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濤學佛》之五:一葦渡江

2021 年 11 月 01 日   閱讀量:19.93萬+

文|  張守濤

 

bau202111018fo09

《達摩一葦渡江》53 X 94 cm

《達摩一葦渡江》53 X 94 cm。這幅作品是寫達摩一葦渡江的情景。用水質顏料胭脂和洋紅,筆上含水多,顏色較淡,隨意揮灑。用墨也較隨意,著意表現達摩「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達摩偈語),飄逸淡定的形象。

達摩一葦渡江是佛教禪宗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達摩來到中國初見梁武帝蕭衍,武帝謂:「我修建廟宇,印抄經文,供養僧尼,是否算是功德?」達摩曰:「無有功德」。武帝又問:「何謂功德?」達摩開示曰:「不可著功德之相,自淨其意,自空其體,不著貪相,不以世求。」倆人的交談心思無法契合,達摩見因緣未合,悄然離去。

達摩走後,梁武帝心生懊悔就去追趕。達摩走到江邊,看見有人追來就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踏在葦上飄然過江。渡江後,達摩先後在定山禪院和少林寺修行傳教。其在少林寺面壁修行九年成為中國的禪宗始祖,並傳法慧可,師徒間還留下了「立雪斷臂」「斷臂求法」的動人故事。現在定山寺、少林寺都有達摩遺跡是禪宗的重要叢林。

bau202111012wl51

《達摩一葦渡江》53 X 174 cm

《達摩一葦渡江》53 X 174 cm,橫幅較長,裝裱後就是小手捲。歷代「手捲」都是倍受藏家推崇的一種形式。作品內容大體和上幅一樣,但是在畫的一側題有一段篆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無限之境界也」兩行較大的篆字漂浮在浩瀚的江面上,畫面的場景宏大,即空又實。達摩形像用色如和上幅一樣清淡,則與重墨的題款無法獲得平衡。用硃砂加少許朱磦,色彩鮮明而沉穩,與兩行篆字相對應,使畫面平衡起來。

以心傳心,不依文字和經卷,唯依師徒心心相傳,因緣契合傳法授受,是禪宗最大特色,也是禪宗為廣大群眾所認知的重要原因之一。悟性就在你的腳下,最精微最深刻的義理在佛以外,佛義和佛理達到了最簡單的意念,使禪宗有了最廣泛的受眾。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博學廣通的慧可成為禪宗二祖,同樣不識一字的慧能也能成為禪宗的六祖,而一個外國僧人達摩成為了東土最為人熟知的禪祖。

但據記載,達摩還是有文字立著的,如《少室六門》、《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記》、《無心論》等多種,據說其傳授給二祖慧可的就有衣缽和《楞伽經》四卷(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其這些文字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明心淨性,也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意思。

 

bau20211102mgk39

【作者簡介】:張守濤,又名首濤。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教育家,北京雅寶堂主人。祖籍山東,1945年生於北京,早年師從山水畫大師胡佩衡先生,就學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現任中國國際書畫藝術促進會會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書畫院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台灣)榮譽理事、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作品多能,尤以山水見長。


來源:張守濤書畫

編輯:許可

編審: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