦經圖》 立軸設色紙本 137.5×49.5cm 藏家不詳
《羅漢誦經圖》共有題識兩處,一處:菩薩泉上銀色雲,樹枝不動風有聲,喃喃口翻貝葉經。此十六羅漢第一尊也。清夏無事,藝牛頭香,凝神圖之。俟寄智能白業人。苓龜晨吸,杞狗夜吠。赤佛域著靈之多寶林中,遇之遇之,未足奇也。乾隆二十七年六月上休日裝成立軸七十六叟金農又記。另一處:薦舉博學宏詞杭郡金農圖畫。鈐印三枚分別是:金農(朱文)、心出家盦粥飯僧(白文)、金吉金印(白文)。
圖四《禮佛圖》 紙本設色 24.3×31.2cm×12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五《玉堂春色圖軸》 絹本設色 131×42.5cm 南京博物館藏
羅聘,字遯夫,號兩峰,又號花之寺僧、衣雲、金牛山人、師蓮老人等。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 ,布衣,好遊歷。
羅聘是金農的入室弟子,也是「揚州八怪」之一。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筆調奇創,別具一格,尤善畫《鬼趣圖》,極盡其妙。在「揚州八怪」中被稱為「五分人才,五分鬼才」的畫家。金農的著作,很重要的是得益於羅聘出資刻板流傳於世。其妻方婉儀,字白蓮,亦擅畫梅蘭竹石,並工於詩。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現在揚州市彌陀巷42號還有羅聘故居,曾被羅聘命名為「朱草詩林」,名其堂為「香葉草堂」,也是至今尚保存完好的「揚州八怪」的唯一一處故居。
圖六《梅竹雙清圖軸》 紙本水墨 1669X65.3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圖七《鬼趣圖》圖八《鬼趣圖——局部》作品共計八幅,尺寸不詳,每幅圖上的「鬼」形態各異,這是其中的兩幅。
羅聘「鬼趣圖」作品很多,這種樣式的版本現發現有三種,這幅現為香港私人收藏家收藏,先後有150多位名人學者的題跋,極為珍貴。
圖九《菩提達摩圖立軸》 紙本設色61×31cm 2013年6月北京保利國際春拍以138萬成交,藏家不詳。
圖十《醉鍾馗圖》絹本設色70.5×36.1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圖十一《看花古佛圖》 設色紙本嘉德2009秋拍成交價582.4萬
來源:張守濤書畫
編輯: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