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uteslwg3

香港茶點種類豐富多元。

        在香港,飲茶起初叫做「上茶樓」或「上酒樓」,後來又演變為「去飲茶」,成為上茶樓飲茶、吃點心的代名詞。香港人飲早茶、下午茶、夜茶,甚至正餐也去飲茶。大家見面開口的第一句常是「飲咗茶未」,意即「你飲茶了沒有?」

  我的童年,便是和爺爺上茶樓開始的。

  五十年代,我尚是個小毛頭。茶樓只是尋常百姓喝茶聊天之地,酒樓則是富貴人家喝酒宴會場所。後來,酒樓為求生存,擴大業務,漸漸成了較為高級兼茶樓功能混同的地方。倘要勉強區分的話,早上及中午光顧的,多稱之「茶樓」。大家中午到茶樓是「食晏」,晚上及其他重要時節光顧,如喜慶宴會,便稱「酒樓」,以示隆重。同一餐館,往往在白天喚作「茶樓」,待晚間會自發稱之「酒樓」。這是香港一個獨特而有趣的現象。況且因香港家庭多數空間狹窄,茶樓就是家、工作地方以外的民眾見面互動場合,大家社交聚會洽商等盡在於此,以致飲茶文化瀰漫整座城市,在時光褶皺裏,留下每一代香港人滿滿的成長記憶。

  那時周日,我與弟弟最開心的莫過於臨近中午,跑到油麻地公眾四方街(今稱眾坊街)與上海街交界的「一定好」茶樓霸位,等大人們來飲茶。「一定好」面對榕樹頭公園,樓高兩三層,有一甚具特色的走馬騎樓(露台)。我們最喜歡霸騎樓旁的大圓桌,貪其光猛,景觀開揚。我們覬準哪一張桌子快要空出來,站於人家背後,耐心等人吃完離開好坐下。但兩個小不點佔着偌大一張圓桌,很多茶客經過都忍不住詢問:「可否分半張桌?」我們搖着頭,盼望着大人們快點來。

  爺爺終於來了,我們歡呼雀躍着淥碗筷、點食物。蝦餃、叉燒包、蛋撻、乾蒸燒賣、腸粉是必叫之物,另一個至愛是「菲林」,其實即芝麻卷。我們醉心把「菲林」拆成一個長方形薄片,再慢慢品嘗。爺爺是一族之長,十一個兒女各有家庭,平時各自忙碌。大家只能趁着周日,來見見爺爺,也看看其他宗親們。於是親戚們如潮水般一批批湧來,又一批批退去。先來一兩房,吃完一輪,走了;另一房又來了,再吃一輪。一頓午飯,熱氣繚繞,笑語盈盈,消磨三四個小時,時間似乎慢了下來。在當時,周末一家大小一起飲茶,未必是一種必然,卻仍是香港社會的主流生活模式,象徵着親朋好友之間的緊密聯繫,是人們心裏認為應該做的事,是一種難得偷得半日閒的小幸福。

  現在,時代不同了,「一定好」茶樓亦拆了。茶樓也已不是昔日茶樓,提供有多元服務,既能聚會聚餐,還可舉辦婚壽宴、公司周年宴及慶祝節日。各種精美菜式大廚美點,不僅可讓人們的活動更加豐富便捷,慶祝方式也更多樣透徹。完全不似舊日,茶樓為聚集茶客,不僅招攬歌女瞽師以地水南音娛賓,尚要搭台聘請紅伶獻唱,入門券包括品茶飲、吃點心及看表演套餐消費。像「祿元居」與灣仔莊士敦道「龍鳳」茶樓(現龍門酒樓),在不少舊照片中,清晰可見女伶咪前獻唱,後面一隊樂師,台下茶客或品茶,或閒聊,或聽歌,一派悠然自得。

  除了歌聲,還有鳥聲。「玩雀」曾是一個時尚,茶客連飲茶也要帶上愛鳥。大家一邊飲茶,一邊聽着鳥鳴,一邊交流心得,好不快哉。旺角「奇香茶樓」,也因此吸引了大批雀販前來。其後雀友「落腳」附近的康樂街,變為八十年代赫赫有名的「雀仔街」。雅與俗在此和解,釀成了香港人特有的生活原味,有着清氣,又很接地氣。一杯香茶,一兩件點心,拂去一天疲憊,以片刻閒暇,暫避生活的喧囂急躁,在忙碌中覓到須臾的平和與寧靜。茶樓不僅僅是茶樓,更若與時間的對話及與自己的和解,如同一座承載着城市記憶的最美文化休閒空間,半是風雅半煙火。

  如今香港盛行「三點三」下午茶。每到下午三點一刻,人們便停下手頭工作,來到茶餐廳或快餐店,點上一份中西結合餐食,配着咖啡奶茶等,享受靜謐午後時光,偷閒充電回氣。高端人士更喜歡在環境高雅、氣氛清靜、茶點精緻的「半島」「香格里拉」「萬豪」等知名酒店,飲「高茶」,或西窗獨坐安閒自得,或待客交友洽商。很多人認為,香港人做什麼都快,走路快,說話快,吃飯快,整個社會節奏就是緊張的快。然而飲下午茶,恍若疾步行走中突然停下的深呼吸,是那麼的從容、自然與自在。香港「茶樓」,不管出現什麼形式的變化,也自始至終散漫着另一種「閒」的體驗,處處「閒」情「閒」味,是香港人緊繃生活的心靈避風港與緩衝區。有一人自飲閒酌「一盅兩件」(即一個茶盅兩塊點心),有兩三人一壺清茶閒談天地,也有拖兒帶女閒聚溫情,反正盡是放鬆愜意的心閒,隨風隨雨隨雲且隨它去的悠閒。

  我人生首次飲英式「高茶」,是在港英政府「官立小學」,教師均是公務員。小三時,我拿到班級作文比賽第一名,被老師特邀到教員休息室參加當日的早茶歇。我頭回踏入正中懸掛英國女王照片的寬大房間,老師遞給我一杯英式紅茶。連杯帶碟,甚是沉重,我只能雙手端着,呷了一口,苦似黃連,差點全吐出來。老師們見狀笑彎了腰,忙幫我放糖加奶,我才把它喝完。但其實,最吸引我的不過杯旁那塊甜甜的小餅乾。

  後來,我常想,倘使香港沒了「茶樓」,會否改變一大部分人文景觀?爺爺在時,我們飲茶,飲的是那份濃濃的親情;爺爺不在了,我們長大了,天涯各處,大多數周日還需要工作。現在也只能盡量抽空陪老母親飲茶閒聊,小小茶樓,裏面圍着的不單是家的約定,更是人間至味。在這裏,可以坦然,釋懷,放下,我們重以平常心,見萬千世界。

  得閒飲茶了,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