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小麟
當前,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已進入了快車道。香港也隨着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階段轉變,加速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步伐,各項計劃中的建設都在穩步推進。建造行業作爲基礎建設行業,其先行性的發展趨勢更是不可阻擋。
香港善美建築工友之家主席魏小麟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需要有人力資源的配套,建造業行業也不例外。據香港建造業議會的研究報告預測顯示,從現在起的未來幾年(至2027年) ,本港建造業的人力資源空缺將高達5.5萬人以上。空缺人力中的構成包括技術工人、工地監督和相關專業人員等。這一人力資源需求缺口若得不到解決,勢必拖慢本港建造業發展的步伐。業內有責任、有擔當的部門、團體和有識之士,都應主動作爲,積極想辦法破解業內的人力資源困局。
「香港善美建築工友之家」是一個以汕尾籍建築工友及其親屬為主要成分,在本港存在幾十年、靠鄉誼和守望相助傳統精神維系的、於抗疫艱難時刻注冊登記的建築行業鄉團。鄉團現有成員近萬人,背後所依託的是數以10萬計的已定居香港從事建築業家庭。這些成員不僅對家鄉有深厚的感情,對香港、對國家也同樣有深厚的感情。他們是香港建造行業中一支值得重視的重要支撐力量。
過去一年來,香港善美建築工友之家應成員的要求,以已入行希望提升技能、未入行希望掌握技能入行兩類人員作爲主要對象,嘗試在木模板業技工方面進行了培訓探索。至今年初,僅木模板工種就培訓了(樓宇工程)技術工人(大工和中工)共826人。在這些受訓人員中,60%以上是自費報名的,而未享受政府任何經費補貼。另外,還有265名已報名希望接受培訓工友現正處於等待受訓中。在已完成培訓和已報名等待安排培訓的人員中,基本屬年輕力壯的群體,其中八零後、九零後、零零後年輕人佔了六成以上。
一年來的實踐嘗試,反映了鄉團在培訓方面的巨大潛力,讓我們自己深刻感受到,不僅建築行業鄉團內工友對技能培訓有強勁的需求,鄉團本身在組織實施培訓方面也擁有獨特的優勢。
一是宣傳發動效果好。在培訓計劃啓動過程中,工作人員以「行語」(建築行內語)加「鄉語」(獨特的家鄉語言)進行信息傳遞,效果事半功倍。培訓招生通知一出,很快家喻戶曉,回應者衆。
二是動員對象精準。建築工友之家的成員全是建築行業中人,或是與行業中家庭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只要有培訓,需要動員的對象就全是精準對口的。無需進行大海撈針式的宣傳發動。也由於受訓對象本來就是建築行業中人或是建築工人的子弟,訓後的上崗就業率非常高,達到99%。
三是受訓對象中年輕人比例高。香港善美建築工友之家的父兄輩成員,當年投身於建築行業,較多是出於謀生的需要,所依託的主要條件是體能。如今家中的年輕一代,因建造業的職業安全保障改善了,技術要求和勞動待遇等都跟以前不同了,所以都是出於自願和自覺接受培訓而投入建築行業。他們是香港建築行業內一支不易流失的主力軍。
鑑於前述情況,我們從站在建造業內建言獻策的立場出發,急「家」中兄弟姐妹之所急,也從緩解建造業內人力資源緊缺狀況着眼,特向發展局和建造業議會,提出如下建議:
- 研究和重視建造業鄉團的獨特作用,提供條件和給予指導,發揮其在培訓方面的組織動員能力與優勢,實施精準培訓,令本港建築工人隊伍既可在技能方面得到提升,也可在規模方面得到鞏固。
- 利用鄉團的宣傳發動網絡,加强對鄉團中年輕一代的宣傳引導(包括每年數以千計的新來港與家人團聚子弟),提供適當優惠條件鼓勵其接受培訓投入建築行業,成爲行業内的主力軍。既從另一角度確保了港人(新來港人士)就業,又減輕了香港社會的負擔。
- 鼓勵本港鄉團(建築業外的鄉團)打破鄉域和行業界限,互通情況並開展人力資源訊息交流,從多方面擴大人力來源,以彌補多行業的人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