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雍年記》三十八:寨門碑記

2022 年 04 月 08 日   閱讀量:14.51萬+

文 | 張達

 

二零一八年八月十六日:參天敬地的文字

昨晚在萬秀林表哥家吃飯。過後,與他聊起去年年底以來修寨門的事,他說了很多認識,我也重復表達兩個意思,與他交流:我們村豐富的民族歷史與風俗,可以成為未來發展旅遊的珍貴資源;二是既然要開發,就要有“文化”,有比較高的人文起點,比如寨門的碑文,應是咯吱一聲就打開寨子的一把鑰匙。

bau20220409py0d5

高雍寨的人們在寨門前舉行民俗活動

其實,這事原來基本與我無關,我只捐了一千元錢,但寨門建成的農曆二月份,人們想立碑紀念,而要我撰寫幾個文字以鐫刻,於是,起草一篇《興修高雍寨門碑記》:

——

神話傳說,開天闢地;三苗涉水,後羿射日。清江之溪,九九歸一;化育人文,苗嶺逶迤。祖先溯源,稱重涉水;得名水重,高雍為意。千百年月,八方苗裔;高雍苗寨,獨樹一幟。右衽麻棉,苦難遷徙;開荒造田,男耕女織。草木永生,靛藍上衣;天人合一,尤念鄰里。清脆悠揚,蘆笙響起;古老音律,苗舞雅逸。飛歌傳情,三月三時;高山流水,雍容華貴。

新民新合,高雍宏志;民族村落,修門砥礪。三百賢達,捐錢出力;多餘十萬,族群奮起。山高水長,同胞同氣;伐木架柱,勒石夯基。高抱北金,山形妙計;雕梁繡棟,巍峨樸質。鋸木鑿孔,繩墨標緻;銜含銅幣,吉祥如意。黑帕繡花,苗族風姿;青瓦翹角,自強不息。禦寒浩蕩,天暖屹立;門高梁橫,戊戌春季。老幼攜手,可歌可泣;述文略事,刻石銘記。

bau202204090t0vg

建立高雍寨門

——

對於以上內容,眾人在微信群討論,有人說內容太長,文言文也深奧與艱澀。才疏學淺,我也作了一些說明:

修寨門是歷史上的大事,三百字不算多,應該交代一下歷史與風俗,再說具體建設與設計,才有來源與底蘊。用“高抱北金”的山名(“高抱”是苗語,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山頭、高山),是突出地方特色,具有獨特的文化因素與符號。

右衽是衣服右襟開,象徵文明,“右衽麻棉”的意思就是不管戴麻還是穿錦,都是文明的族群,不是蠻荒之人,不是沒有文化之族群。我們婦女的衣服都是右襟開,就是典故來源,當年孔夫子就是這樣看待群體的。

可千百年來,高雍寨的人總被周邊寨子的人歧視,罵為笨蛋,愚蠢又野蠻。所以,我們應該有所努力與改善,通過碑文,展示民族文化,以正視聽,激憤志氣,知恥而後勇。

我還對“新民、新合”的村名,做了無中生有的解釋,說可追溯到《詩經》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所謂“日日新,苟日新,是日新”,還有《大學》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如嚴複的“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

特別是梁啟超的“新民說”:“新民云者,非欲吾民盡棄其舊以從人也。新之義有二,一曰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一曰采補其所本無而新之。二者缺一,時乃無功。先哲之立教也,不外因材而篤與變化氣質之兩途。斯即吾淬厲所固有采補所本無之說也。一人如是,眾民亦然。”

“新民云者,非新者一人,而新之者又一人也,則在吾民之各自新而已。孟子曰,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自新之謂也,新民之謂也。”

對於“合”字,便是梁啟超宣導的“合群”思想:“道莫善於群,莫不善於獨。獨故塞,塞故愚,愚故弱;群故通,通故智,智故強。”

因此,我武斷地說:新民、新合的行政村名,內涵豐富,把“高雍”自然寨分上寨(新民)、下寨(新合),沿用至今,意義深遠。為我們寨子取名為“新民、新合”的人,是具有歷史眼光與時代精神的覺醒高人,十分有文化,意義高深,影響深遠。

我甚至開玩笑說,可以自欺欺人地把上海的《新民晚報》當做我們村的晚報,延續民國風流。

作了這翻似是而非的簡單推測與粗略說明後,牽強附會的我把文稿縮短一半,修改如下:

——

遠古傳說,祖先溯溪;得名水重,高雍為意。千百年月,天人合一;民族村落,男耕女織。右衽麻棉,苦難遷徙;情歌之鄉,蘆笙響起。三月三時,苗舞雅逸;白帕黑繡,裘裝銀飾。

新民新合,修門砥礪;三百賢達,十萬籌資。伐木架柱,勒石夯基;高抱北金,文墨逶迤。銜含銅幣,吉祥如意;青瓦翹角,自強不息。老幼攜手,同胞同氣;戊戌春季,刻石銘記。

——

bau20220409ayoz9

情歌之鄉,高雍苗寨

做完以上交代與修改,又畫蛇添足,在高雍寨的微信群留下這段枯槁言語:

“本著愛家鄉與大家商量交流的美好願望,我再說點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參考。我們辦三月三民族情歌節幾年了,有很多精彩的圖片,但幾乎沒有一篇好文章,都只是簡單的新聞消息,為什麼呢?原因不在我們邀請來的記者、作家,而在於我們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料與資訊,沒有提供足夠吸引人去發現與思考的內容。立這塊碑文,通過記錄修寨門的過程與內容,來展示寨子的歷史與文明,每一句都可以成為別人發現寨子的綱領,每一句都是人們認識寨子的鑰匙,都可以就此長篇大論,筆下生花,才可能吸引人們去留意,給別人印象與記憶,甚至意猶未盡,而住下來觀察、發現與思考。所以,我希望碑文寫得高深一些,精彩一些,以發揮更多的意義。當然,也不是說我起草的內容好,只是說,期待更好的,文采斐然,即有修寨門的事實,也起到別人認識與發現我們寨子的重要窗戶。而已。”

其實,是否碑刻我起草的這份內容(目前還未確定、也沒有立碑),對於我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胸無點墨的我居然為故鄉玩弄了幾個參天敬地的文字,以敘述歷史的深情,感念生我養我的故土。

 

【作者】:張達,記者、讀者、作者


編輯:楓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