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濤學佛》之十八:石窟壁畫藝術

2022 年 01 月 03 日   閱讀量:19.95萬+

文 | 張守濤

 

從魏晉到南北朝約三百多年的歷史中,佛教在中國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從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這一時期曾興建了不少寺廟,也繪製了數量可觀的佛教壁畫。但是隨著建築物的毀壞,這些壁畫和泥塑大多都無法看到了。

現在我們能夠見到的很多早期佛教藝術品,都是保留在石窟中的壁畫和雕塑。例如敦煌莫高窟、甘肅炳靈寺、麥積山。為了尋找這些藝術珍品「觀今而鑒古」,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我曾經幾度到這些地方采風寫生獲益匪淺。

圖一:作者在莫高窟采風

莫高窟從十六國開始,經歷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等十一個朝代,前後一千多年,開鑿了大量的洞窟,創作了無數精彩的壁畫和彩塑。

據記載唐代莫高窟已有一千餘窟龕,但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由於自然和人為的破壤,現存洞窟僅存四百九十二個,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彩塑二千餘身,以及藏經洞出土的數萬件文獻和藝術品。敦煌莫高窟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最長、內容最豐富的藝術博物館。

圖二《薩埵捨身飼虎 》莫高窟第 254 窟南壁 北魏

內容是三王子山中遇餓虎,薩埵刺項和跳崖飼虎,國王和夫人收取遺骨起塔供養。

圖三《男供養人》莫高窟第263窟南壁 北魏

壁畫色彩鮮明,凹凸暈染,鐵線描,具有明顯的西域風格。供養比丘,偏袒袈裟,是當時社會風俗的再現。

甘肅麥積山石窟在天水市東南45公里北道區麥積鄉,始鑿于十六國時期的後秦,歷代均有建修。至今保留洞窟194個,大小造像7200餘尊,壁畫 1000 餘平方米,素有「東方雕塑館」之譽。

圖四《佛像》雕塑 麥積山石窟第44層正壁 西魏

這尊佛像據說是按照魏後的模樣所雕塑, 被譽為是「東方的蒙娜麗莎」,它不僅是西魏泥塑佛像藝術之巔峰,也是北朝石窟造像中的至尊之作。

圖五:作者與湖北美術學院陳運權教授(右)在麥積山采風合影

圖六《炳靈寺彩塑觀音》

圖七:作者在積石山釆風

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省永靖縣城西南35公里的積石山。傳說大禹治黃河,就是從積石山這一帶開始的。自東漢 年間佛教開始傳入中國,一時各地都有廟寺石窟的興建。炳靈寺是當時西秦境內的佛教勝地。

圖八《說法圖》局部 西秦

說法圖是炳靈寺較大的一幅壁畫,線條奔放,揮灑自如,色彩明快而鮮豔,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和區域特色。


來源:張守濤書畫

編輯:楓筠