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君度
昨日與親友到新興國恩寺參加「佛荔節」,如禪大師率衆行法事,我反復朝六祖惠能大師金身禮拜,腦海里便泛起一個常常思考的問題:六祖還在國恩寺?
國恩寺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居、弘法地、圓寂地,也是六祖壇經的輯錄地,因此國恩寺是禪宗文化的重要起源地,被尊為「祖庭之祖庭」。國恩寺也是六祖終生興建的唯一一座寺廟。而國恩寺內,還有六祖父親盧行瑫及六祖母親李氏的合墓,故無論六祖和南禪走到多遠,這裏就是其出發的地方,也是其回歸的地方,六祖晚年說要「葉落歸根」。公元713年,六祖惠能在國恩寺圓寂。
1307年後,即時間來到2020年,英國諾貝爾獎獲得者羅傑·彭羅斯對人死後的靈魂有了新的認識,在他看來,人的思想是由某種特殊的電子組成,人在死後,這些電子便會脫離身體,回到宇宙當中。他説:「人類的靈魂或者說意識將會在死亡後脫離物質束縛,並來到宇宙的某個時空範圍內,它們或許永遠在那,也可能會遵循宇宙物質不滅的轉換進而不斷的輪回」。如此看來,人死後的靈魂並不會真正的消失,而是變成了另一種狀態。根據彭羅斯這一認知,便産生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六祖的靈魂是否還存在?他的靈魂是否還在國恩寺?當然,這個問題暫時不會有答案,不過筆者卻大膽揣測,六祖的靈魂沒有離開他的父母,還在國恩寺。
為什麼筆者認為如果六祖靈魂還在,必定在國恩寺?這要和六祖禪強調孝道説起。惠能大師主張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他的禪學理念並非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虛空說教,而是深深地紮根於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孝道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孝道,在六祖的禪學世界裏,不是刻板的教條,而是源自內心的真摯情感與自覺行為。六祖認為,孝順父母不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在於精神上的關懷與尊重。物質的給予固然重要,但一顆真心的陪伴、傾聽和理解,才是孝道的精髓所在。用一顆平常心、平等心對待父母,不因其年老體衰而生厭煩,不因歲月滄桑而失敬意,此乃真孝。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匆匆腳步,與父母傾心交談,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這遠比金錢禮物更能溫暖父母的心靈。六祖的孝道還體現在對父母心思的洞察與順應上。他教導弟子們要善於體會父母的需求和期望,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有時候,父母的願望或許很簡單,只是希望子女平安快樂、家庭和睦,我們若能順應他們的這份心意,努力讓自己的生活順遂,便是對父母最大的寬慰。既然六祖惠能對孝道有超越凡夫俗子的理解和覺悟,若他的靈魂存在,自然是伴著自己父母在國恩寺!
量子力學對靈魂的解釋讓人們對過去種種不可思議的現象有了新認識,也許那不是「迷信」,而是大千世界真實的客觀存在!

如禪大師率衆行法事

筆者朝六祖惠能大師金身禮拜

六祖父親盧行瑫及六祖母親李氏的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