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濤學佛》之九:無量壽佛

2021 年 11 月 08 日   閱讀量:16.75萬+

文| 張守濤

 

bau20211108bc1ml

《無量壽佛》44 X 65 cm 灑金紙

圖《無量壽佛》44 X 65 cm 灑金紙。歷史上很多畫家都畫過佛,並創作出很多不同的樣式,有的偏愛廟堂的樣式,也有的偏愛苦行僧的樣式;有的莊嚴鄭重,有的蕭索冷靜。而我在這幅作品中,只畫了一尊佛盤坐在山石上,後面有一點綠色的小樹葉。畫面簡潔而乾淨,紅色和綠色既有對比又很和諧。佛的神態慈悲而安祥,這正是我所追求的意境。因為每當拿起筆劃佛時,都會想起年少時胡佩衡老師和我說的話:「齊白石畫佛,總是把他自己的善良畫進去,所以齊白石畫的佛都是慈善的。」老師的話直到現在都在影響著我,我一直勉力自己作到「我自有我法,佛心既我心」,這也是我創作這幅作品時的心態。

阿彌陀佛(梵語),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渡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大乘佛經主要經典中,對阿彌陀佛及其西方極樂世界均有詳述。中國、日本等大乘教區,阿彌陀佛信仰也尤為繁盛和重要。而漢傳佛教的淨土宗,則完全以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作為專修的法門。現在很多人對淨土法門並不太了解,認為念佛求往生,是消極的。殊不知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具有普度眾生的胸懷,在世間展現佛法的普世價值。正是由於我們自力怯弱斷不了煩惑,才冀望阿彌陀佛來幫忙。阿彌陀佛大慈大悲,設立往生的門檻很低,只要眾生信願持名,無論煩惑業障多少,悉蒙彌陀願力得遂往生淨土。

淨宗的悟性屬於般若智慧,這需要有善根默契於心。修持時要做到一心不亂,萬不可起別念,志在修心,古人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話是對的。

無量佛三個字,包含兩個含義,「佛」在梵語中是覺的意思,是智慧,也是佛陀釋迦牟尼的簡稱,亦是佛教裡對修行圓滿的人的稱呼;無量是指無盡的時間、無盡的空間、囊括一切。無量佛則是說:無盡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覺的大智慧。無量壽、無量光,可以說是把一切都概括了。 「壽」是講時間,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光」是講空間。淨土宗專修往生法門,無量壽在一切無量中則顯得更為重要。淨土宗最值得我研究和關注的有兩點:一是淨宗強調了大乘的根本精神,普度眾生,具有最大(無量)的普世價值;再一個就是對人生命的特別關注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對於這些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關註一下淨空大法師講《無量壽經》。

 

bau202111097payy

【作者簡介】:張守濤,又名首濤。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教育家,北京雅寶堂主人。祖籍山東,1945年生於北京,早年師從山水畫大師胡佩衡先生,就學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現任中國國際書畫藝術促進會會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書畫院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台灣)榮譽理事、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作品多能,尤以山水見長。

 


來源:張守濤書畫

編輯:許可

審校: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