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陳鐸、虹雲、趙忠祥三位先生的過往,完全是緣於同行的關係。

如果你說不認識或者不太認識這三位先生,那祝賀你,你很年輕。因為啊,這三位先生於我而言,已然是前輩了。那於你而言,可能就是老前輩了。當然,不排除你不愛看電視。

在我們這一代,以至我們的上一代,這三位先生就是神一樣的存在。陳鐸、虹雲是電視主持界大型系列節目(比如《話說長江》)的天花板;趙忠祥則是新聞聯播的“一哥」,他還主持過12屆央視春晚。

畢竟是中國第一代廣播電視工作者,說起三位先生,就要班門弄斧地先說說中國乃至世界的廣電歷史。

電視台起源於英國。1929年,英國廣播公司(BBC)進行了首次試播,並於1936年正式開播,這是世界上第一家電視臺。二戰結束後,電視臺在歐美地區得到普及。

中國的第一家電視台是北京電視台,誕生於1958年,1978年更名為中央電視台。而全球的第一家華語電視台(亦是遠東第一家電視台)於1957年開播,叫「麗的映聲」,也就是後來的亞洲電視。

麗的映聲又是源於麗的呼聲(Rediffusion瑞迪福森),一家老牌英國公司。從「呼」到「映」,一字之差,實際上體現了從廣播到電視的發展,大概就今天來說,就是從音頻到音視頻結合的進步。

說起來有時候會覺得不可理解,我跟廣播電視似乎還挺有緣分。

早些年,麗的呼聲的市場遍及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巴巴多斯等英國殖民地及泰國。

我在馬來西亞就有一個老朋友林家光先生——現任馬來西亞潮州公會聯合會會長,印象中他曾是馬來西亞「麗的」的兼職潮州話廣播劇演員(那時候馬來西亞「麗的」有專門的潮州話資訊及專題欄目)。

香港的「麗的映聲」於上世紀80年代進入「亞洲電視」時代,掌舵人便是我的潮陽老鄉林百欣先生。

2014年起,因多次欠薪糾紛,破產傳聞不斷傳出。2015年4月1日,亞視的本地免費電視牌照未獲續期。

當時,我所在的「世界潮人之電視台」也步亞視後塵,成為萬千潮人的傷心記憶。

想當年,因「三網合一」(電話、電視、網路)大勢所趨,衛星電視退縮已露端倪。當時,中信、亞洲衛星組織用戶商家研討產業形勢,我在主題演講中還抱樂觀態度。於今看來,確實樂觀過頭了。

扯遠了,回來說說三位前輩吧。

陳鐸先生,1939年4月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淮安。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2019年入選“70年70人·傑出演播藝術家」。2020年獲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視藝術家獎。

「您可能以為,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這是崇明島外的長江。您可能會聯想到長長的飄帶,潔白的哈達,是啊!多麼美麗,這也是長江……」這是陳鐸在《話說長江》的開場白。

1983年8月7日,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首登中國電視螢屏,播出後反響空前熱烈,創造了萬人空巷的奇跡和迄今為止紀錄片的收視「神話」。

我和陳鐸先生認識於1995年開拍的十集電視片《話說汕頭》(陳鐸「話說」系列——《話說運河》《再說長江》等紀錄片之一)。那時候我是撰稿人,先生是現場主持人兼解說。按先生的說法,我們倆的關係,就是我寫什麼,他就說什麼,他都聽我的。

事實也是如此。由於拍的是主持人現場出境紀錄片,我和陳老師的配合需要特別默契。每到一處取景地,我現場寫解說詞,他則現場主持演繹。回想起來,在汕頭的大街小巷,舊海關,德記洋行,礐石領事館區,澄海樟林古港,南澳長山尾炮臺……都留下了我們並肩戰鬥的足跡。

《話說汕頭》片名由原國務院副總理穀牧所題

這樣的日子前前後後加起來將近一個月。近一個月的近距離接觸讓我大概瞭解了陳鐸先生的主持水準、為人處事,特別是他平易近人、詼諧有趣的樂觀態度。別看他年歲比我們大不少,能說會道,有時候也被我們幾個小年輕欺負呢。

這一次合作,我還收穫了平生第一個創作領域的省級獎項——廣東省新聞獎。

後來,我也到北京工作了,我和陳先生接觸機會就更多了。通過他,我認識了更多的電視界大咖。對諸位先生的諄諄教誨,始終銘記於心。

再後來,我又認識了陳鐸先生《話說長江》的搭檔——虹雲先生。

陳鐸、虹雲,那個年代我們最熟悉的電視圖景之一。

虹雲,原名馮雲,1944年6月生。1961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1961-1994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1994年調入中央電視臺,擔任播音指導。

大概是2001年的冬天,我著手跟北京電視台的合作,創辦一檔老年節目《晚晴》,我邀請了虹雲先生作為欄目特邀主持人。

揣著一顆仰慕已久的真心,在嚴冬里我趕到位於北京西四環的央視影視之家,接上虹雲先生去演播廳錄製樣片。

端莊從容,親近大方,不擺資歷,不挑剔、不攀比,這些都是虹雲先生的主持風格和個人品格。正因為樸素的虹雲先生,我們的欄目風格也得到自然體現。

除了跟虹雲先生合作,還要提到跟趙忠祥先生的合作了。

趙忠祥先生,1942年出生於河北省邢臺市,1959年進入中央電視臺的前身北京電視臺,是中國第二位電視播音員(第一位是女播音員沈力)、第一位男播音員。2020年1月16日,先生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

如今,人們對趙先生的印象,恐怕更多的是《動物世界》和《人與自然》。

《動物世界》的一句經典台詞:「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讓人們記住瞭解說者趙忠祥的名字。這句臺詞的影響力或許不亞於周星馳《大話西遊》里的「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1999年秋天,我跟幾個朋友策劃了一部紀錄片《電視歲月》,以趙忠祥為原型,再現中國電視從無到有,從起步到輝煌的歷史,展現第一代電視人的奮鬥風貌,塑造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

記得那時,我們創作組在萬壽路租了個臨時辦公室,策劃會都是在那里開的。

在央視,跟趙忠祥比較熟悉的人都叫他「大熊」。「大熊」雅號的由來很明顯,就是說他「虎背熊腰」唄。當然,在我們創作組,大多尊稱他「大熊老師」。

趙老師給我的印象是很嚴肅,但不刻板;慢條斯理,但不乏靈光一現。他的記憶力是我認識的主持人里最強的,應變能力更是無人能及。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這部《電視歲月》我未能全程參與。據悉,該片最終在國內沒獲播出。但經過努力,最終得以登陸北美,在大洋彼岸與觀眾見面。

2013年,時值中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最高榮譽“金話筒獎”設立二十周年之際,75歲的陳鐸,70歲的虹雲,72歲的趙忠祥等齊齊登台,朗誦《歲月·夢想》。

趙忠祥朗誦第一段,「光陰荏苒,歲月如梭,此刻萬家亮起了燈火!曾經我也是初出茅廬,滿懷著夢想和希冀……」

這句話讓我淚流滿面。我、我們,又何曾不是呢?

謹以此文,向中國第一代廣播電視人致敬!

.

【作者简介】:

許繼升,資深媒體人,文化評論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原香港潮商衛視執行主席、總編輯,《世界潮商叢書》編委,《潮人縱橫》雜誌總編輯。廣東省新聞獎、潮學獎、國際潮人文學獎獲得者。現任潮汕印象國際傳媒(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


編輯: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