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分期中,自鴉片戰爭開始稱為近代史,今天我們就說說中國近代史上兩位著名的書畫僧。

蘇曼殊,原名戩,字子谷,小名三郎;更名玄瑛,號曼殊,另號燕子山僧、南國行人等,筆名印禪、蘇湜。十九歲(也有一說是16歲)在廣東削發出家,法名博經,法號曼殊。

圖一《蘇曼殊雕塑》 

蘇曼殊,原籍廣東珠海市瀝溪村人,出生於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曾就讀於日本私立第一學府早稻田大學預科。其能詩擅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不凡成就,是近代著名的作家、詩人、翻譯家。與章太炎、柳亞子、陳獨秀、劉季平、魯迅都有交往。蘇曼殊逝後柳亞子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蘇曼殊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蘇曼殊時僧時俗,時而壯懷激烈,時而放浪不羈,有著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性格。與革命黨人多有來往,在日本東京加入留日學生組織的革命團體青年會、拒俄義勇隊。與幸德秋水等組織亞洲和親會,公開提出「反抗帝國主義」的口號,又和魯迅等人籌辦文學雜誌《新生》未成。

宣統元年(1909),再度南游,任教於爪哇中華學堂。辛亥革命後歸國,參加上海《太平洋報》工作。發表《反袁宣言》,歷數袁世凱竊國的罪惡。 

191852日,蘇曼殊在上海病逝,年僅35歲。其故居位於珠海市前山鎮瀝溪村蘇家巷內,原是他祖父所建,1986年被列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圖二 《探蓮圖》紙本設色  尺寸、藏家不詳

圖三《雁蕩觀瀑圖》絹本水墨  尺寸、藏家不詳

圖四《水墨山水》紙本水墨  尺寸、藏家不詳

圖五《稻熟江村蟹正肥》紙本水墨  尺寸、藏家不詳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人稱弘一法師。祖籍山西洪洞,生於天津。父是同治四年進士,曾官吏部主事,後辭官經商,為津門巨富。因其生母本為浙江平湖人,後奉母南遷上海,也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紀念其母。

圖六《天津弘一大師紀念堂》位於天津河北區五馬路大悲禪院   

李叔同曾就讀於南洋公學(後上海交大)學習經濟,與黃炎培、謝無量、邵力子同從學於蔡元培。後來留學日本,就學於東京美術專科學校,學習美術(油畫)兼學音樂(鋼琴)。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曾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了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他寫過多首歌詞,有的風靡一時,有的成為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

李叔同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詩、詞、書、中國畫、油畫、篆刻、音樂、戲劇等多個領域都有顯著成就,是文化領域的通才奇才。他是在中國傳播西方音樂和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者,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的作曲家。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都是他的學生。他1915年送別摯友許幻園而創作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近百年來一直被人傳唱。(《送別》最初見於1927年8月開明書店出版由豐子愷編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李叔同手跡似未留存)。

圖七《中文名歌五十首》豐子愷編,1927年開明書店出版發行

圖八 近年出版的李叔同部分著作和研究李叔同的書籍出版物

 李叔同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代高僧。他三十七歲在杭州虎跑定慧禪寺剃度出家,從此遠離物欲,持戒修行,精研律學。弘一在其一生中,將人生、藝術、禪修,有機自然地統一起來,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師圓寂於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弘一法師圓寂後遺骨葬於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

圖九《福建省泉州市開元寺弘一法師紀念館》

圖十《李叔同自畫像》油畫1911年作 尺寸不詳 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藏

 

圖十一《一百零八羅漢——之一》紙本朱砂   尺寸、藏家不詳  

圖十二《楷書八言聯》李叔同早期書法作品(約1912年)尺寸、藏家不詳

圖十三《楷書四言聯》李叔同早期書法作品(約1912年)尺寸、藏家不詳

圖十四《行書—南無阿彌陀》1920年作品   尺寸、藏家不詳

圖十五《楷書十言聯》    五十二歲時作品(約1933年春)尺寸、藏家不詳

圖十六《行書齋號——願無盡室》約1940年作   

從現存的書法作品可以看出,弘一的書法早期的筆法源自魏碑,筆勢開張而剛健,結體逸宕而靈動。但其出家以後的書法作品則逐漸顯現出了一種沖淡樸正,溫婉清拔,寧靜淡遠如雲鶴游天般的簡約,空靈而自在的形態,平淡而文靜,老成而稚樸,完全沒有了火氣,讓人觀之就能平心靜氣,消除煩惱。圖十四是其出家三年時的作品,火氣還沒完全脫盡,正說明瞭其書法逐漸演變的這一過程。近年拍賣中以1300萬成交的這幅行書匾額,不僅書法本身透著靜氣、淡泊和樸正,內容「願無盡」也充滿了佛家的大智慧,代表了佛家普度眾生的無盡願望,氣度宏達而不凡。      以上作品圖片部分來自互聯網,編者加註,如有不確之處,望讀者指正。

《守濤學佛》暫時先寫到這裡,佛的無盡智慧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我僅以一個畫家的體會作此功德,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最後以著名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九十七歲高齡時為我書寫的書法作品作結束語:正清和——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迦尚和氣,東方大道重在貫通,並宏揚斯三氣也。接下來守濤將和大家一起在悟道中再一次體驗中華文明宏遠而深厚的文化內涵。


來源:張守濤字畫

編輯: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