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東方朝陽 弘揚中華氣魄
訪新當選香港藝術發展局
視覺藝術委員趙志軍先生
撰文: 葉蕙雅 | 攝影: 張信翹
堅定文化自信 引領文化建設
藝術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一個民族的底蘊 , 藝術同時也是我國展現東方文化軟實力的最佳形式。香港迎來了歷史以來中國文化藝術發展的嶄新時代,隨著國家賦予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起點新定位 , 藝術氛圍氣息於香港之重要性將會達到前所未有之濃醇景象,古語有云 :「丹心化作春江水 , 一花引來百花開。」未來香港將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崇尚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新格局。趙志軍先生全力支持香港政府、攜手藝術界同仁共同努力創造中華文化藝術新高度。
著名藝術家趙志軍(號大郡)先生,1988 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2011 年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擔任訪問學者 , 對繪畫學、現代水墨藝術進行了深入的課題研究。作品不斷在國內外藝術大展中展出 , 如全國美展、北京國際雙年展、全球水墨大展等大型展覽。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香港美協副主席、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 金紫荊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為香港藝術發展一直不懈努力 , 做出堅實的貢獻。他在2022 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範疇代表提名推選活動中 , 高票當選視覺藝術界別委員 , 並於 2023 年 1 月 1 日正式上任。
藝術家趙志軍認為,綜觀人類文明與物質文化發展的最高境界應該屬於藝術形式的出現。藝術形式,首先必須符合人類追求精神富足的需求,隨著人類發展的審美需求,生活飾品應運而生,隨之在精神追求的層面上又生成了藝術品這一種精神奢侈品。但事實上商品與藝術品在意義上是無法比擬的,因為最佳的藝術品能觸動心靈為人們帶來愉悅及精神享受,其獨特魅力是永恆經久不衰的藝術結晶,是道德規範及東方美學的體現。
趙志軍作品《靜靜的山莊⸺梅州》
他指出,東方文化藝術透過作品同樣影響著西方世界的審美意識,在歐美各地的博物館、藝術館都收藏著大量的東方藝術品,那些都是人類文明發展非常寳貴的精神財富,特別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歴史沉澱所造就的中國水墨藝術更是世界文明發展的燦爛瑰寶。
趙志軍先生認為每一件藝術品都有其獨特的氣質,所以收藏家亦可藉由其收藏的藝術品顯示其個人獨特的品味與個性。特別是藝術品本身背後所承載的信息亦會大大影響到藝術品蘊藏的價值,但在藝術家和收藏家的精神世界裡,每一件具傳承的藝術品都可謂是無價之寶。
趙志軍作品《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在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成立前,藝發局多年來對香港藝術的發展一直發揮著推廣和藝術走向的作用。視覺藝術是藝發局各界別當中最大的界別 , 包含了雕塑、書法、攝影、繪畫、設計、裝置藝術、藝術推廣等等。他認為香港一直是一個開放平等與包容的城市,他於任內將會著重於中國傳統繪畫、書法藝術等項目推進。以視覺藝術為載體,推動鼓勵香港年輕藝術家、青年學生在視覺藝術領域創作交流,與國際和國內廣泛合作,提升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作用。未來會有更多具有文化自信的中國傳統藝術活動登場,可見本地藝術家的春天正乘著東風而來。
香港是世界文化藝術交融自由發展的國際大都市,過往香港對中國傳統藝術的推廣顯然地不鮮明。香港特區作為中國重要的獨特的具有活力的國際窗口,先天優勢能夠勝任國家規劃賦予的新定位,相信中國傳統藝術也將得到重視與支持。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中國傳統藝術的展現,現代信息媒體的傳播都讓大家有了基本認識,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繼承,如何能夠把中國傳統藝術自然地再傳承再認識,重溫中国傳統藝術的魅力。
趙志軍作品《同心共圓 輝煌時代》
近現代至今,由於世界歷史變遷大批藝術家移居香港的同時,也為香港帶來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的藝術都具有永恆獨特性,藝術形式均多彩多姿且多樣化,在保護國家主權、維護民族情結、文化平等相互尊重下的交流才屬於真正意義的文化藝術交流。廣泛的群體性探索與研究可提高全社會的藝術鑑賞能力,提升生活品質增强幸福感。以促進社會共融和諧發展。未來的香港在原有基礎上發展繼續前進,未來一定會比預想的更美好,不可預知的紐帶作用必將是非凡的。
趙志軍先生對藝術有著極為系統性的認識,對傳統藝術的形成及幾千年的藝術發展有著廣泛的了解。他強調,在當代傳統藝術能夠傳統到極緻也是現代的,繼承和發揚古人的藝術精神面貌是寄託了傳統文化藝術的人文精神,是對五千年傳統文化藝術的崇拜 , 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個人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繼承和融合。
趙志軍作品《遙遠的雲》
隨著現代生活及信息傳播方式的發展,藝術形式隨之產生了巨大變化,作品形式與展現已不再是擬古不什的模式,應把傳統藝術的本質反映在現代藝術作品當中來重塑再造。繪畫是一種實踐型藝術,需要堅守和繼承,因時代而作出變化,現代藝術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不斷有新的探索實踐。「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自己心靈的再現,通過載體承載藝術家的思想,並為人帶來一種感受。放眼世界,它是獨一無二的,不重複自己、不重複別人,也無可再造,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趙志軍先生堅信藝術創作源自於生活和思想境界,源自於個人對不同藝術形式的研究與認識。
趙志軍作品《天路》
當你把握了藝術發展的主流和正脈時,對於藝術創作實踐會更有感知能力。而每個人對藝術的認知不同,創作者所表達的方式不一定讓所有人都能理解。藝術是屬於自我感受的過程,沒有研討與辯論的必要。科學是嚴謹的,是有定律可尋的;但藝術是個性想法的呈現,方向是無限的,穿透人心的藝術作品才能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和青睞。
藝術家趙志軍向本文作者葉蕙雅介紹作品《遙遠的雲》和《天路》
訪問當天,趙志軍老師剛巧新創作了兩幅水墨作品,色彩應用中國傳統青綠色調,以破墨法、積色法層層積墨填色,畫面章法非常注重構圖的形式感,巧妙利用點線面肌理增強畫面美感,在形式上注重現代氣息突顯現代風格。通過畫面能夠感受天際間的變化和他在成長時期的生活狀態。能夠感受到《遙遠的雲》和《天路》的創造來源於他個人生活的積澱和思維及對內蒙古的天地感知。筆者認為藝術家的心境必須是自然的純粹清徹的才能創作出好作品,最佳的藝術作品是能夠穿透思想撫慰人心滋養心靈。藝術源於生活,在藝術世界𥚃面並不是有了答案才出發,而是透過藝術家的思想感知才找到答案。「青春正逢盛世,奮鬥正逢其時」――以藝術追尋真理,以書畫探索追光 !
編輯:方方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